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1)

2017年7月,我北漂一年。

我是湖南人,就爱嗦一口米粉。

某种意义上,米粉就是在外漂泊的湖南人的乡愁。

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湖南老乡,没事就满北京找好吃的粉馆。

这是背景。

17年7月中旬,我又找到一家粉馆,地点在霍营。

我们地铁换公交,不顾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兴冲冲地冲去打了卡。

时间飞快,转眼3年过去。

米粉啥味道我早就忘记了。

但饭桌上聊的话题,我却记到现在。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北漂们聊起小县城同学,眼里居然全是羡慕。

他们气愤地说,什么狗屁大城床?还不就是内卷和将就的同义词!

曾经,我认定自己生来属于北上广深,认定所有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

直到这一刻,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三观彻底裂开。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2)

事到如今,年轻人越来越对大城市祛魅了。

他们刚到大城市,一切都觉得新鲜。

天安门,大裤衩,798……

就连坐公交经过望京SOHO,都要拍张照发朋友圈,让本地同学们在评论区羡慕半天。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3)

奈何酒喝多了会吐,肉吃多了会腻。

装逼装多了,会遭雷劈。

不出半年,年轻人们就学会了宅在家里,活动范围不超过附近一公里。

逛街吃美食都是扯淡,看看钱包就更加惨淡。

混出头的永远是少数。

很多人转眼到了30岁,连一个稳定对象都没有。

30而立,不想再找人合租共用厕所了,咬牙租个鸟笼子般的一居室。

结果努力一年下来,只是帮房东还了10万房贷。

更黑色幽默的是,他们发现就算不吃不喝十几年,掏空六个钱包,还买不下这个几十平的鸟笼子。

再回过头看看,那些小县城的同学,早就结婚生子,住大house,生活平静而幸福。

以前总幻想老家同学肯定活得不如自己,如今心态终于崩了。

我他妈哪里是生活,这充其量叫苟活!

遥想10年前老爹说,孩儿,毕业后回老家,我安排你进建设局,做公务员。

狂妄的年轻人们,哪里还看得起老父亲。

心比天高,不屑一顾,高喊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直到被社会毒打10年后才悲情承认,你爹始终是你爹。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4)

大城市的同学们,散发着沙丁鱼最诱人的气质:

焦虑。

每天开口闭口几十亿大买卖,回到五环外出租屋才清醒过来。

朋友圈发这个峰会那个晚宴,实际上一年300天都在吃外卖。

本想刷个朋友圈缓口气,结果毒鸡汤扑面而来: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于是不仅担心自己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还要担心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周末接到妈妈电话,电话那头欲言又止。

问了半天,才告知你爸前几天动了个手术,死活不让我和你说。

心一下就吊到了嗓子眼。

但能怎么办,挂电话时也只能说一句:注意身体。

父母生病最脆弱的时候,你远在千里之外,无能为力。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5)

小县城的同学们,散发着北漂们最羡慕的气质:

从容。

坐两个小时地铁嗦粉是天方夜谭,县里最好吃的粉馆早就如数家珍。

每天步行上班,到点下班。

全城都是熟人。

随时能换上球鞋球衣,呼朋唤友十几个,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赛。

完了喝两瓶小啤酒,吃一顿小烧烤,沐浴温柔的晚风,和兄弟吹着牛逼,感慨这他娘的才是生活。

周末当然是双休。

可以开着车去乡下钓鱼体验农家乐,也可以和爸妈吃顿饭享受合家欢。

爸妈身体不好?嗐,也不是啥大问题。

县里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要么是自己同学,要么是自己同学的下属。

从挂号到缴费,从买药到三餐,可以全程接手。

如果爸妈嫌弃环境不好,托个关系,就能换个病房。

是谁说的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这种北漂,一看就是too young,too simple.

小县城里,不仅你的灵魂能放得自由舒坦,还能把父母的灵魂放得更加熨帖。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6)

前段时间,B站《后浪》无缝刷屏。

我大城市的同学们,纷纷以为自己是后浪。

疯狂转发,打满鸡血,恨不得下一秒就捅破这天。

但小城里的同学,一个个安静如鸡。

他们很迷惑,选择的自由,居然是一件值得拿出来说的事情?

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才是后浪本身。

不信品品《后浪》的文案,哪一条不是为小城年轻人而写。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

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对于大城市里的绝大部分社畜而言,除了欣赏一部电影,其他事情是真没时间做。

恋爱不敢谈,否则不知道花呗怎么还。

晚上不敢睡,不然这个月又扣加班费。

我们在大城市没有生活。

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

为什么本科生不愿意留小县城(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羡慕)(7)

2010到2020,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的10年。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它以一种新兴技术的霸道姿态,推倒了户籍制度的高墙,重构了整个上层建筑。

它定义了新的平等,新的自由。

也因此,那些大城同学所看重的优越感和精英感,第一次被彻底摧毁。

小城同学看的世界不比你少,但过的生活远比你多。

你在北京或常德刷微博,刷的是同一个微博。

你在上海或揭阳玩抖音,玩的是同一个抖音。

你在深圳或毕节逛B站,逛的是同一个B站。

但在北上广的深夜,你放下手机,会有那么一刻,真的很想念爸爸妈妈,很想念楼下那个小馆,很想念和兄弟们打球的那些下午。

你真的很累,很孤单,很无助。

然而手机再次亮起,房东发来提醒,又要交下一个季度的房租了。

而这时,老家的同学们早已抱着老婆,安然入睡。

随着时间推移,北上广年轻人曾经引以为傲的“世面”,将变得一件比一件不值钱。

在大城市看世界,看的只有写字楼和地铁;

在小县城过日子,过的是有烟火气的人间。

我们在北漂,却嫉妒着阜阳的徐大sao。

我们在努力,却羡慕着赣州的华农兄弟。

他们年纪轻轻,有车有房;猫狗俱全,儿女成双。

他们工作舒适,看书写字;有点小钱,潇洒人间。

终其根本,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就是为了过上他们那种舒服惬意的小日子吗?

既然如此,你又是因为什么,还留在大城市苦苦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