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应炫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1)

兔年说兔子的趣事,让我想起读小学三年级饲养兔子的往事。

1960年至1962年,也是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时,围绕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提出“三自一包”,即: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四个概念。

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农村自由市场,保留农民自留地,生产队承包到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为了尽快改善人民生活,国家在人民公社集体化以外,又分给社员少量自留地。四旁五边的荒地也同意社员开发种菜以渡荒。

我家里饲养的兔子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2)

1960年秋天,我们村很多家庭都买回兔苗饲养。我父亲也买了4只满月的白兔回来饲养。养三鸟类的鸡鸭鹅要与人争口粮,养兔子光吃青草。从此,我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任务就是割兔草。

这未成年的小白兔长得特别可爱,全身雪白的绒毛,两个长长的耳朵,圆圆的脑袋两边都有一个红宝石般的眼睛。它走起路来总是一蹦一跳,全靠两条后腿的蹬力。

祖父为兔子用泥砖垒砌一个长1.2米,寛0.8米的窝,分两层,上层是用竹片编成像篱笆有间隔的,这样可以让兔与粪分离,兔子有干净的地方,底层的排泄物不会污染兔子的身上。

兔窝要经常打扫干净,否则,一旦得了皮肤病,身上有的部位掉毛后极难看。打湿的或者有露水的青草割回来后,一定要晾干才能给兔子吃,不然就会拉稀得病。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3)

成年的兔子繁殖力很强,母兔分娩前会叼干草做窝,每个月就产下一窝三至四只的小兔。刚出生的小兔全身光溜溜的呈粉红色,闭着眼睛,全身不停地蠕动着,依靠本能的方向感找到母兔的奶头,三四天后才睁开眼睛。

产完小兔的窝就不能挪动,一旦挪动兔窝,母兔就会把小兔全部咬死。这是母兔表示抗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中国人对兔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嫦娥抱着玉兔奔月。把月亮比喻为玉兔等。

《封神榜》小说,故事里的伯邑考是西伯侯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非常孝顺,而且长得英俊还善琴艺,是周武王的同母兄长。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4)

▲周文王塑像。

当年周文王被纣王软禁后,伯邑考为救父自愿到殷商做人质,后来因拒绝妲己的性骚扰,被妲己陷害而被纣王烹杀了,并将他的尸体做成了肉羹赏给周文王吃。还说:“贤人应该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

殷纣王想以此试探周文王有无造反之心。周文王为保住自己性命,以便东山再起,讨伐殷纣王报杀子之仇,便吃了肉羹。纣王曾评论说:“谁说西伯侯是贤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知。”

因此殷纣王放了周文王。传说西伯侯姬昌在踏上西周的土地时,突然恶心,吐出三只小白兔,这就是伯邑考的三魂所化。据说是嫦娥奉女娲娘娘之命,将它带到月宫。

我村养的兔子的更名原因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5)

在缺乏经济来源的时期,农民饲养的肉兔也舍不得留给自己吃,都是拿到市场去卖钱,以换些油盐等补贴家用。

1961年的春节,很多社员都吃不起鸡鸭,就会杀了兔子过年。

我的邻居大妈家,在除夕上午就杀了一只兔子,煮熟后分成两份。一份在除夕晚上围炉吃,另一份留在大年初一吃。

老一辈的人都比较讲究规矩,尤其是新年要讲吉利的话,以趋吉避凶,博个好彩头。邻居大妈就对着两个孙子说:“明天是大年初一,遇见长辈要拜年,要说:新年好!新年大吉!”那年月没人说恭喜发财的祝福语。

初一早上,大妈的七岁的大孙子和五岁的小孙子起床后,觉得昨晚上的兔肉没吃够,不过瘾。兄弟俩心里还在惦记着没吃完的兔肉,早把奶奶教的拜年的吉祥话忘得一干二净。

哥哥说:“奶奶,我要兔血!”弟弟说:“奶奶,我要兔肉!”潮汕话的“兔血”和“吐血”是谐音,当奶奶听到两个孙子新年的第一话竟然是:一个要吐血;一个要吐肉!觉得很不吉利,彩头都不好。而且这样的现象还不是一家。

兔子在乡下养 我村养的兔子不叫兔子(6)

过去妇女洗衣服都是在河边或小溪,大家七嘴八舌,对这种现象都议论纷纷。

兔子的产子周期是一个月,大家经过商议,最后决定把兔子更名为“月鼠”,以避免过年的尴尬。从此以后,我们村就把兔子称为月鼠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保留下来。

都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气候、地理环境、民族等因素的影响,才会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旧的风俗习惯也会不断的更新。我们村给兔子更名为“月鼠”这件事,人民群众的约定俗成,也是一种智慧和创新精神!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2023年1月28日 于广东汕头

编辑:毛 秘《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