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元英去古城之前,和韩楚风喝酒畅聊了一夜,他明确提到:

“我对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觉得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没有观念冲突,谁也别妨碍谁,以前做不到,现在有了两个钱,有可能了。”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1)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认知和字面意思,这句“以前做不到,现在有了两个钱,有可能了”的意思应该是:财务自由之后,就有了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的资本和条件了。

就像当下无数人的认知: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

说直白一些就是,“只要有钱就好了”。

然而,丁元英这句话的意思真的是这样么?

很显然,没字面意思这么简单。

他去古城的目的,就如他在这句话中所说:“就想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没有观念冲突,谁也别妨碍谁……”

那么,他一个人在古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概括起来说,他在古城的生活跟钱这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决定动身去古城时,他把手里的钱一部分给了妹妹,一部分留作生活费,但是韩楚风的老婆意外出现借走了一笔,也就是说他剩下的能够开支的钱寥寥无几。

其实即便韩楚风的老婆不意外出现借钱,他本来留给自己的那部分预算,应该也就仅够解决他一年最基本的租房和吃饭问题。

我们梳理一下丁元英一个人在古城的生活状态。

刚到古城,肖亚文提前拜托芮小丹帮忙租的房子,房子没有装修,没有家具,甚至大夏天的连空调都没装。

韩楚风的秘书都看不下去了,问丁元英:“丁哥,这儿太简陋了,能行吗?”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

丁元英的回答是:“我看一切都很好,有吃的有喝的有听的有看的,我很满意。”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

这两个人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对话,但两人本质上讲的不是一回事。

韩楚风的秘书的意思是,您看您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能住在这种简陋的房子里呢?装潢、排面啥的总得到位吧?

丁元英的意思是,抛掉那些浮华的浅显的东西,一个人生活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他已经有他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了:卫生间有热水器能洗澡,厨房有灶台,客厅有桌子和茶台、他的音响和唱片。在这个基础上再添加任何一点东西都是负累。

也就是说,丁元英来古城独居并非是在追求舒适放松的隐居,而是一场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心斋之旅。

所谓“心斋”就是《庄子》人间世中提到的: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意思就是:

心灵的大扫除,就是做到意念专一,停止浮游思想。不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用心听就是用意识去知觉外界的存在。然后再断绝意识活动,不用心听,只用气听,用气听就是用灵魂去感悟妙道的存在。

为什么不用耳朵听?因为耳朵的功能有限,只能响应声音。为什么不用心听?因为心的功能也有限,只能响应存在。气就是灵魂,是一片光明的空虚,能容纳大千世界,心灵空虚清洁,扫除掉想当然的偏见和成见,道就来了,一个人就悟了。

这就是做心斋的作用,打扫精神垃圾,使心灵空灵,保持清洁。

这个心斋,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虚己”的能力,也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种。

关于人的认知能力,中医专家李辛曾说:

人的认知能力分后天的志意思虑和先天的精神魂魄。先天的魂魄是指我们遵从客观规律、用心去体会的能力;而后天的志意思虑就是指学习理论和逻辑等。

而人的本质是非常懒的,后天的心智是一套精密的程序,凡事不需要自己用心观察、体会和感受的,只是在概念、理论、学说上动脑筋的,我们就会吸收的很快,而且不假思索、理所当然地确信不疑。

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就不太容易传播,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类的精神其实在退化,因为人的内在在退化。

私以为,这也是当代人的现状:人们都在试图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出一个明确的范围,比如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就是看他赚到钱没,婚姻幸福的基础是必须有房有车,过得好就是奢侈品好东西应有尽有……一旦没达到这个标准,人就会焦虑,就会崩溃,就是失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失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当一个人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生活的时候,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出现了错位也能及时调整,很容易达到自洽舒畅的状态。

而当我们不以自己的内心为原点,总是看别人怎样,总是想符合社会统一标准,总是听谁谁说,结果就是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原点去统筹去校准,然后你会痛苦地发现这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但它们都在相互打架。

丁元英到古城之后的表现就是一种虚己的状态。

电视剧里交代了很多精彩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住在顶楼很热,大夏天的时候酷热难耐,但丁元英并没有安装空调。而是热到不行的时候,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用毛巾擦擦身上的汗。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4)

这也是对他道法自然、顺应时节的体现。中医里讲人和自然的关系:夏天是开,冬天是阖,热是开,冷是阖。也就是说热的时候就要出汗多喝水;冷的时候就要保暖少消耗。

而空调呢,是强行把热变成冷,这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说到这里,忍不住想扯个题外话,这几年每到过年回老家,我一定会得一场重感冒,因为老家是没有暖气的自建房,而我青岛的房子暖气每年冬天都是很足的,这就导致我对寒冷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甚至都不如我那七十多岁的奶奶扛冻。而我的邻居小姐姐因为太怕冷,已经三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

