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过一个关于小丑的故事吗?

小丑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了下来,牙齿被摔掉好几颗,满脸是血,很疼,表情很扭曲,全场观众大笑,因为他演得很精彩,很夸张,道具做得很真实,只有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小丑哭了。"但没有人听见,一个也没有。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1)

对于喜剧,我们传统的印象就是逗人发笑,它无厘头、搞笑,哪怕流泪都会被认为是在搞怪。而想起喜剧,我们免不了会想起“喜剧之王”周星驰,尤其是他在荧幕上塑造的一个个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的角色。所以,我先入为主地认为,周星驰本人就应该是狂放不羁、搞怪不断的。

可是,当我深入了解到周星驰,才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的他,与大荧幕上的他,是两个极端。荧幕上他搞笑幽默爱耍宝,现实生活中他却不苟言笑,不爱跟人打交道,性格腼腆得有些内向。

唯一不变的,是戏内戏外对电影的偏执与热爱。

本文,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周星驰戏里戏外的悲剧色彩。

一、从寂寂无名到成为喜剧巅峰

《喜剧之王》被认作是周星驰演绎路上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剧中周星驰扮演的尹天仇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住在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房中唯一的装饰是墙上密密麻麻的电影海报,那些海报是苦涩生活中支撑他前进的一抹温暖,更是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他对于角色有热情、有想法,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只能在各个片场跑龙套。一本被翻烂了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象征着他对于演戏的情怀和追求。

尹天仇对来学艺却瞧不起他的柳飘飘说:“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一个‘死’字在前面?”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2)

在周星驰长达6年的龙套生涯里,他寻求着各种机会出演角色,甚至没有台词、没有露脸、没有工钱。那段黯然无光又拮据的岁月,使他也不断陷入自我怀疑:身高不够,长得也不够帅气,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演戏?带着对自己的怀疑,他继续扎根研究,不断突破自己的表演,因为他还没有等到一个机会,可以去证明自己。

后来想起那段时光,周星驰曾说:“既感到孤独,又感到浪漫,虽然对自己已经没了信心。”

终于在1990年,周星驰等到了《赌圣》,一炮而红,从此开启了逆袭之路。

1992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香港当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占了七个,并且前五名被周星驰包揽, 周星驰也连续第三年彻底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来源百度百科)

周星驰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开创了无厘头表演方式让观众耳目一新;二是对于角色的高要求近乎偏执,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做到尽善尽美。

而成功的代价,就是6年漫长的等待和不被人看好的煎熬。

在等待中,他目睹了被自己拉着去陪考的梁朝伟被录取,自己却落选;看着梁朝伟以及来来往往的新人红透半边天,自己却还是过着没钱没机会的苦日子。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3)

如果我们十分确信只要一直等下去,一定会爆红,那么这样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但是,生活最残忍之处在于,它不会告诉你答案。临门一脚的放弃最让人懊悔,坚持到底的失败同样也让人痛不欲生。

周星驰是幸运的,他等来了机会并且紧紧抓住;周星驰也是悲哀的,错过和不得志让他荒废了最美好的6年。

如果6年后没有迎来机会,或者一炮没有成名呢?他还会坚持吗?

你还会坚持吗?

二、喜剧演员的悲剧情怀

一次采访中,周星驰说起原本设置的情节是很认真的对话,但是当周星驰说完“我很英俊”,对戏的演员突然就笑了,采访的主持人鲁豫听周星驰讲完,也是一个劲地笑,甚至还反问:“难道我不应该笑吗?”周星驰只说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当时的周星驰明显是有些生气的,不论是电影中,还是这个采访,他都是很严肃认真地在说话,但是对方突然发出的笑声,让他觉得很讽刺。

一个喜剧演员必须随时随地都搞笑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4)

虽然是一名喜剧演员,但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他往往不是为了搞笑而喜剧,他是把原本就很”搞笑“的东西放大给观众看到,最终让观众理解,其实人的本质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做的很多事本来就是很搞笑的。

电影的素材大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人物,结合了他自己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是有他想表达的东西在里面的,也许是真实的呈现,也许是提出了一个疑问,但他没有给出答案。因为生活本就是没有答案的,只有不断地体会和选择。

以《大话西游》为例——

孙悟空转世成为了至尊宝,一个为了生活必须抢劫的山贼,莫名其妙拔出了紫霞的宝剑,也就莫名其妙被紫霞仙子爱上,也许缘分就是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吧。等到两人经历过种种,彼此有了爱意。至尊宝却为了救师傅师弟,必须带上金箍变成孙悟空,这是他的道义和责任,而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爱情,伤害那个最爱自己的女子。正是应了那句”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了金箍,如何爱你“。

