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谈谈文言中的特殊句式问题。

句式就句式了,还什么“特殊”,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呀,混在文言中,也不过和其它文言句一样,让人看着费劲罢了。——这是很多人接触文言特殊句式的共同感受。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怎么分(文言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在哪儿)(1)

现代语文教学普遍重语感轻语法,这恐怕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因。那么,文言中的“特殊句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究竟该怎么理解?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句式

句式,是个语法问题,从语法外去谈句式是不得要领的。

简单地说,句式就是指句子在语法上呈现出来的某种形式。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这个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构成。各成分之间按特定顺序组织起来,这种组织顺序就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怎么分(文言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在哪儿)(2)

注:在语法上,双横线、单横线和波浪线分别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标记;圆括号、方括号和尖括号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记;中心语在其下面打点作标记。再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以“者也”来表示判断,“……者,……也”就是一种表示判断的形式,这种判断形式也是一种句式。

任何句子都是以特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不以特定形式组织起来的句子是不存在的,这是常识。

其次,在脑袋里有了句式的概念之后,要明白特殊句式中的“特殊”到底特殊在哪里

注意,这里的“特殊”,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就是指在表达同一意思的时候,其文言表达形式相对现代汉语表达形式在句式上不一致的地方。文言句在形式上具有相对现代汉语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就说这种文言句含有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怎么分(文言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在哪儿)(3)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特殊句式”到底特殊在哪里,与其钻进文言而不能从中走出来,联系现代汉语去理解不无关系。例如:

(古)之[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时候)的[没有]欺骗我啊。

这是《石钟山记》里面的一个句子。注意同一意思的古今表达在形式上不一致的地方:文言句中的宾语“余”,跑到了动词“欺”的前面去了。而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宾语应置于动词之后。这就是同一意思,其文言表达相对其现代汉语表达“特殊”的地方。这时,我们就说这个文言句含有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再如: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

注意比较,文言句用“……为所……”的形式表示被动,现代汉语只以“……被……”一个字的形式表示被动,这又是同一意思,其文言表达相对其现代汉语表达“特殊”的地方,所以同样含有特殊句式。(被动句)

不一而足,大家自己好好体会一下。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怎么分(文言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在哪儿)(4)

那么学习文言文为什么要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呢?

我们知道,文言距离我们的年代相对久远,加之语法上又有不少与我们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对在现代汉语环境里长大、上学的我们来说,要阅读文言文必定会有困难。了解文言特殊句式,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也有助于我们将它顺利译成现代汉语。

不知道有没有把文言特殊句式讲明白?屏幕前的您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