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最出名的2首诗(鲁迅说此情此景)(1)

世人皆知鲁迅先生文章写的好,针砭时事,一针见血,如果鲁迅先生玩头条那定是千万粉丝级的大V,作为大V,光会写文章写段子显然是不够的,当然要多才多艺。

殊不知,先生对于诗歌也是信手拈来,且不说自己原创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单是改唐诗这一手已经让当时的诸多文学大家自叹弗如了。

鲁迅的最出名的2首诗(鲁迅说此情此景)(2)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鲁迅先生的改编如下: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阔人就是有钱的反动派 文化城即北平)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装好文物的车队在前门火车站)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榆关:山海关 烟花场:妓院 指反动派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对民族危机无动于衷)

鲁迅的最出名的2首诗(鲁迅说此情此景)(3)

这首诗收录在鲁迅先生《伪自由书》里《崇实》的一篇杂文末尾。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形势也非常危急。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吞没,割据,这时的国民党内部的卖国集团却只管盗窃北京城里的古董文物,并镇压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

这首诗也是鲁迅先生借古诗来讽刺这种名为保护文物,实则卖国投降的反动丑恶面目。

1933年初,日本侵占山海关,国民党反动派随即把北京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古董全部装箱南运,名曰:保护文物。

鲁迅先生文中指出:为什么别的撇下不管,单搬“古”呢?是因为物件古?那偌大的北京城岂不是更古,缘何弃之不顾。怕是失了北平之后,还可以随身带着卖出铜钱来罢。当时的学生崇尚新文化运动,倒是与“古”不搭边,如果学生在欧美的市场上五百美金一个,也一定会装了箱子同文物一起运出北平了。

鲁迅的最出名的2首诗(鲁迅说此情此景)(4)

撒豆成画

鲁迅用他犀利的文笔,将反动派的的伪善嘴脸生生撕了下来。

网上有消息称中小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要被剔除掉了,不知道是真是假,又或者出于什么目的,但我个人觉得,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处于新世纪,也嫣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国,在国际上也有了自己的地位,但鲁迅先生字里行间的警醒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鞭笞吧。

您觉得呢?

感谢评论,点赞,这段时间会着重分享鲁迅先生的文章,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