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加强与防撞结构包括哪些?
- A柱
- B柱
- C柱
- D柱
- 横纵梁&轮旋
汽车防撞结构可以概括为:四梁六柱,四梁八柱!——防撞梁分别为横梁与纵梁,不过“四梁”指的前后与两侧的纵梁,防撞横梁起到的主要是中低速碰撞的保护作用。一般采用双层辊压弓形结构的防撞梁可以承受较轻程度的撞击以保证不变形,在严重冲击中知识起到缓冲与传导作用,传导过程参考下图。
在重度撞击或两侧车头的撞击中,横梁并不能起到绝对保护作用,而是在破损后将撞击力传导至与纵梁连接的金属吸能盒。撞击力小则会只压扁吸能盒,撞击力大则会通过纵梁万车架传导。不过这是有先决条件的传导流程:防撞横梁的车头覆盖面充其量为60%~65%,与横梁连接的两个锚点也自然也在偏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说车头的两侧如接受直接撞击似乎没有保护,是不是呢?
轮旋&A柱
参考CIASI中保研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其撞击的位置正是防撞横纵梁的保护盲区。但是总有些优秀的汽车在这一角度的碰撞中能够保证安全,原因在正与轮旋与A柱的加强。轮旋位置是连车身主体结构与车架的连接,理论上这一金属结构并没有足够强的防撞保护能力,但如果进行适度的加强则能够一定程度的缓冲撞击,这一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结构,不过仅依靠轮旋还是靠不住的。
在撞击中轮旋挤压变形之后,撞击力会冲击到防火墙并传导至车架。而A柱是第一接受冲击的位置,且A柱并不单纯指前档两侧的钢构,车门前方的结构也属于A柱;只有A柱整体的强度足够高才能保证车架不变形,如果强度不够高则会出现撞击力挤压导致车架溃缩,随着而来的是车辆内部的中控台后移挤压柱驾驶员的腿部,方向盘的转向柱深入内部连带方向盘飞起,运气好可以偏向一侧、运气不好则有可能直接挤压到驾驶员的上半身。
综上所述:汽车正面或正面40%的碰撞,起到主要保护作用的是防撞横纵梁,以及设计有下沉功能的发动机与车架。汽车两侧25%的碰撞起到保护作用的是A柱与轮旋,反之则是后横纵梁与C柱或D柱的区分保护(SUV/MPV等车型有D柱),所以对于汽车而言A柱的重要性不亚于一般理解的防撞梁,能在碰撞测试中折断A柱的汽车要慎重考虑。
特殊车型:部分越野车可以折叠前档,这些车是不是没有A柱呢?理论上只能说A柱比较短小但并不是没有,因为在车门前方的位置还是有一些的;至于引擎舱以上的位置也不见得真没有A/B/C/D柱,仔细观察这些车辆内部会发现车身外壳确实没有“柱”,但是车辆内部一定会有防滚架,指使用大量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打造的圆柱形金属框架。这套框架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犷甚至不好看,但作为与底盘或车架直接连接的保护框架,其作用实际与承载式笼式车身集成为一体的四梁八柱作用相同,只是保护水平还是要略低一些的。
总结:汽车的“四梁6/8柱”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保护结构,没有任何理由应该在这些结构的用料方面降低成本。同时也不应该出于美观或其他考量而降低柱的强度,特殊车型如敞篷车是对底盘进行了超高强度的加强,以看似短小(保护不全面)的结构实现高强度车身。所以这些敞篷跑车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错,关于柱有足够充分的理解了吗?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