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白守德(远去的敲梆声程兆强)(1)

远去的敲梆声‖程兆强

几天前刷抖音,刷到一个卖豆腐的抖音,视频中一男子敲梆子卖豆腐。我跟帖说,我们这里卖豆腐的已不敲梆子,好久没听到豆腐梆子的声响了,听后感到很亲切。作者回帖说,在济南南部山区的一些村庄,卖豆腐的人还敲梆子。

以前卖豆腐人的都敲梆子。人们称这梆子为豆腐梆子,它是用一段长三十多公分扁圆形木头做的,先把木头从中间掏空,在外侧留一个细长的发音口,然后嵌上一个直形的木把手,再配上一段细木条做的梆锤。卖豆腐时一手执梆子,一手持敲棒,连续反复敲击,发出梆、梆、梆声响,召唤顾客前来购买。卖豆腐敲梆子同卖糖的敲铜锣、理发的敲唤头一样,是用敲击器物发出的声响,替代扯着嗓子吆喝,招徕生意。

北路梆子白守德(远去的敲梆声程兆强)(2)

梆、梆、梆——,梆、梆、梆——,豆腐梆子声由远而近,传进大街小巷,人们听到这梆子声,就知道卖豆腐的来了。

记忆中,最初来村里卖豆腐的是一位外乡人,每天上午八九点、下午四五点,他会准时到来。进了村,他推着那辆半新不旧的大轮自行车,边走边敲梆子,车把上挂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的是一杆盘秤,车座后架上是一个长方形木盒子,里面盛着豆腐。那豆腐用布包着,布是和豆腐一样白的粗布,人们叫它包布,包布上面放着一把切豆腐的刀。卖豆腐的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顾客来,他就停下车子,放下梆子,去称豆腐;没顾客来,他继续敲着梆子走,直到走遍了大街小巷,没人出门买豆腐了,便骑上自行车去别的村了。

那时豆腐是一毛钱一斤,价格平稳,一年四季一个价,但是,即使这还算廉价的豆腐,许多人家也是多日才买一回。人们都不富裕,卖豆腐的从村东头进村,从村西头出村,一圈下来,也不过卖个十斤八斤。

这个卖豆腐的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天天来卖豆腐,大家和他熟悉,有的人家一时手头紧,买豆腐没有现钱,他会先给你称豆腐,过后几天再收钱。虽说能欠账,可大家都还是现钱交易,卖豆腐是小本生意,挣钱不多,且又吃苦,人们明白这个理。

有一次,卖豆腐的和一户人家起了误会。起因是这户人家的老人丢了钱,老人说用五元钱买了一斤多豆腐,剩余的钱不见了,是卖豆腐的没找钱。当村里再次传来梆子声时,老人的孩子去问卖豆腐的,是不是忘了找给老人钱。卖豆腐的一听急了,说自己记得清楚,老人是拿零钱买的,他一盒子豆腐也卖不上几块钱,五元钱是“大钱”,发誓自己没收过老人五元钱。

没过几日,那户人家向卖豆腐的道了歉,他们从家里找到了老人的五块钱。这件事发生后,人们知道这户人家的老人犯了糊涂病,开始忘事糊涂,知道卖豆腐的人没闷下钱,那家人家也不是存心讹卖豆腐人的钱。

后来,人们吃开始本村人做的豆腐。村里一户人家娶了媳妇,媳妇带来娘家做豆腐的手艺,卖起了豆腐。这家人做的豆腐结实,味道纯正,强过外乡人做的豆腐,加上称称足斤足两,价钱公道,村上人都爱买。这家人也因卖豆腐,改了贫穷的模样。只有一点,就是那媳妇管男人太严,男人在乡邻面前没面子。男人有喝酒、吸烟的嗜好,可媳妇却总不给钱。按说男人卖豆腐,每天手里都有钱,但媳妇会算账,一天卖多少豆腐收多少钱,算得一清二楚。男人憨厚实诚,宁可少喝顿酒,少抽一盒烟,也不违背良心缺斤少两,坑骗顾客。

前些年,村里卖豆腐的那个男人突发疾病去世了,他媳妇伤心不已,悔恨自己管男人太严,让男人活得憋屈,兜里常常连买烟酒的钱都掏不出。再后来,这户人家不做豆腐了。

我住的小区已经不见走街串巷、敲梆子卖豆腐的了,要吃豆腐的话去蔬菜店、农贸市场那里买。如今卖豆腐的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自己做自己卖,现在是卖豆腐的从做豆腐的作坊里趸来卖。我也见到过骑着电动车卖豆腐的,豆腐是自己做的,车把上挂着的一只电喇叭,时时传出:卖豆腐——卖豆腐——的高亢声响。电喇叭替代了豆腐梆子声。

豆腐是中国传统的食物,传说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刘安原本是烧药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不成想偶然以石膏点豆汁,发明了豆腐,为国人创造了一大美食。豆腐是大众食品,几乎到了人人喜欢的地步,特别是旧时的北方地区,在那冬春青黄不接的时节,人们是上顿白菜、下顿萝卜,吃上一顿豆腐,可谓是佳肴美馔。

豆腐好吃,做豆腐却很辛苦。“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是江西婺源的一句俗语。卖豆腐被婺源人列入“三苦”,不是没有理由。先说做豆腐。每天要经过选豆子、泡豆子、磨豆浆、烧豆浆、点卤水多道工序,哪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偷懒。再说卖豆腐。做好了都豆腐,卖豆腐也是辛苦活,以前不像现在,卖豆腐走街串巷,风中行雨中走,全靠十足的脚力和那副扁担箩筐,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

敲梆声远去了。远去的敲梆声,让我生出一丝丝的怀念。我不怀念往昔的贫穷岁月,我怀念那些生活在贫穷岁月的人们。为了家中父母儿女,为了家人吃饭上衣,为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付出过怎样的心血!

2022.9.5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