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全区农业种植面积:开州岳溪镇建成两万亩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1)

开州区全区农业种植面积:开州岳溪镇建成两万亩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2)

岳溪镇晚熟李基地(资料图片) 记者 刘康 摄

本报记者 周术润 通讯员 陈冬

仲夏时节,走进海拔1000米的岳溪镇桂坪村梨园,远处群山云雾缭绕,梨树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树干都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20多名贫困户正忙碌着给梨树除草、施肥。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管理又跟得上,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产量达50万斤,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梨园负责人李启平高兴地说。

近年来,岳溪镇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思路,建设具有规模效益的两万亩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带动全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初具规模

岳溪镇因四周山岳环绕、溪沟纵横而得名,素有开州区“粮仓”之美誉,是全区闻名的粮油、果品、畜牧、蚕桑基地。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种植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大镇面临着农业结构调整问题。2016年,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战打响,该镇党委、政府决定抓住脱贫攻坚契机,加快果业发展,建设两万亩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利用扶贫资金,引进高山晚熟李、沃柑、猕猴桃、核桃、红心柚等品种,在插腊、桂坪、竹元、人和等10个村栽种,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栽种果树苗23万株。

龙王村4组村民刘仁树因患脑血栓丧失劳动力,家庭极为困难,2015年被评为建卡贫困户。今年,他家的李树已经开始挂果,“今年我家的80株李树能产果2000斤,可以增收4000多元,明年开始丰产,脱贫致富没有问题。”

据了解,岳溪镇围绕特色水果产业,成立18个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建卡贫困户530户。合作社每年6%的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不仅是贫困户,不少以前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回村里,加入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不但照顾了家庭,而且收入更稳定。

插腊村的王永俊之前在外务工,去年底回家。他说:“我平时在李子合作社打工,一天有100元收入,加上我家的3亩李树去年已投产,一年挣两三万元没问题。”

经过几年发展,两万亩绿色优质水果经济带已初具规模,全镇已有沃柑6000亩、W·默科特666亩、晚熟李8500余亩、雪梨1300亩、红心柚1360亩、核桃2300亩,还有香桃、葡萄等杂水果3000亩,分布于16个村。“等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000万元。”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多元化营销帮村民脱贫致富

6月中旬,插腊村村支书吴开德接到不少水果商贩的电话,询问村里李子成熟没有。

“我们6月初就开始采摘了,现在已经卖了几万斤。”吴开德说,“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李子的产量很好,全村1200亩李子,今年已挂果800亩,预计产量60至70万斤,产值在200万元以上。”

牟东方是插腊村11组人,经营着一家电子商务店,平时到村民家里收购米茶、腊肉、蜂蜜、土鸡蛋、高山大米等土特产,经过包装在网上销售,生意特别好。进入6月,他的主要业务是在网上推销本村的李子。

“6月初,我完成了今年第一单,到现在已成交6000斤,与去年持平。今年与多家快递公司合作,预计能在网上销售5万斤左右。”牟东方信心十足地说。

“除去车费、损耗、纸箱及物流成本后,至少一斤李子给果农多挣0.5元,5万斤李子多挣2.5万元。”牟东方接着说道。

“去年,我家李树开始挂果,产量不高,今年丰产,4亩李树产了8000斤果子,村干部联系收购商加上牟东方在网上销售,才把李子变成了钱。”插腊村村民李启桃说。

临近的胡家村,李树、雪梨树产果多年,他们利用交通优势,开展“相约五峰山、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李子、雪梨采摘”活动。每天,公路两旁停满了车,来自周边的市民纷纷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李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可以在园中随意采摘、品尝,很适合周末一家人出来散心。”前来采摘的市民李先生表示。

“我们村有早、中、晚熟李子,还有雪梨,采摘从6月一直到8月,周边也有农家乐,方便游客就餐。”胡家村村支书谭红兵说。

桂坪村的李启平早就不担心雪梨的销售问题,“只要把管理跟上,就能坐在家里收钱。”原来,几个水果营销商早就与他签订了购销合同,并付了定金。

“桂坪村梨园海拔高,没有污染,水果品质好,加上上市时间在8月,市场上水果不多,所以更不愁销路。”李启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