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二梯队学校(杭州民办学校资源大洗牌)(1)

01

分区以后,焦虑的“孟母”失眠了

“一下子多了整个区的小孩子来摇号,我几乎整晚都没睡着。”

杭州分区正式官宣前一晚,朋友圈里所都在喜迎新杭州,“孟母”Sandy心情却不怎么好。当晚,Sandy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下城区,求你等我儿今年幼升小结束再并进来吧!

原来,Sandy的儿子恰逢今年幼升小。2018年,Sandy一家买下了一套桥西的二手房,虽然不是次新房,但对口的是文澜实验学校。

但因为种种原因,Sandy一家到今年6月,落户才刚满2年多,虽然是一表生,很有可能会被调剂。

2019年,文澜实验学校本部要求提前3年落户,借读郭家厍校区提前1年落户。

2020年,文澜实验学校扩班录取,需要提前2.5年落户。但其余86位一表生被调剂到育才登云小学、文津小学、育才大城北学校、人民小学。

根据统计,2021年文澜实验学校的一表生有700多人,估计至少会有100多人会被调剂。这么一看,Sandy家的情况,在一表生当中并不乐观。

杭州第二梯队学校(杭州民办学校资源大洗牌)(2)

▲有家长写联名信反应学区爆表问题

“反正都很有可能要被调剂,不如直接去摇民办小学!”毕竟,Sandy所在的拱墅区,民办教育资源一直很丰富,因此,她早就做好了为儿子摇民办小学的准备。

按照去年杭州民办小学的首轮摇号情况,原拱墅区三所民办小学,只有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摇号特别困难,派位比6.16:1,而大关小学和上世外首轮报名都没有录满。

当时,大关小学和上世外首轮没有招满,很多家长都很意外。这两所学校在之后的第二轮全市补招当中,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是拱墅区的孩子,报民办小学甚至不用摇号就能进,十分稳妥。但重新分区以后,就不一定了。

分区正式公布以后,相关部门在答记者问当中回复:

各区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普惠性幼儿园招生学区(服务区)保持稳定,原则上学区(服务区)不作调整。合并后的新上城区、新拱墅区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按新区范围招生。余杭分区后设置过渡期,区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在过渡期内,仍按原余杭区范围招生。具体过渡期时间待下一步深化研究后向社会公布。

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新上城、新拱墅两区的民办都会按照合区后的范围招生

02

新上城、新拱墅民办资源大洗牌

Sandy本来还寄希望于分区以后有缓冲期,能够扛过今年自家儿子入学,这下没希望了,直言:“只能求孩子运气爆表,一摇即中了。”

根据2014年的出生人口来推算,原拱墅区和原下城区的适龄入学儿童总数相差不多。民办合区招生以后,相当于多了整整一倍的竞争对手

原下城区本身有观成实验、长江实验两所民办小学,去年的摇号首轮报录比分别为2.83、1.24。

对于原下城区的来说,也可以报名原拱墅区的学校,选择更多。而原拱墅区的家长则是不怎么高兴了,原本都不用摇号就能进,现在竞争变激烈了。

但毕竟合区以后,新拱墅区一共有5所民办小学,可供摇号选择不少。也就是说,原下城区对原拱墅区民办小学造成的挤压是相对有限的。

杭州第二梯队学校(杭州民办学校资源大洗牌)(3)

▲2020年杭州民办小学首轮报名情况

相比之下,原上城区的家长们就更不淡定了,毕竟原江干区不光民办小学资源紧张,而且生源量还特别大

去年,原江干区的所有家长就只能盯着一所采荷实验学校。

学校的首轮排位比高达7.92:1,全杭州民办小学最高,一共475户家长抢少得可怜的60个招生名额。

而相比之下,原上城区民办小学显然要从容得多,崇文实验学校、时代小学、新世纪外国语三所民办,派位比分别是1.69、1.61、1.06,算是主城区民办小学竞争最小的城区之一。

根据2014年前后的出生人口推算下来,原江干区的适龄入学儿童总数,相当于原上城区的4倍左右

对于原江干区的家长们来说,合区以后民办选择更多了。但一下子多了4倍的竞争对手,原上城区的家长们坐不住了。

我的同学小Z,家里有一套钱江御府的学区房,孩子要2022年幼升小。即使很可能不会报名民办小学,但小Z对于分区一事仍然表现得很焦虑。

“毕竟江干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啊。”

03

小升初民办初中影响更大

如果幼升小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小升初战场上的火药味,明显要更浓一些。

杭州主城区很多的民办小学,都不提供住校,小学生很多都需要家长接送。即使提供住校,很多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小学阶段就寄宿制。

