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款产品,它定位模糊,主要面向办公人群,但现实就是办公人士更愿意选择笔记本电脑,而非选择这么一款需要外接显示器、鼠标以及键盘的产品。这就导致它的关注度真心不算高,知道的人并不多。

它是什么产品呢?简明扼要,就是一款迷你电脑。也可以叫它便携小体积电脑主机,需要外接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才能使用,但接口丰富度以及内置Win 11系统,都让它与电脑主机没有差异。

就是这款,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迷你电脑:零刻GTR5。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

我习惯在测评产品时,先从外观讲起,本期分享内容也按照惯例进行,先从零刻GTR5的外观说起。

外观就和大家看到的那样,很小很轻便,体积大概和家里的电视盒子差不多,整机重量也就0.69kg(含充电器1.65kg),显然它的定位就是在家、在办公室都可以使用,带着方便,易于多地切换使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

电脑的左右侧都有GR9的标记,应该是想强调这款产品是零刻GT系列产品,采用AMD锐龙R9核心方案的意思,可惜这两个标记不会发光,如果加入光效应该很有质感。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

电脑的正面印有零刻的LOGO以及AMD LOGO,还用一句英语“Let’s Start IT”,意为“让我们开始”。在这句话的旁边,有一块指纹识别模块,是用来开锁进入系统的,小小电脑还带有指纹模块,这点给好评。

它的金属冷却孔里边,藏了2颗散热风扇,同时配备双铜管的设计,实现双风扇 双铜管的高效散热,体积虽然很小,但是空间利用率还是很到位的。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5)

把灯光关掉,仔细观察它会发光的地方,刚刚提到的AMD LOGO会亮起白光。并且开机按键也会泛起红光,边缘的CNC倒角也会被环境的弱光给点亮,看着蛮有科技感的。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6)

整部迷你电脑采用的主要是金属设计,除了正面耐磨的亚克力板材之外,全身是金属材质,也利于散热设计。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7)

这是机器内部的展示图,其实能看出零刻团队的用心细节的。金属外壳套着冷却风扇,紧接着就是CPU位居中间,散热的效果直接双风扇形成冷却回流,更好的覆盖到CPU之中。发热量较低的DDR内存条和NVMe固态硬盘,则位于主板下方。硬盘的屏蔽罩同样不落下,为SATA固态起到散热作用,设计确实是考虑的很周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8)

那么,这款迷你小主机的工作噪音如何呢?我使用手机分贝检测仪软件测试了一下。

Office表格办公噪音测试两轮均为20分贝;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9)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0)

《CS:GO》高画质游戏噪音测试分贝测试两轮,分别是30和32分贝。

30分贝声音的大小大概是人轻声说话的时候的声音,体积虽小,但是零刻GTR5的风扇噪音的优化还是不错的。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1)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2)

机身设计了解完,再来分享一下这款电脑的接口丰富度。正面其实很容易辨别,USB 3.0接口、USB-C接口耳机孔和双MIC麦克风(内置麦克风)都配备了,绿色这颗是清除CMOS。

“清除CMOS”,也就是绿色这枚按键需要提醒一下,这颗按键主要用于刷过BIOS之后需要让CMOS重新载入,所以将CMOS清除,从而方便极客玩家的使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3)

背部接口也分享一下,两枚LAN网线接口,两枚2.5G RJ45接口,显示器接口提供HDMI、DP接口,而USB接口涵盖3.0和2.0规格。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4)

对了,零刻GTR5机身上方有一枚指纹识别按键,按压指纹识别秒进系统,而且微软账户和指纹权限都在微软的服务器内,安全性也有保障,如果将它放在办公室,能进系统的也就只有我一个人。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5)

接下来就是上机实测,外接显示器和硬盘鼠标。

上机实测之后,我才想到一个细节,它是有一套壁挂式支架使用的,意味着可以挂在显示器背部使用。这不就意味了一个细节,零刻GTR5是可以作为一体机作为扩展使用的。

最关键的是,零刻GTR5提供HDMI、DP接口和USB-C接口,意味着可以同时外接三个显示器,很适合桌搭和办公室多屏幕分控的用途。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6)

DP接口的实测中,零刻GTR5可以正常连接我的这个电竞显示器的峰值帧率,我这款显示器是200Hz刷新率的,GTR5主机可以照常运行。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7)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8)

零刻GTR5放在桌面的效果多给大家展示一下,其实是不占位置,而且可以连接多台显示器,到时候再外接另外一个小尺寸办公屏幕,兼顾办公使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19)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0)

接下来就进入到游戏与数据实测环境,看看它是否能兼顾我们办公与轻度游戏的需求呢?