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注定是一场悲剧。即使紫霞最后没有为了救孙悟空而死,活着对于她,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许多网友评价:年少时看《大话西游》,看着看着就笑了;长大之后再看,看着看着就哭了。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5)

《大话西游》堪称周星驰电影的巅峰之作,影响了众多80、90后的爱情观。但是实际上,电影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十分惨淡,甚至一度使得周星驰公司面临倒闭。观众深受86版《西游记》的影响,对”西游“这个主题有了固化思维,《大话西游》中另类、无厘头的人物形象,无法让当时思想相对保守的观众买单,也就注定会成为一个反面案例。

一直到两年后,《大话西游》被引入到高校中,在校园里赢得了满堂彩,并且借由网络迅速传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火。

周星驰表示,《大话西游》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毕竟一开始没有被认可,还被列入了年度十大烂片之一。突如其来的成功免不了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是电影变好看了吗?

不是,大概是因为观众有了故事。

三、情意结:来不及表达的爱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

紫霞等了一辈子的意中人终于出现了,孙悟空踩着七色云彩而来,却对她百般羞辱,让她死心,紫霞不解,最后只能在遗憾中死去。

19年后,在《西游降魔篇》中唐僧却对同样深爱自己的段姑娘却说出了:“我爱你,第一次见到你,就爱上你了......”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6)

周星驰在采访中表示:他只是让唐僧说出了19年前孙悟空应该对紫霞说出的话。19年前孙悟空为了取经大业,放弃爱情;19年后,唐僧明显温柔了许多,懂得了表达爱。

电影风格的转变,恰恰也是周星驰本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发生了转变。

19年前,他是“喜剧之王”,他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理所应当地觉得爱他的人就应该理解包容他,等到他功成名就,爱人却早已离他而去。如今他年过50,却还是孤身一人,对于爱情,对于婚姻,他依然向往,只是他还有机会吗?

斯人已矣,留下的是无穷的悔恨。所以,他把这种悔恨寄托进电影,让唐僧说出对段姑娘的爱意,就好像自己在对着心中的那人说出那句”我爱你“。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7)

尽管很多人会骂周星驰抄袭自己,江郎才尽,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周星驰已经不在乎那么多了,他只是想说出自己心中的情意结,那是他表达的欲望。

诗人,把心情写进诗里;画家,把感悟融进画里;周星驰,把情意结刻画进电影里。

我们会被紫霞和至尊宝的爱情感动,会为唐僧和段姑娘的爱情遗憾,不就是因为我们心中也有那个放不下的人吗?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

不论结局如何,爱过就是爱过,不要让自己留下未说出口的遗憾,这是周星驰的电影教会我的。生命中最遗憾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四、平凡,才是最大的幸福

假如我可以再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

我想把时间留来干我喜欢干的事。

一万年确实太久了,所以就别等那么久了。

有什么事情就马上要做。

柴静采访周星驰的视频,我看了不下50遍,尤其看到周星驰说出“假如可以再重来”这一段话,我总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星爷的脸上,有着抹不去的沧桑,但是在他的心里多希望自己还是一个帅小伙,多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现在却只能压低帽檐遮住白发。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8)

即使达到过事业的巅峰,即使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到了暮年,也不过是一个渴望理解、渴望爱的平凡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想成功、实现梦想,赚很多很多钱,周星驰如此,你我也是如此。我们因为工作的忙碌,减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睡眠,甚至熬坏了自己的身体。总是要等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2019年11月7日,歌坛常青树费玉清在演唱会上宣布封麦,往后将退出歌坛,粉丝哗然。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原来是因为父母双双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这才意识到——

从17岁踏入歌坛以来,一直快步向前,忽略了欣赏沿途风景;父母亲都去世后,顿失人生归属,掌声也填补不了失落,停下来才能学习从容地品味人生。

喜剧之王周星驰的悲喜人生(从四个方面探讨)(9)

不论事业有多成功,如果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分享快乐的人,再美的灯光都掩饰不了落寞的身影。

父母健在,爱人常伴,有儿有女,这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快乐。

但对于周星驰,已成难事。

五、总结

周星驰的传奇人生,躲不开喜剧和悲剧的话题,他塑造过许多经典的喜剧角色,带给一代人欢乐的回忆。但是每一部电影,再看时,都会带上浓浓的悲剧色彩,当初以为的笑点,不经意间竟成了泪点。观众在长大,看着星爷老去,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周星驰刻画出的小人物是如何在困境中表达快乐的。因为,人不能太悲观,我们都需要有一点希望,让自己有继续前进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