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后经不断发展,来到汉代,木偶戏已可用于丧葬和喜庆,目前多用于喜庆之上。每到春节期间,哪家生了儿子便会出资请木偶戏到村里闹腾几天,或者由村里的富豪单独出资请来表演,是我国一种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

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一戏曲文化逐渐不被年轻人接受,认为这些都是老人看的东西。目前在北海范围内一些乡镇在春节期间还是会看到有木偶戏的表演,以公馆、白沙、南康等地仍然盛行木偶戏剧的表演形式。

每年在春节后,哪家家里生有儿子便会集体出资请来木偶团闹腾几天,那个时候便会把村里的“社公”请出来一起观看,也有寓意告诉祖先,家里添丁加财告慰先人,也希望神明能保佑,虽有点迷信但也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2)

木偶戏的戏台离地面只有一米高左右。戏台四面有几根柱,柱要高出戏台三米左右。一块蓝色绒布遮盖了大半个表演台,露出一小块仅供木偶伸展的空间,其目的是:演出时,把操作木偶的演员全部遮住,只让观众看木偶的表演,一般表演时间都为晚上开始。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3)

木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的,并涂上油彩,脸、眼、鼻、耳、口等都画得很精美。根据演戏的需要,木偶有多种形象:文官、武将、兵丁、老百姓、老太婆、中年妇女、小媳妇、侍女等等。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4)

木偶的手掌也是木头雕刻的,一根木棍支撑着整个主体,手臂只是用棍儿或铁线代之,因已披上衣服,不必要形似,但可以伸屈。手部连着两条木棍,让演员在演戏时进行操作。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5)

木偶戏班用的主要乐器是胡琴、月琴、笛子、唢呐、锣、鼓。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6)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7)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8)

这种木偶戏班,多为民间艺人自由组合,人数二三人为一班,有五六人到十多人不等。有戏做时则做戏,无戏做时则从事农业生产。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9)

木偶戏,唱念采用说书加唱的形式,唱词多为7字句。演出剧目多是取材杨家将、岳家军和三国、水浒等演义小说中的故事,也有民间传说的《粱山伯与祝英台》、《陈世美不认妻》或小说情节等作为剧情演示。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0)

然而年轻人已经难于再接受这种文化,认为已经不适合这个世界的主题。如今的木偶戏观众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喜爱观看,大家从家里搬出张椅子和其他老人一起听着戏和探讨剧情的发展,非常有意思。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1)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2)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3)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4)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5)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6)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7)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8)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19)

传统木偶戏介绍:带你去看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