前文提到,零刻GTR5支持的是USB 3.0接口,那么接口的峰值速率是多少,用固态U盘实测之后发现,可以达到我的U盘标定的400Mb/s的峰值。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1)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2)

使用峰值速率2000Mb/s的3.2 Gen2 x 2固态硬盘实测,和固态U盘的实测结果接近,大致可以得出零刻GTR5能读取的峰值传输速度就是400Mb/s,办公使用也基本够用,满足常规移动硬盘的复制与写入文件的需要。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3)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4)

至此为止都还没介绍到零刻GTR5的具体配置,通过鲁大师的配置参数就能得出该迷你电脑的准确配置了。(其实很不错了,我这款3995元到手)

处理器:AMD锐龙R9 5900HX(7-8k游戏本常用标压处理器)

内存:双通16G 英睿达DDR4 3200Mhz

显卡:AMD Radeon Graphics集成显卡

硬盘:英特尔M.2 NVMe 512GB SSD

其余配置:双MIC麦克风、支持WiFi 6E,蓝牙5.2

对标产品实为苹果Mac mini、英特尔NUC 11 Pro、AMD的Minisforum HX90G等小主机。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5)

综合跑分在鲁大师取得83万分的成绩,深度办公和轻度游戏基本可以满足了。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6)

也给大家截了一下零刻GTR5介绍页中提到的游戏帧率表现,方便大家作为参考使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7)

处理器方面,AMD锐龙R9 5900HX已经提到过了,8核16线程的超高规格是目前移动芯片里边顶级的存在,TDP功耗能达到45W。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8)

集成显卡也是体积与价格的一个取舍,游戏实战中能跑30W,轻度剪视频也够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29)

用AIDA64FPU进行单烤,10分钟单烤之下,CPU的温度达到75℃,未出现黑屏,也没有蓝屏重启的情况,对于这个体积来说,散热是真的好强。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0)

将游戏的特效拉到高,第一轮实测帧率在69FPS,第二轮达到77FPS,流畅玩《CS:GO》无压力。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1)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2)

实测LOL英雄联盟,帧率稳定在206帧,第二轮场景测试稳定在151帧,游戏划算也是开到高特效,这个表现也很不错。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3)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4)

最后把拆开的环节放在这里,便于大家看看GTR5小主机的内部设计细节。

在机器的底部有标注快速进入BIOS、引导选项、工作模式的操作,后期刷BIOS和升级系统也蛮容易的,底部的AMD锐龙9标还蛮醒目。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5)

四枚螺丝固定,直接十字螺丝刀卸下即可拆开底壳。底壳的侧边还加入一个小拉条,方便拆机时拖出,细节做得很好。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6)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7)

映入眼帘的就是上文提到的16G 英睿达DDR4 3200Mhz的内存条,两条规格一致,镁光颗粒内存条。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8)

机身右边设计了一个HDD扩展盘,可以扩展2.5英寸硬盘,刚好我家里有一个2.5英寸固态硬盘,太棒了!这个设计真的可以把淘汰掉的老电脑利用起来,把老的机械硬盘或是2.5英寸固态硬盘直接数据迁移,让办公文件的转移省了许多麻烦过程。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39)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0)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1)

硬盘仓底部有一个硅胶垫,压着的正是英特尔M.2 NVMe 512GB SSD,型号660p,(标定读取速度1500MB/s、写入速度100MB/s)的2280 M.2固态,规格同样不错。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2)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3)

除了配备M.2 NVMe固态位之外,还预留了M.2 SATA3 2280的固态位置,站在办工者的角度来看看,多份文件可以分别备份,毕竟一个小主机就有3个硬盘位,容量扩展更可靠的同时,数据迁移工作也更为便捷。

另外,下图还能看到M.2 WiFi 2230的无线网卡,整个板子的结构确实是紧凑又齐全。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4)

主板之后的环节就没往下拆了,再往下拆就剩下AMD R9 CPU的样子,我拆机的初衷是看它有几个硬盘位,得出结论即可:一共三个分别是HDD硬盘位、M.2 NVMe以及M.2 SATA3,老型号的机械硬盘以及SATA3都支持,兼容性不错。

低端amd锐龙(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45)

拆机环节的结束,也该到本文的结尾了。说实话,它的对标产品就是苹果Mac mini等小主机,方便桌面搭配也易于多设备同时使用的需求,16G/500G版本为3588元,32G/500G版本为3995元,这个价格你们来评价:它是否值得买呢?

我个人觉得,它更像是台式电脑一体机的风格,多了一个多屏幕显示扩展的作用,用于办公真的不错的。想要在大浪淘沙中杀出重围,这种迷你电脑的设计思路,你们觉得能成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