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出相亲经历(相亲一百次后她如是说)(1)

一句话说出相亲经历(相亲一百次后她如是说)(2)

“子欣”资料及朋友圈

一句话说出相亲经历(相亲一百次后她如是说)(3)

黄引作品

一句话说出相亲经历(相亲一百次后她如是说)(4)

黄引作品

◎刘婷

说起艺术家黄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如果是说那个“相亲了一百次的女孩”,大概就会有人听说过。不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出圈,黄引本人意不意外。

我认识的是艺术家黄引。初识黄引是在八年前,那时候她研究生还没毕业,我和同事在广州做一个青年艺术家生态调查的项目,到她工作室聊天。那是一个闷热又潮湿的午后,她把工作室里唯一一个风扇朝我们这边转了转,顺便递了一把黄皮(亚热带水果)给我。或许是同为狮子座的缘故,我对黄引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她亲和、活泼,善解人意,大大的眼睛像是一汪湖水,清澈、沉静,像是对世界的审视,又有对未知的渴望。她是学油画的,有一次在展览中看到她画在砖块上的工笔作品,那是一些城中村拆迁留下的砖块。看到画面中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我很是惊讶,然后便调侃般的对她说:“画得很不错,不过这个字要好好练一练啊!”之后便听说她开始练习书法。

认识她的八年里,我们常常会在全国各地某个展览开幕式上碰到,欣喜于她一直默默继续着艺术事业,也唏嘘这样一个有才华、努力又有韧性的艺术家依旧籍籍无名。直到在一个名为“手机玩我”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上看到了她相亲一百次的故事,才知道她每次见面跟我谈论的依旧单身的话题是源于一种真实的焦虑,而她把这种焦虑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了消解。

相亲一百次

或许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我对于黄引的认识和我看到她对自己的描述截然不同。在她自己口中,黄引大龄未婚,身高一米五四,从事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无房无车,没有稳定工作。而唯一在她看来是优点的硕士学历也成为她在相亲市场上不受欢迎的理由。那个活灵活现的黄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毫无生趣的数据,但既然是身处“市场”中,被物化或许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结果。黄引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关于相亲她做过一番分析,谈及不同女性在相亲市场中的位置,她认为:

“年龄和外貌占的比重几乎是最大的,其次是身高和学历。除了人的天性外,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考虑生育价值使然吧。如果女性的能力或学历强到一定程度,在相亲市场却是弱势的,除非外在表现‘温柔不强势’的,可能会有所不同。也有不少所谓‘女强人’很刻意表现或者自我教育成这样,甚至依然呈现一种别扭的‘慕强’姿态。年薪40万的女性可能会要求男方年薪50万,或者家境更优渥。而符合条件的男性也许会优先考虑女性的年龄和外貌。具体鲜活的人被掩盖在一些数字化的标签之下。‘绝不能因为结婚降低生活质量’的毒鸡汤意味着婚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当成了投资,物化他人的同时物化自己。”

经历了近一百次面对面相亲,黄引早已看清了女性在这个市场中的“价值”所在。她说:“有意思的是,‘独立女性’并非不利标签,恰恰相反,很多男性欣赏或者需要女性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和精神独立,但是却又不要太过。‘独立’意味着不会太黏人,可以给到对方一定的个人空间,并且具备承担家庭责任和成为母亲的能力,又或者,成为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但若过分独立或追求自我发展,也许意味着无法拿出足够的精力照顾家庭,尤其‘女强男弱’更是大多数男性无法面对的压力。在他们看来,男性去更多承担经济以外的家庭责任仿佛历来是耻辱,而非值得赞扬的责任感和担当。当然也不排除所谓‘赚钱养家’本来就是某些人逃避家庭责任的方式。”

黄引知道在这个“市场”中自己所拥有的数据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不合格的。于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子欣”——一个所有数据都在指标线以上的完美女孩人设去投身相亲市场。“子欣”贤惠、温柔、单纯善良、热爱生活又小鸟依人,相对于黄引“她”更关注他人感受,愿意迎合对方需求。“子欣”可以不在意自己喜欢什么,大多数时候只是表演出对方所需要的答案和特质。

“‘她’是为了迎合相亲市场男性对于理想婚恋伴侣的期待而设计。”黄引说。她想知道这样一个“符合标准”的女孩子在相亲市场中是否就是赢家。

到目前为止与“子欣”线下一对一见面的人已接近90个,并且还在继续,当然还有参加过一些群体性相亲聚会。线上有过交流的加起来三百个左右。

年龄焦虑

“大概是被那句‘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洗脑,我很焦虑自己会因为年纪大了嫁不出去而孤独终老。然后我发现相亲就是为了获得一段可持续的婚姻关系而作出的彻底物化他人和自我的方式,一切都明明白白,大家都在为维系婚姻家庭乃至宗族传承的传统秩序而作出努力,结婚是一个必然选项,它的反面是失败。‘剩女’恐慌实实在在地攫住了我,我也发现同龄女性的焦虑普遍相对于我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百次相亲的社会实践听起来十分荒唐,但是背后的动机却是由实实在在的焦虑引发的。

当心理学家弗洛姆表示,“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当996、007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所默认,没有时间和渠道去自由恋爱,相亲也就成了通往婚姻最高效且重要的途径。毕竟比起通过社交软件认识异性,相亲看起来双方更为透明安全。

如今传统宗族关系面临分崩离析,但我们对于婚姻生活的想象依旧来自于父母长辈,所谓的‘自然而然’,其实就是无意识。并没有多少人去追问结婚生子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比起来,似乎“年纪到了”“大家都这么做”等社会规训显得更为重要,甚至于传宗接代或是对于‘子欣’这样的“好嫁风”诉求,恐怕也并非人们真正的内心渴望。

子欣黄引一体两面

于是,黄引开始相亲,心想或许真的能遇到真爱呢。当然,她也想了解相亲背后潜藏的社会和心理机制,以及性别等条件带来的个体差异。然而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并不好玩,而且会遇到各种言语、情感等伤害,多数人也并不真诚。她不断地被质疑、被挑剔,同时也挑剔和质疑他人。

“相亲就像一场博弈,而我本人则因过于理想主义而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更深程度的焦虑。当然,我也知道了多数男性想要通过相亲来‘获得’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其中包含非常多的共性,有意识或无意识形成的,于是就有了‘子欣’这样一个角色。她不但是我的‘实验材料’,还帮助我更好地抽离自身,既让我更客观地参与和观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无论是迎合相亲对象、被关注还是面对让我不适的场面,我都清醒地认识到那不是我本人。”

在获得黄引的允许下我观察了“子欣”的朋友圈,一些美美的自拍,自己品尝过的食物,与三五女性好友的聚会,时不时地感叹生活中的小确幸。我稍有些迷惑,“子欣”难道不是长着一张黄引的脸吗?“子欣”品尝过的美食难道黄引不知道其中滋味吗?“子欣”的好友难道是群众演员吗?那些生活中的美好难道不是黄引也认为其美好的吗?或许这个创造出来的“实验材料”是黄引挖掘出自己的另一面。我们在面对一系列看似无解的焦虑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

在我看来,“子欣”不是黄引的面具,她们一体两面,都是来自黄引身体里的力量。黄引理智清醒,子欣温柔体谅,这些都是我认识的黄引。不管这场艺术社会学实践的结果如何,我都相信黄引不会再被外界带来的困惑、焦虑、自我怀疑所打倒了,她会且有能力作出忠于内心的选择。因为她在这场实验里发现了“子欣”,而“子欣”其实不就是“自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