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以绘事为业,凭借精湛设色与细致入微的楼台人物,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一同,跻身「明四家」之列。

仇英出身寒门,早年做过漆匠,后来拜入唐寅的老师周臣(1450-1535)名下。周臣远师南宋院画大师李唐(1070-1150),因此鲜明的南宋院体画风因此烙印于仇英画作之中。仇英较明初「浙派」的代表人物戴进(1388-1462)、吴伟不同(1459-1508),他回避马远、夏圭率性的粗笔山水,致力于继承李唐、李迪工整妍细的风格,形成华丽不失精微、工整不失生动、笔力清劲、气格雅逸的面貌,被视为明代绘画「文艺复兴」中颇为成功的典范。

掇选仇英最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立轴」六件,而「仙山」与「桃源」亦是他最喜爱描绘的题材,意欲以此请诸君一赏风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

山壑之中,群松矗立、楼台掩映,文士眺望云雾缭绕的群峰,犹如海市蜃楼,又似梦中仙境。幅中,仇英以细笔勾勒云气,企图追溯唐代李思训(653-718)仙山图之风,营造出缥缈的幻境。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

画轴上方的楷书题款,由陆师道于嘉靖庚戌(1550)时所书,録蔡羽所撰《仙山赋》,言及仙山无尽不朽的特性,畅想凡人追随古代仙人得道,进入长乐无极的仙界。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3)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4)

湖南省博物馆藏《枫溪垂钓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5)

相比于仙山楼阁中超越人间的表现,《枫溪垂钓图》则勾画出仇英对于美好人间的遐想。悠然云山之间,流水蜿蜒、红叶缤纷,高士安坐船头,于微风之中垂钓。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6)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7)

沿着水流,远处隐现石桥跨越的洞口,通过那里,是否能抵达传说中的桃源?观者不得而知,而美好的遐想则不止于画面,延伸向更广阔的世界。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8)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9)

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0)

作为仇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桃源仙境图》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与绘画风格。画中描绘了文人的理想生活——青山之下、松壑之间,以琴音唱和山水清音,格调高雅、设色清丽。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1)

画面整体分为三段,近景处,三位高士临流对坐,流水潺潺、青松掩映,白衣暗示主人的高洁。一位童子提着食匣站在一旁,另一位则捧瓯走过板桥,意境巧妙,传神入微。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2)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3)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4)

故宫博物院藏《玉洞仙源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5)

仙山与桃源的组合,常以不同方式出现在仇英笔下,亦通过不同营造产生微妙变化。这幅《玉洞仙源图》选择与《桃源仙境图》相同的母题与构图,但不同色调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6)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7)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8)

故宫博物院藏《桃村草堂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19)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0)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1)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2)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图》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4)

《秋江待渡图》,六幅之中唯一的一件由双幅绢料拼接而成的大轴,则充分体现出仇英对老师周臣、以及南宋李唐的学习。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5)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6)

画面的空间非常开阔,远山、秋水、层林与人物的组合营造出秋日江畔迷人的风光,咫尺之间仿佛有千里意趣。长松翠柏、红叶丹枫,河对岸,船夫正催促来人上船;这一边,唐人装扮的白衣文士悠然自得,点出待渡母题。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7)

仇英的山水画步骤(仇英青绿山水立轴)(28)

仇英的画作精致严整,无论任何一幅,都使人感受到画家一丝不苟、认真谨慎的态度。他的题材虽然变化不大,其中描绘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无论是仙人高士、还是寻常百姓,都能表现出生动的形象,既引起观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也触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