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多少人喜爱,就有多少人质疑,他们觉得屈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为何却被世人凭吊和瞻仰呢?说功劳,文不过商鞅、吕不韦、苏秦和张仪,武不过白起,王翦,李牧,廉颇。难道就仅凭他留下的一部楚辞《离骚》吗?也许你根本没有看懂屈原。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1)

1、屈原是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完美主义者,悲情却是主色调

屈原的死似乎是印证了川端康成的话:“花开即死亡。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他出生贵族,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颇得楚怀王的赏识,官居要职,本来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就在他受命起草宪令,打算推行新政的时候,遭逢靳尚子兰的谗言,楚王从此对他疏远不再信任。

如果是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个反应呢?

最刚毅版伍子胥,丢下一句“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然后自刎而死。

最不屑版范曾丢下一句:“原赐骸骨归卒伍。”然后决然离去。

最忠孝版扶苏,手捧诏书泣:“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刎颈而亡。

最无奈版蒙恬,仰天长叹:“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最后抹了脖子。

他们在遭到君主不公正待遇时,犹如“我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要不远走他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要不就慷慨陈词后一剑封喉,血溅当场。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2)

相比之下,屈原被贬之后,先是带着愤懑哀怨写下千古绝句楚辞体《离骚》,等待,最好希望破灭后抱石投河自尽。因为他一直在等待君主的回头,期盼一个完美的结局:振兴楚国。自己难怕暂时受点委屈也在所不惜。

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屈原的完美主义中又带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犹的是不被楚怀王所信任,他要的是惺惺相惜的知音般的信任,他愿意倾囊相授,尽其一生助楚怀王成就霸业。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另一个悲情的浪漫主义的英雄人物-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不愿孤身一人狼狈过江得以苟且偷生。当他们内心都信念轰然坍塌后,便会意兴珊阑,决绝而去,不留一丝念想。

如果当初项羽肯过江东,振臂一呼,天下最后落入谁手未可知。而屈原如果重觅贤能君主,凭他的才能必成就一番伟业。

可是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就不是他们自己,也许世上多了一个贤臣和王,而少了完美的浪漫主义者,更读不到如此优美精致的楚辞长诗《离骚》。别人的死可以用悲壮来形容,屈原的死就像一个完美主义者在世间划过的最后一条弧线,有种苍凉而浪漫的绝美,就如同他的《离骚》。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3)

2、完美主义的幻灭

屈原的祖先是楚国公子熊瑕,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将公子瑕封于屈邑,并赐屈姓,后代皆为屈氏。屈氏是楚国三大贵族(屈、景、昭)之一。

贵族出生的屈原自然气度不凡,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美男子,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衣诀飘飘,气宇轩昂,据说曾经引领了楚国的时尚潮流。

这从《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大概揣摩屈原的样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而且屈原非常自恋,近乎狂妄:

众女嫉余之娥媚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意思说女孩子都被我的不凡容姿所倾倒,因得不到我的亲睐而心生恨意。从这些个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屈原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身上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屈原不仅外表俊朗不凡,还博学多才,这从他的楚辞中就可以得知,而且他颇有政治远见,所以深得楚怀王重用。

虽然屈原有政治才能,可是他却不谙世事,尤其是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也许他不屑于陷入俗世的争斗。

屈原与身俱来的那种如同皎洁圆月一般的人格,犹如一股清流,却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屈原颇有政治远见,极力主张合众抗秦,秦国派说客张仪前来,用“六里地”利诱,楚怀王贪心顿起,立即答应与齐国断交。等知道被欺骗后,怒扣张仪,再次受骗放了张仪,此时被楚怀王疏远,刚刚出使齐国回来,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楚王悔之晚矣。

后来楚怀王被骗到秦国,遭扣押,临行前,屈原一再劝阻,他说: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4)

可以楚怀王一意孤行,最后送了卿卿性命。屈原也遭到嫉妒贤能的公子兰排斥,以致被除顷襄王流放。

此时的屈原还抱有一丝信念:终有一天,楚王会幡然醒悟,再次启用他,到时就可以重振楚国。所以他在诗中写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遗憾的是,顷襄王21年,白起攻破郢都,烧毁楚国先王陵墓,顷襄王东迁陈。顷襄王22年,秦军攻陷巫郡、黔中郡。此时,屈原对楚国的未来彻底绝望了,他清楚意识到到楚国大限已到,必将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

心生绝念的屈原来到了汨罗河边,留下《怀沙》后,抱石投江而亡,此时的屈原心中必然已是万念俱灰,但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也要选择一个完美而浪漫的方式。

屈原就是为楚国而生,楚国灭了,屈原也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念了。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5)

3、君王昏,众人醉 ,独我醒——论屈原人格的悲剧性和局限性

鲁迅是这么评价屈原的死:孤伟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函深哀焉

屈原抱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主义者,注定是和那个充满战争和争夺名利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这种冲突就不可挽回造成了悲剧。

屈原对于自己的品性是非常自信无疑的,屈原说:

”纷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而且完美主义者中不有点孤芳自赏,觉得自己难以找到音人的自怨艾,

“怀情抱青,独无匹兮”

一个对于自己的品德才能有着如此自信,且站在道德至高点自我欣赏,自然无法与他人共情。

而且他也不屑于世俗之人,他向往的朋友都是高山仰止的尧和虞舜这样的圣人,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所以一般人想和他做朋友自然是望而却步。

屈原投江最后一个皇族陨落(自沉汨罗江而死)(6)

对于他的老板他也是怒其不争,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齋怒”

老板不翻脸才怪,其实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屈原在责备楚王的时候,他是将楚王看作朋友那样带点责怪,同时又希望楚王能够早日醒悟,悬崖勒马,从善如流。遗憾的是臣子永远只是君王大好江山上的一个棋子而已,尧舜早已驾鹤西去。

最后,当屈原知道楚国将灭,他所有的抱负和鸿鹄之志将化为泡影,而像他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委身别的君王,因为他不是张仪,张仪穷其一生,终究只是一个顶级的谋士而已,而屈原,他是一个在孤世中的战士。

最后,屈原留下最后的叹息离开了俗世。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皎洁的月光不免会有阴霾,屈原的完美主义者不免有着缺憾,但依然瑕不掩瑜。鲁迅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4、总结语:

有人讥笑屈原太过执拗,遇不到贤能的君主,完全可以良禽择木而栖,而且为何不能放低身段,向世俗略为妥协呢?那么也许能另外成就一番大业也未可知。可是我想说的是,这些讥笑者早已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灰飞烟灭了,而屈原却依然屹立在汨罗河边,为千人传颂。

这也许是我们如今来纪念和崇敬屈原的现实意义,致敬!一个不屈不饶的战士-屈原。

史料来源:司马迁的《史记》,屈原的《离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