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永乐大帝钦点的好圣孙,明朝的六边形战士,少年英才,文韬武略,无一不精。他坚持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意志。平汉王弃安南下西洋,创造了仁宣之治。然而,正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几乎让明朝万劫不复。

朱瞻基对明朝的贡献(大明朝的六边形战士)(1)

这篇文章,让我们按时间顺序回顾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1399年2月,北平燕王府出现了新生儿的哭声,燕王世子妃张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时燕王朱棣和朝廷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了。碰巧朱棣这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父亲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大圭,并告诉他,传之子孙,永世齐昌。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利。朱棣马上将这个梦和新生儿朱瞻基联系在一起。这一事件也极大地促进了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朱棣把孙子命名为瞻基,瞻是朱元璋为燕王一之定下的自辈,而基则有基业之意。朱棣给长孙起了这个名字,其中蕴含着对孙子继承基业的厚望。朱瞻基四岁时,他的祖父经过四年的苦战,终于攻入南京,夺位称帝,年幼的朱瞻基也被接入皇宫抚养。朱瞻基从小聪明,再加上他是朱棣的长孙,所以很受朱棣的喜爱。两年后,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原因只有三个字,好圣孙。正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他才保住了父亲的地位。1410年,朱棣北征蒙古,命12岁的朱瞻基留在北京。一年后,被立为皇太孙,开始加冠。从现在开始,无论是去北京还是打蒙古,朱棣都会带着他心爱的孙子,朱高炽的王储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定。与父亲不同的是,朱瞻基非常强壮。除了与祖父密关系密切,他还深深地敬爱父亲,经常保护他免受两个叔叔的打击。在汉王与太子的政治斗争中,朱棣会有意无意地偏袒汉王。但凡汉王攻击的文臣,不分青红皂白,都被判入狱。才子解晋因得罪汉王而死于监狱。19岁时,朱瞻基奉命娶胡善祥为妻,但婚后不久,他转而宠爱侧妃孙氏,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场废后风暴,作为一场大风暴。明朝皇太孙朱瞻基既有父祖的优势,又能文能武。他不仅书画水平高,而且精通射击。朱棣还把他作为未来皇位继承人,悉心培养。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朱瞻基也自然被立为皇太子。一年后,地震般的消息从南京传来,朱高炽派太子守卫南京。没想到,朱高炽在当了20多年太子后,仅仅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突然病死,享年49岁。

朱瞻基对明朝的贡献(大明朝的六边形战士)(2)

27岁的朱瞻基正式登基,改元宣德,史称明宣宗。后人称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期为可与文景之治并肩仁宣之治。他放弃了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然把北京作为帝都。这时,汉王朱高煦也终于露出了爪牙,1427年开始造反,但朱高煦显然高估了自己和低估了朱瞻基。当他觉得朱瞻基会像建文帝一样连出昏招,他没想到朱瞻基会直接率领朝廷军队亲征。兵临青州城下,朱高煦吓坏了,直接开城投降。在回师的路上,有人鼓励皇帝顺路解决三叔赵王。朱瞻基不同意,只是给三叔写了一封信,让他安分守己。到目前为止,朱元璋留下的藩王权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诸王成为富贵闲人,但后遗症也非常严重,这是朱棣祖孙三代人没有想到的。平定汉王之乱后不久,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出生了。这时,朱瞻基已经快30岁了,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此外,他是由宠妃孙贵妃出生的。因此,朱瞻基为了让儿子成为长子。强令皇后胡善祥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去后位,转而立孙贵妃为皇后,立朱祁镇为皇太子。如果朱瞻基能知道儿子长大后做了什么,恐怕他会后悔自己的冲动。洪武、永乐两朝开辟疆域后,到仁宣时期,周边局势已趋于稳定,一直叛乱的安南也被明朝放弃。在内政方面,内阁制度逐步完善,太监参与政治的程度越来越深,明朝的政治制度开始定型。33岁时,朱瞻基以外藩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死于过度劳累。有多达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这也是明朝最后一次下西洋。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朱瞻基下令停止工部采木。颁发宽恤命令省灾伤宽马政,免除各种积欠,招抚流民,免除税收和兵役一年,停止朝廷的采买右告诫狱法司,减少刑狱。人们也得到了休息,安居乐业。朱瞻基也乐得清闲,在宫中养蟋蟀,后人称之为促织皇帝。

朱瞻基对明朝的贡献(大明朝的六边形战士)(3)

1435年正月,37岁的朱瞻基病重,无法视朝,命群臣在文华殿拜皇太子朱祁镇。朱瞻基死后,遗诏国家政务由皇太后张氏处理。当时外廷传言张太后想立襄王为新帝。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率百官入宫,请见太子朱祁镇。张太后立即在乾清宫宣布朱祁镇为新皇帝。太监王震教太子读书,走上了政治舞台,这也为明朝未来的兴衰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