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被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后,又被焚尸灭迹,经过简单的程序,武大郎入土了,仵作何九偷偷捡了两块骨头藏起来作为物证。没人约束的潘金莲开始放飞自我,一边装模作样守灵,一边在武大郎的灵堂前也敢和西门庆做苟且之事。可惜好景不长,从京城出差的武松很快就回来了。武松一回家就看到哥哥的灵位,知道了哥哥的死讯。看到旁边嫂嫂假惺惺的在哭,居然不见眼泪,这哪里能瞒得过武都头的法眼。身为都头的他敏锐的感觉到哥哥的死有蹊跷,他首先怀疑的是嫂嫂潘金莲。

武松提刀为兄报仇 武松为兄长报仇雪恨(1)

潘金莲不守妇道,善于调教风月,武松上次已经领教过了,因此亲嫂嫂潘金莲成为了武松的头号嫌疑人。针对武大郎的死,武松接连问了潘金莲几个问题:一,我哥哥是什么时候死的?二,吃谁家的药,三,谁来验的尸体。面对武松一连串的询问,潘金莲不得不作了如下回答:一,你走后一二十日,大郎夜里着风寒,得了心疼病,二,七家八家的药都吃过了,不见好。三,县衙仵作何九叔验的尸体,潘金莲的回答看似圆满,实则过于笼统。办案职业的武松自然能瞧出问题,但苦于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双方的交锋只能草草收场。

经过一夜心理准备,第二天一大早,武松开始了第二轮侦查。首先他去找郓哥了解真相,接着去找仵作佬何九。在他钢刀的威慑下,何九乖乖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并拿出他私自收好的两块骨头交给武松。有了何九和郓哥俩个人证,加上武大郎的两块黑色骨头为物证,武松有了告倒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把握,但他不知道的是,县太爷跟西门庆是哥们儿,暗地里早已被西门庆重金贿赂,做了西门庆的保护伞,县官和县吏打着官腔,说此案没法办。所以武大郎一案,最终以证据不足和事实不清楚为由,不予受理。武松在都头位子上干了大半年,对于官场的一些内幕自然了解,事情落在自己身上,他清楚意识到单纯走诉讼程序比登天还难,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西门庆在阳谷县树大根深,能够呼风唤雨,皇法根本奈何不了他,于是,武松开始实施第二套方案,自己包办。首先派人将潘金莲关在家里,监视居住,使她无法给西门庆通风报信,然后以请客的名义叫来何九叔、王婆和左邻右里等人。在哥哥家里汇集。

武松在哥哥家里私设公堂,在他的威逼之下,王婆率先开口,但潘金莲始终闭口不言。武松忍无可忍,一刀杀了潘金莲。王婆一看武松动真格了,只好乖乖招供。武松让邻居姚二叔记录下来,并由王婆和邻居按手印画押。有众多街坊邻居陪审,人证、物证、口供俱在,打指纹画押,样样齐全。武松有了打赢这场官司的底气,但他太了解官场的恶俗风气了,像西门庆这种人,即使杀了人,随便花点银子就能摆平官司。到时还是拿不下他,于是,武松决定自己动手,带上潘金莲的人头和一柄钢刀,前往狮子楼找到正在喝茶的西门庆,武松和西门庆对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武松把人头扔过去,西门庆闪开,一脚踢飞武松手上的刀,刀飞到楼下,琅珰一声发出火花,武松冲上去,抓住西门庆,举过头顶,从窗口往狮子楼下一扔,西门庆摔到地上,动弹不得,武松也从窗口飞下来,捡起地上的刀,割下西门庆的人头。

武松提刀为兄报仇 武松为兄长报仇雪恨(2)

这一天,阳谷县狮子楼下大街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先听到楼上的打斗声,打斗的这两个人在演着默剧,只有打斗,没有对白。后看到飞下来一把刀,跟着又飞下来一个人,接着又飞下来一个人,战斗何等激烈,不久就看着阳谷县名人武都头,走在阳谷县大街上,手上提着两个人头,他的背后石板路上跟着一滴滴的血。何等的恐怖!人们都在议论:莫非是武都头在办案,追杀汪洋大盗?武都头为民办事也真够拼劲十足的,拿出了景阳冈打虎的拼劲。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王婆也是祸首之一,但武松为什么会留下她,其实,这正是武松懂皇法的表现。这三个当事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对武松告状反而不利,所以武松留下一个仇恨相对较轻的王婆。

就这样,武松带着一帮人证,拿着一堆物证,拎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去找县老爷投案自首。其实不难看出,武松这一系列操作都是经过精心谋划的,并且很理性的考虑了后果。他私设公堂动用私刑,为兄报仇杀人是犯了法,但他这是报仇,虽然宋朝已经不主张直接的以暴易暴复仇,但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这件阳谷县认为不可能办得到的案件,武松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有理有据有证有据,没有漏洞,既然如此,对武松还是有可以从轻判处的理由。武松就是争取一个相对较轻的处理结果,并且西门庆已经死了,阳谷县县官没有理由在袒护一个死人,更何况武松也给县官私底下办过不少实事,所以县官大人把案情写成:潘金莲和西门庆私通,毒死武大,武松要拜武大,潘金莲和武松争执,武松失手杀了潘金莲,西门庆找武松报仇,两人打斗中西门庆堕楼身亡。于是只给武松判了个发配孟州。

武松提刀为兄报仇 武松为兄长报仇雪恨(3)

回过头来看,武松在解决个人恩怨的时候始终没有离开依附皇法,虽然他也干了些过激行为,私设公堂和杀死嫌疑人,审判到执行都是自己一手包办了,已经快速地结案,但他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为自己过激行为埋单,武松在解决杀兄大仇的问题上,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由于他看透当时的形势,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当时的社会,其实也只有这样,来个先斩后奏,武松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为哥哥武大郎报仇雪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