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1)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2)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3)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4)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5)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6)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7)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8)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9)

红楼梦第29到35回读书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第253)(10)

上一个场景最后,群芳齐聚,现场气氛渐入佳境,曹师立刻推动怡红夜宴进入第三阶段:第六十三回第三个场景“开到荼蘼花事了”,归入贾府气运线。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贯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者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贯。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狠,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这是夜宴开席后的第一个场景。今夜怡红院做东,因首席大丫鬟袭卿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亲临打杂一线,所以取游戏签筒之类的杂务只能由同样是大丫鬟的晴雯负责处理。曹师笔下类似的细微变化不可胜数,无处不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为全书骨架赋予了血肉和生命,营造出层次丰富、触手可及、运转流畅的小说世界。

来宾之中,曹师安排宝钗率先出场,众望所归。此刻现场气氛逐渐热烈,前期热身活动初见成效,此时情节已不可拖沓,必须即刻推进,才能保持节奏,维持甚至进一步提升读者情绪。

花王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其中关于宝钗的喻示意义,需要结合前后文的各种伏笔认真研读体会。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已经超出了小说创作技巧的范畴,此处不再讨论。

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了门杯好听。”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狠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叫人留恨碧桃花。

芳官唱曲,即符合人物设定,又可调整节奏,还能借助戏文设置伏笔。这里依然是提升文字效率的一笔多用。芳官唱的这段戏文意味深长,建议有志于红学研究的读者精心求索考证。

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眼看芳官不语。 夜宴主人此时正该出场;天赋异禀,必然对签文和戏文心生感应。曹师全书对宝玉的刻画,几乎全都散布在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一词一句、一笔一画之中。这种塑造人物的手法,自然不落俗套,十分“高级”,尤其需要通过反复精读,深刻领会。

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宝钗掷了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撂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

湘云出镜的时机恰到好处。众姐妹中原本只有湘云和黛玉喜欢玩闹,黛玉因为身体原因,很少有幅度过大的肢体活动,所以曹师此刻能够调度的人物,只有湘云一人。

在萧遥看来,越是优秀的小说家,创作难度越高,越容易捉襟见肘。因为优秀的小说作品,人物和事件的“天然”脉络十分清晰,很难随意调整。具体到当下这个场景,虽然湘云是可以调度的唯一选择,但好在湘云对宝钗十分依赖,且二人关系十分融洽,因而现在的情节设计并不突兀。通过湘云,曹师在宝钗和探春之间建立起一种十分隐秘的联系。这种手法,堪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至于探春“红了脸”把签“撂在地下”,则是纯粹的描写技巧,小说情境因此生动鲜活,兴味盎然。

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那上面是一枝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强死强活灌了几口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九点出来,便该李纨掣。

这一段曹师写得十分热闹。从全书布局走向来看,第六十三回所在位置,正适合回顾和展望。因此,曹师在这里通过占花名游戏,再次对核心人物的命运和归宿进行了暗示,与第五回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各卷簿册的判词,形成呼应。探春的命运签,看似热闹,实则伤痛至极,是整个场景明面上的核心所在。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后文曹师还会再次对此进行呼应。

李纨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是诗,云: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兴与衰。”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 这一段是曹师设定的李纨生平写照,也是占花名游戏情境过渡的必须,为后文即将到来的小高潮积累情绪。

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芳官即便端起来一仰脖子。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这一段文字虽短,但内容极其丰富。“揎拳掳袖”、“夜深改石凉”、“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宝黛二人偷偷赖酒等等,这些极富画面感的文字,生动有趣,完美再现大观园姐妹们的神韵。曹师选择的叙述切入点,总是可以用最少的文字,达成最强效果,瞬间撬动读者内心,令人身不由己,与小说人物同哭同笑,同喜同悲。

湘云便绰起骰子来,掷了个九点。数该麝月掣,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是一枝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花事了。注云:在席者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开到荼蘼花事了,原本是宋人王淇一首吟咏生机的小诗里的词句,却因曹师将其与“韶华胜极”放在一起,而平添了盛极而衰、时光不复的悲怆。宝玉愁眉。虽然眼下众人情绪还处在高潮阶段,但曹师只用极简炼的四个字,便通过宝玉再次心有所感,暗示占花名也好、夜宴也好,像春天的花事一样,自“韶华胜极”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步入下降通道。

麝月一掷,掷个十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旧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黛玉默默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枝,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香菱依然是并蒂莲。“夫妻蕙、并蒂莲”。曹师再次突出关于香菱的暗示,顺便完成黛玉出场前的垫场过渡。黛玉出场后的小心思,懵懂可爱,与“芙蓉”签“风露清愁”和“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暗示,形成强烈反差。在萧遥看来,签文题诗和令牡丹陪饮一杯的设定,都是为了强化宝黛结局的暗示,让读者慢慢适应二人的结局走向。

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袭人也伸手取了一枝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杯。坐中同庚者陪一杯,同辰者陪一杯,同姓者陪一杯。众人笑道:“这一面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杯。”于是大家斟了酒,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嗑了,我们好嗑。”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说的众人都笑了。

“桃红又是一年春”。袭人的这支“武陵别景”,签注的陪饮要求几乎将在座众人一网打尽,黛玉再次发声打趣探春,探春和李纨的回应更是妙趣横生,营造出占花名游戏以来最热烈的氛围。然而,曹师将黛玉、探春、李纨等人物调度在这一个小节点上,又何尝不是“盛极而衰”,游戏即将进入尾声的征兆?

袭人才要掷,只听有人叫门,老婆子忙出去问时,原来是薛姨妈打发人来接黛玉的。众人因问:“几更了?”人回:“二更已后了。钟打过十一下了。”宝玉犹不信,要过表来瞧了一瞧,已是子初初刻十分了。黛玉便起身说:“我可掌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众人说:“也都该散了。”袭人、宝玉等还要留着众人,李纨、宝钗等都说:“夜太深了不像,这已是破格了。”袭人道:“即如此,每位再吃一杯再走。”说着,晴雯等已都斟满了酒,每人吃了,都命点灯笼。袭人等直送过沁芳亭河那边方回来。

果然,袭卿签还没掷便被薛姨妈派来的人打断。美好的体验总在意犹未尽时戛然而止。占花名游戏完成了设定的目标,曹师便立即启动了退出机制。虽然终止过程稍显强势,但曹师还是为读者设置了情绪缓冲区:先让宝玉“犹不信”、“要过表来瞧了一瞧”,确认当前时间;再让黛玉提出“掌不住、回去还要吃药”这个最正当理由,然后才由李纨、宝钗两位以官方身份指出“夜太深了不像、已是破格”,最后大家再共进一杯酒,占花名游戏由此终结,第六十三回第三个场景到此结束。这个场景是《红》书中比较重要的场景之一,“开到荼蘼花事了”更是曹师着力表现、贯穿全书的主旨之一,建议反复精读,用心体会。

#红楼梦# #话说四大名著# #闲话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