所以,家长在选择民办小学的时候,是很看中距离问题的。

摇民办小学,除非距离合适,否则从下城跨到拱墅,或者从江干跨到上城,对家长来说是有一定障碍的。

但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不光一些学校能够提供住宅,而且孩子大了,寄宿或者通校问题都不大。如果能读更好的初中,学校稍微远一点,基本不成问题。

我和杭州在某民办初中任职的Y老师聊了聊,他也认为,重新分区以后,对民办初中的影响会比民办小学更大

“尤其是拱墅区,去年这么多优质民办随便选,今年肯定没有去年这么好摇了。”Y老师分析。

就拿民办初中教育资源最丰富的的原拱墅区来说,去年辖区一共5所民办初中,首轮报名有2所没有报满,另外3所的派位比也是大幅下降

文澜中学:2020年派位比2.58,2019年6.08,2018年5.13,2017年5.26。

育才中学:2020年派位比1.69,2019年7.15,2018年5.93,2017年6.64。

锦绣中学:2020年派位比1.8,2019年8.24,2018年6.60,2017年8.54。

杭州第二梯队学校(杭州民办学校资源大洗牌)(4)

▲2020年杭州民办初中首轮报名情况

而原下城区的启正和观成,往年派位比都要远低于拱墅这三所学校。去年锁区以后,派位比则分别是3.36和1.26,启正的摇号难度要远高于文澜、育才和锦绣。

重新分区以后,原下城区一下子就多了5所民办初中可以报名,无疑是重大利好

但这下子,原拱墅区的家长就不淡定了,尤其是去年刚买了拱墅区学区房的家长。

去年公民同招出来以后,有很多其他城区的家长紧急到拱墅区买了一套房。比如目前拥有西湖区名牌小学学籍的家长,再到拱墅区买一套房子。

这些家长,为的就是以后孩子小升初,在学籍、户籍二选一时,有机会能够参与拱墅区民办初中的摇号。但重新分区以后,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

有教育类大V预测,2021年文澜中学的派位比很可能在4:1以上。相比去年2.58:1的数据,明显竞争要激烈多了。

另一边,原上城区和原江干区合并以后,新上城区仍然只有2所民办初中:建兰中学和采荷实验学校,去年派位比分别是2.88和3.87。

合区以后,对于两区来说都多了一个选项,但同时竞争对手数量也增加了。

04

教育内卷和焦虑不可取

本轮分区以后,杭州版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可以说,公办、民办资源都被迫重新洗牌,但要论即时影响,一定是民办学校更大

首先,公办学校的学区划分相对固定,生源也很稳定,所以分区对今年公办学校的招生影响很小。

其次,杭州公认的公办小学和初中最强的西湖区,在这一轮分区之中并没有进行调整。公办资源西湖区一家独大的基本局面,短期内很难转变。

第三,重新分区以后,公办资源虽然有重新整合,但要改变原有公办学区的格局并不容易。虽然部分城区能用的牌子变多了,但短期内很难看到变化。

所以,分区对杭州公办学区的短期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更长远的影响应该在于以后。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输出品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分晓。

但民办学校就不同了。由于不受制于学区房,重新分区以后,分分钟学区格局就能转变。

杭州分区,学区资源洗牌是必然,但过分强调利好或得失,一定会助长教育焦虑的风气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就把镜头对准了“小升初”,其中的“教育内卷”更是让人直呼“窒息”。虽然电视剧会放大矛盾,但艺术毕竟来源生活,我身边不少家长看完以后都表示:拍得很真实!

可见,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家长们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甚至个别家长到了病态的程度

在教育内卷背景下,即便是曾经大喊要给孩子“快乐童年”的人,也在为人父母后悄悄做起了中长期成长规划,家长和孩子被卷进越来越湍急的竞争漩涡当中,没有最焦虑只有更焦虑

别忘了,从杭州的学区政策来看,导向是希望“学区均衡化”

就像去年“公民同招”和“民办锁区”落地以后,“民办热”明显降温。这两条政策导向,与其说是为了“打压民办”,倒不如说是为了扼杀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掐尖现象”,让公办和民办资源变得更加均衡。

杭州新出台的“分配生”制度,本质上也是为了均衡各个公办学校,给去年暴涨的杭州学区房降降温。

重新分区以后,无论公办、民办资源如何变化,杭州家长们自身的心态首先就要放平。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孟母”Sandy,因为分区就整晚焦虑得睡不着。这种焦虑并不可取,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家长来说,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才是从教育焦虑中自救的最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