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2年,杨万里因上书劝谏阻止朝廷肆意推行纸钞的政令,得罪了当朝宰臣,被放逐出京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肯就任,留京当了几个月的修撰官,终于称病辞官归故里,从此在家乡江西吉水县隐居不出。

品读杨万里(杨万里童心未泯)(1)

就在杨万里返乡途中,乘船路过安仁县(即今天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见两个小孩用雨伞当作驱动小船行驶,感觉甚是有趣,觉得这两孩子特别聪明,便写了首诗《舟过安仁》来记录这件趣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来读诗•杨万里童心未泯

前两句描绘诗人眼前所见之景:“一叶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搭乘小船即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自然是十分欢喜,笔直地站在船头遥望远方。

不远处一艘渔船吸引了杨万里的目光,那船上竟然只有两个六七岁的小孩,不知道大人跑哪里去了?

杨万里心中刚泛起这样的疑问,便见两个小孩收起了竹竿,歇停了船桨,跑到船中央拎起一包糕点吃得津津有味。

品读杨万里(杨万里童心未泯)(2)

后两句是杨万里认真观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精简了一系列的细节包括疑问“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明明没有下雨,一直张着伞也太奇怪了吧?原来他们不是撑伞遮雨,而是利用伞的转动引发的风力来驱动船的行驶啊!

“无雨都张伞”是诗人所见的奇特景象,伴随而来心中同样感到疑惑,这些诗中都没有提到,而是直接公布了答案。

品读杨万里(杨万里童心未泯)(3)

至于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的,有可能是诗人细心观察所得的,疑问顿时豁然开朗;亦有可能是诗人所乘坐的小船靠近渔船,亲耳从小孩子口中得知的答案。

孩童有趣的举动让杨万里十分欣赏,虽然全诗不见一字赞美,但轻易能够从孩童的行为表现感受到杨万里愉悦的心情,以及对于聪明伶俐的孩子的喜爱。

杨万里童心未泯,在卸下了来自朝堂的重负一身轻松,更善于捕捉那些美的瞬间。

写在最后

杨万里的诗博采众长,晚年自成一派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诚斋体”,擅长捕捉稍纵即逝的画面,且用质朴平实、幽默诙谐的文字勾勒出来。

品读杨万里(杨万里童心未泯)(4)

那些清新自然的笔触灵活多变,轻易触及人心中柔软之处,譬如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的《小池》;描绘夏天酸梅、芭蕉的《闲居初夏午睡起》;还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

大家喜欢杨万里的哪首诗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