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1998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片尾曲《好汉歌》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被传唱至今。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他就是东北师范大学1973级中文系校友、著名词作家易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易茗的词作世界,看他如何以平实简单铸就辉煌。

水浒传有没有在国际上得奖(他为水浒传写歌)(1)

易茗,本名李南冈。东北师范大学1973级中文系校友,1976年9月至1991年6月在东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任教。曾任中国音协第七届创委会委员,中国音协《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等。先后为《渴望》《便衣警察》《上海一家人》《皇城根儿》《水浒传》《笑傲江湖》等电视连续剧创作主题歌与插曲歌词。作品曾多次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飞天”“金鹰”音乐歌曲单项奖及多项国内歌曲大奖。歌剧编剧有《冰山上的来客》《武则天》《刘三姐》《红安回响》等。出版歌词随笔集《让生命沉吟片刻》。

时代在变,观众喜欢的作品一直在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受众变了,需求也会不同。但事实是,艺术的本质和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没变。变的只是材料和形式。易茗在作词时就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真诚和坚守。1990年,新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时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片尾曲《悠悠岁月》也风靡全国,这首歌曲,就是易茗和他的妻子雷蕾合作完成的。

水浒传有没有在国际上得奖(他为水浒传写歌)(2)

在创作《岁月悠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波折。连续的创作让雷蕾进入了“瓶颈期”,她甚至去寻求父亲——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帮助,易茗的歌词也一改再改,一直改到进录音棚。“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相信有过知青经历的人,听到这样的歌词,都会内心慨叹、思绪如潮。下乡知青满怀激情、真诚奉献,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

水浒传有没有在国际上得奖(他为水浒传写歌)(3)

2015年国家大剧院对易茗夫妇进行采访

真诚和坚守,不只是易茗歌词创作的主角,也是他做事和为人的态度。就好像《渴望》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词一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这正是易茗坚守真诚的真实写照,正因为真诚,他的创作才能有品质有内涵,也让他的人脉越来越广,为他后来的创作建立了坚固的基石。

在易茗看来,创作歌词不但要反复推敲,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在《水浒传》的主题曲中,他写道:“走马扬鞭,翻山过河,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几番起落,风云振作,赶他个天时地利与人和!”在这里,江湖好汉与“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地融合,思维独特出新,但却极有韵味,在创作片尾词时,因为张纪中觉得原来的“哥哥说声走,上山找朋友,生死之交一碗酒”江湖气太重,作为片尾曲分量不够,因此易茗按照他的要求修改了歌词。

水浒传有没有在国际上得奖(他为水浒传写歌)(4)

1980年左右在东北师大做青年教师的易茗

易茗词作中最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水浒传》中的片尾歌《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了鼓舞人心的句子,后来还变成社会生活的典型用语,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内容上的价值负载。除了可看性,内容上和思想上的意义也会决定一部作品的命运。时代意义、社会价值等一部作品的意义,常常埋藏在内容之中。如果能在主题歌中提炼一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又巧妙融入歌词情感,方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上乘词作。易茗在这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高手,这也是许多人找他合作的原因。“……如火情怀,风云气象,呕心沥血是文章,一声呐喊,天下回响,永远挺起我们的脊梁!”是他为《鲁迅与许广平》创作的主题歌《眷恋》,将时代下的伟人生涯与情感交织,感怀与理解糅合,最终升华。而在《湄公河大案》主题歌《遥远的河》中,易茗以“无论是谁,犯我几何,一债未还,要千里追索!激情涌动,英雄职责,破晓时分,且看归来你我。”的词句充分释放激情和灵魂,余音绕梁。

水浒传有没有在国际上得奖(他为水浒传写歌)(5)

读易茗的词,不会感觉词上的很多雕琢,也看不到意象选择上的刻意求新求奇,但整体看来,每首歌词都让人有种光彩飞动的华丽之感。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字未安细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叹,但易茗不需要这样。读他的歌词,能感受到他只是用自已老实的个性、平淡的心性和内心里涌动的激情随意而为,便会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名篇佳句

“艺术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能钻牛角尖,也不能自视清高,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视野。”词如其人,正如易茗在《百年芳华》中所写:“寒来暑往,雨雪风霜,梨园悲欢话沧桑,欲借春风传远讯,百年芳华有余香。也曾经说古论今唱忠良,也曾经同心合力我自强。热的是一代两代衷肠,做的是千年万年文章。”这是他人格的最好体现,也是他艺魂的真实写照。

欢迎关注"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东师传媒官微、中国文艺网、中国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