第二个细节:

丁元英吃完早点走人,馄饨摊老板娘叫住他说他没给钱,其实他在一开始就付过钱了,他只是怔住一下,然后拿出钱给了老板娘,他甚至连理论一句都没理论。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5)

按照我们惯常的得失标准来说,是不赚便宜也不能吃亏,即便不是为了几块钱,道理也是要讲的,就像《让子弹飞》里面,张默饰演的老六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不惜把自己的肚子划开给众人看。

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像老六一样,他是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他的价值观是外向的,所以他需要证明,需要一个说法,需要讲理。

丁元英是不在乎不计较的,他是跳出了那套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他接受人性本身导致的种种,所以不会觉得多给了一次钱就吃亏了,也不会觉得别人冤枉他了。

第三个细节:

过年的时候,丁元英买了一箱方便面,原因是要正月十五之后餐馆才会恢复营业。芮小丹说他一根筋,不会买点其他的速冻食品之类的么?也不能天天吃泡面啊,丁元英的解释这样就挺好。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

他对吃喝这种事情,已经不再动心思,是一种象征,他的物欲已经被他清扫干净。

尤其是他在没有生活费之后去刘冰那里卖唱片,对刘冰开出的价格他全无异议,更别提卖唱片时还讨价还价了。

按理说,唱片都是他收藏的喜欢的东西,应该是很珍贵的,但是他变卖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舍不得或者觉得卖亏了,这就是不再受物欲所累的状态。

唱片和钱都是为他服务的,再珍贵的唱片,也是物,是外在的东西。愉悦的时候它是听觉的享受,需要的时候就拿它来变现。

物就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被物所奴役:这就是心斋的结果。

第四个细节:

丁元英总去一家面馆吃饭,老板以为他是赚大钱的有钱人,就问他做啥大生意,丁元英如实相告说自己没工作。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7)

老板不甘心一直探问,丁元英就说你要是不嫌弃,我来你这干。老板一听嘴脸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光吃不干活,也不嫌丢人”,说完还摆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自我优越感。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8)

天道丁元英最后去了哪里(丁元英去古城独居一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9)

说实话,丁元英就算是光吃不干活,又碍着面馆老板什么事了呢?

但是面馆老板这种人不是特例,太普遍了。尤其是很多中国的父母、长辈都喜欢这样指手画脚地去评判指导孩子和晚辈,他们连自己都没整明白,就想去指导别人,这就很要命。

尤其是现在临近年关,好想送那些喜欢指导评价的父母和长辈一句话:请管好你自己!

而丁元英的反应呢,笑嘻嘻地继续吃自己的面。面馆老板对他的冒犯他丝毫不在乎,也不为所动。

他已经关闭了自己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隔断了外界形形色色的干扰,追求到了精神上的宁静和自由,耳向内听,目向内视,直达自己的灵魂,同时扫除了那些常年积累的成见——也就是主义和观念冲突。

再回到文章一开头的那个问题:“以前做不到,现在有了两个钱,有可能了”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丁元英的进阶之路,反映的是他的成长悟道过程,也就是说,他之前炒股赚钱,把股市的规律和人在市场里的心思都摸透了,以为实现了财富自由就实现了精神自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底气,就有了强势文化的根基。

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他仍旧面临着各种困顿,比如他说的“老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于是他放弃再继续追逐财富自由的那条路,这也是他停止德国公募基金的原因,转而去追求精神层面的真正自由、去悟道修行。

而我们普通人都是“心斋”的相反面——“坐驰”,这一点《庄子》就提到: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意思就是说:如果拒绝扫除心灵的垃圾,也就是坚持偏见和成见,一天到晚都在游思浮想、起心动念,意识活动非常忙碌,心灵被塞得满满的,照不进一点阳关,愚蠢、焦虑、压力、不详等等就会出现,也就是形坐而心驰。

因此,自从我几年前开始读《庄子》之后就会特意每年给自己一个虚己心斋的机会——外出旅行,而且是那种长期一些的旅行,时间不少于一周。

2021年我去的是成都,租了那种居民小区里的民宿,吃饭就到楼下的小餐馆,或者附近很有特色的小店,其他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到处逛逛瞧瞧,观察和感受成都本地人是怎么生活的。

扔掉自己惯常的生活习惯、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些新的,领悟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整个人也变得很放松很舒展。

而且每次长期旅行回来,我会发现我在旅行期间拍的照片会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眼睛是亮晶晶的,是有神的。整个面部表情给人的感觉是松弛是温和是饱满。

所以看到丁元英去古城待着的这几场戏,我都特别有感触,也特别有启发:

一个人认识自我之前,必须要全心全意地观察和感受自己。强者和弱者之间真正本质的区别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能力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