氽,普通话读tǔn,为会意字,即人在水上,故而字典中的释义一即为其本义,是漂浮的意思,加以扩展后,不仅仅限于人,物亦可用氽,如木头在水上氽。第二种释义为方言,将其引申到烹调中,指用油炸,如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等等。淮安方言中也有氽这个字,大致读作teng(去声),基本上只用在烹调方面,但根据我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其义与字典的释义有明显甚至本质的不同。不同在于,氽的关键不在油炸,而实质是,或者准确地说,是蒸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具体而言,隔水为蒸,即,需要将被蒸食物放在蒸屉上或者放在碗碟盘等容器中。

活字的精辟解释 生活解字氽字典的释义不够准确(1)

用笼屉蒸馒头

活字的精辟解释 生活解字氽字典的释义不够准确(2)

家常蒸鸡蛋时可直接将碗碟浮在水上蒸

则是被蒸食物与水直接接触,即,将食物直接放在锅里,然后从四周毂上少量的水,开小火慢慢加热,让热借助于水蒸气慢慢渗透到食物的内部。在淮安话的语境中,最常用的就是加热冷饭,叫做氽饭,比如常说“将饭氽一下再吃”等等。现在有了微波炉可以用来加热冷饭,但生活中有些老人往往还改不了语言习惯,比如家岳,依然将微波炉热饭叫做“氽饭”。

平常在做蛋炒饭时,除了炒之外也经常辅之以“氽”这个手段,达到给饭更好地加热的效果。

活字的精辟解释 生活解字氽字典的释义不够准确(3)

炒饭时也经常用到“氽”这个手段

氽的另一个要点是,因为是一种直接接触水的简化的“蒸”,所以被氽的食物最好是不容易被水浸软泡烂的。过去生活条件差的时候,只有口感很硬的粳米吃,这种米煮出来的饭比较硬,不太怕水,所以很适合氽。如今基本都是大米饭,已不太适合用氽来加热了,好在微波炉应运而生,可以代替用水氽饭。实质上,微波炉加热与氽有相通之处,都是借助于水,差别只在于微波炉是通过食物中本来已有的水分,在微波作用下经水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产生热,再传递给食物,从而达到加热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所谓油氽馒头,本质上是加热冷馒头的一种方法,它的关键并不在油炸,因为仅靠油炸是不可能将冷馒头热透的,如果炸透了,恐怕已经变成了一个咬不动的僵馒头了,所以,它离不开水的帮助。因此,油氽馒头的过程是,将馒头用少量油稍稍煎炸到表面浅黄稍硬,再毂上少量水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焖热,油煎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馒头的表面不容易被水泡烂而已,依靠少量水产生的蒸汽加热馒头内部才是根本。所以,虽然用了一个油字,但油煎反而只是辅助手段而已,字典中的解释显然有点望文生义,丢失了本质和关键。

江浙一带特色名吃生煎包子的制作过程正与此类似,也是先用少油煎至底部金黄,然后从四周毂适量水再密闭焖蒸,与油氽馒头不同的是,生煎包子是“生”煎,也就是将未蒸发过的生包子直接先煎后氽。

活字的精辟解释 生活解字氽字典的释义不够准确(4)

可口诱人的生煎包子,底部金黄,上部则与笼屉蒸的效果一样

除了用在炊事上,淮安话语境中此外还有一个生活实例,人进浴池用热蒸汽蒸时都用氽这个字,比如说,“到浴室里去氽氽!”氽可以消解疲劳,感冒时也可以借此发汗,冬天冷时氽氽可以让身体感觉舒畅,舒筋活血等等。这倒是非常吻合我上面对氽字的解释,人在浴池里正是不隔水而蒸,所以用“氽”最为恰当。如果将氽解释为油炸,岂不是很可笑也很可怖。

活字的精辟解释 生活解字氽字典的释义不够准确(5)

公共浴室大浴池

总而言之,以我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斗胆地认为,字典中对氽字的释义不仅过于简单笼统,而且不够准确,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

有道是——

隔水为蒸,亲水为氽,蒸氽有别,技出同门。

(文中图片或其素材来自网络,告知侵权必删)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谈人生体验,生活感悟,科学见解,文化感想,时事看法,读史心得,社会见闻,岁月记忆,文体观感,语言解读,游历感受。东拉西扯,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