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问禅师:“为什么我天赋异禀,技艺精湛,可人们说我还不如李云迪”禅师看了看自己的肚子,又指了指脑袋。朗朗想了想,激动的回答:“我知道了,因为太胖,仪态不好”。禅师笑了笑说:“胖是真的,肚子里没墨水,脑子里没货也是真的”。

这是前两天老张看的一个段子,说的是人们总爱把郎朗和李云迪放一起比较,可又说郎朗连“钢琴王子”都算不上不是,更别提大师了。

郎朗为什么难以成为大师?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郎朗在钢琴技艺上无可挑剔,但他和大师之间还差了一堆书”。

确实如此,但老张认为这堆书不能理解为书本,而应该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社会的感悟和对内心的沉淀。

李云迪跟郎朗比较(郎朗想成为大师)(1)

这不禁想起了日本作家松本清张,41岁才开始写作,技艺也称不上好,但凭借对当时社会和人性的洞察,掀起了一场“松本清张”热,甚至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

钢琴、写作是如此,品牌营销又何尝不是?

老张常说:“一切从消费者出发”,这也仅仅只是老张为大家提供的方法论。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是基于对社会趋势的洞察,仔细剖析目标消费者,触动消费者内心的痛点,引起共鸣,从而让消费者愿意为产品买单。

李云迪跟郎朗比较(郎朗想成为大师)(2)

网红直播、微商直销、海淘代购都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营销玩法,知道了他们的玩法,但不代表就能打好营销战役,重要的是消费者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再比如说:《买点理论》中强调的:“设计师不是画画的” ,客户买设计,表面上他是在追赶潮流,更新换代,但其实客户真正想买的是销量和利润、是想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是想买设计师作品背后的增值服务

郎朗能不能成为大师,谁都不敢说,毕竟他才34岁!设计师能不能成为设计大师,要不你来快车道试试,我们正招聘。

李云迪跟郎朗比较(郎朗想成为大师)(3)

❖快车道•张劲松

声明:答案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出处,违者必究。合作及其它事宜请私信微信公众号@张口道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张口道来 zhangkoudaolai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