《致云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一首译诗,作者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译者是江枫。能被教材编写组看中并选进教材,当然说明这首译诗质量上乘。但是本人结合雪莱英语原诗和穆旦、郭沫若、飞白等人的翻译版本,经过反复品味,发现这首译诗还是存在着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teach对应词什么意思(Teach译成交)(1)

第一处:第八节中,“Till the world is wrought,/To sympathy with hopes and fears it heeded not”,翻译为“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同情”被“希望和忧虑唤醒”很费解,甚至讲不通。而穆旦的翻译“使人世/由冷漠而至感动,/感于他所唱的希望、忧惧和赞颂”则很明白晓畅。不过穆旦在“希望、忧惧”后加上了“赞颂”,与原文不大相符。飞白的翻译“感动世人心肠,/ 激起世人从未注意的忧虑和希望”,更接近雪莱的原意。

teach对应词什么意思(Teach译成交)(2)

第二处:第九节中,“Soothing her love-laden,/Soul in secret hour,/With music sweet as love, which overflows her bower”,翻译为“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这里将“secret hour”翻译为“寂寞难言的时刻”,似乎也不甚妥当。“secret”意为“秘密的;外人不得而知的”,与“寂寞难言”相去较远。穆旦的翻译“幽寂的一刻”、飞白的翻译“幽静的时候”、陶张印的翻译“夜深人静之时”与原文更贴切。因为安静无人,所以有了“secret hour”。

此外,江枫将“love-laden”翻译为“为爱所苦”。“为爱所苦”是不合汉语语法的,江枫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为爱而痛苦”。即便忽略了语法上的问题,这个翻译还是不合适,因为它(“苦”)与后文“甜美有如爱情”形成了矛盾,与第十六节中“那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也不一致。这里还是穆旦的翻译更好,穆旦将“love-laden”翻译为了“缠绵的情怀”。

第三处:最后一节中,“Teach me half the gladness,/That thy brain must know”翻译为“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

teach对应词什么意思(Teach译成交)(3)

“Teach”意为“教”,而不是“交”,这是一处显而易见的错误,怀疑是抄录造成。可以参考穆旦的翻译——“只要把你熟知的欢欣/教一半与我歌唱”。

雪莱的《致云雀》受到人们的盛赞,被认为是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在1920年就有了完整的中文译本,首译者是郭沫若。但郭沫若把它翻译成了五言诗,用的也是文言,流传受到限制。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致云雀》也有了穆旦、高健、飞白、陶张印、江枫等多人翻译的版本。

相信教材编写者是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之后才选定了江枫的译本。但是江枫的翻译并非无可挑剔,教材编写者应该将其中的错误改正,将晦涩的部分修改得明白一些。编写教材关系到国家的百年大计,应该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