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扎实推进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在川大附中等学校探索取得“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以下简称“两自一包”)改革经验,有效破解编制管理缺乏弹性、内部激励机制缺失等瓶颈障碍,试点学校办学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成为教育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成功案例“两自一包”改革经验多次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以《探索“两自一包”模式 释放学校办学活力》为题,将此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教育系统推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都市教育局三个不直接分管规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市教育局三个不直接分管规定(成都市推进教育)

成都市教育局三个不直接分管规定

成都市扎实推进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在川大附中等学校探索取得“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以下简称“两自一包”)改革经验,有效破解编制管理缺乏弹性、内部激励机制缺失等瓶颈障碍,试点学校办学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成为教育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成功案例。“两自一包”改革经验多次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以《探索“两自一包”模式 释放学校办学活力》为题,将此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教育系统推广。

一、落实学校教师自聘,突破招聘制度障碍

“凡进必考”是公办学校招聘教师的传统原则,学校几乎没有“话语权”,这种方式已难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需要。为打破这一制度困境,成都市在试点区域下放教师招聘权,支持实行学校自主招聘。

武侯区根据学校学生人数、班级数和课程情况等因素动态核定学校教职工规模控制数,作为学校自主聘用教职工的依据。在核定规模控制数内,学校自主确定管理、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自主确定招聘教职工数量、标准和程序。学校只需将招聘数量、标准、程序和结果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试点学校取消人员编制,实行教职工“无编制化”聘任,所有被聘任教师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下的编制身份,实现了聘任教师由编制人向学校人的转变。学校与拟聘任教职工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界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青白江区针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缺口大、非在编教师待遇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等实际困难,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由办园主体自主确定教职工聘用方案,报区教育局审核备案后即可实施招聘。截至2018年6月,第一批探索实施的3所幼儿园已引进优秀园长8人、专家16人,包括9名高校学前教育教授和7名一级幼儿园园长等优秀人才,有效突破传统模式办园编制“只减不增”的制度瓶颈。

新都区将绩效工资适度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等倾斜,有效提升优质岗位对教师竞聘的吸引力,以前教师选学校,现在学校选教师。

二、落实学校自主管理,突破办学制度障碍

试点学校积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办学机制,成为学校办学权力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的制度保障。

川大附中西区学校建立教职工代表会、学术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五会”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共治结构,确保办学自主权不被滥用乱用。

新都区旃檀中学和旃檀小学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思路建立理事会、校务委员会、监事会三会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学校理事会为学校最高决策权力机构,实行决策职能。校务委员会为学校工作执行机构,执行理事会决议,安排布置学校日常事务,享有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等,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接受理事会监督。监事会为学校监督机构,对校务会依法治校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对学校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核、监督、公证等。

三、落实学校经费包干,突破拨款制度障碍

针对学校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易对学校发展形成束缚的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按教师编制数、办公经费等多头测算”向“按生包干测算和拨付”转变,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武侯区除学校大型修缮、批量或大宗设施设备采购等基建支出和专项经费外,把全区公办同类学校上一年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人头经费总额的实际支出作为基数,并以实现全区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为原则,按生均测算后,一次性打包划拨到学校,由学校自主统筹安排,打破过去“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的经费分配方式。学校包干经费在按照规定提取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外,其余部分作为学校人员经费,由学校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自主管理使用,不再纳入区教育局集中核算。

高新区以公开招标方式将新建公办幼儿园委托具有资质的学前教育机构承办,中标人自主办园。幼儿园日常运转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各类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幼儿膳食费实行民主管理保证全部用于幼儿膳食。

青白江区对新建公办幼儿园办园主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财政将保教费收入在5个工作日内拨付给幼儿园,由幼儿园按照“经费包干、自主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灵活使用。

新都区对教师实行按岗取酬、按劳分配,薪酬由固定工资、岗位津贴、奖金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岗位津贴有基本岗位津贴、工作量津贴和其他津贴,鼓励教师多劳多得。

相关链接:

系列报道一:四川罗江:全面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变“多头审批”为“一窗服务”

系列报道二:成都市新都区“四路径”全面提升人民调解质效

系列报道三:眉山彭山区:创新推进农业产业链党建改革?红色先锋引领绿色产业

系列报道四:集体协商六大机制:企业民主管理的“内江模式”

系列报道五:四川内江:创新信息惠民十大“互联网 ”模式

系列报道六:眉山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构建“321”工作模式

系列报道七:南充市聚焦“三大症结” 着力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样本

系列报道八:乐山市积极创新旅游四项机制 奋力建设“四川旅游首选地”

系列报道九:宜宾市宜宾县探索脱贫攻坚“改革试点 ”模式

系列报道十:多规合一破壁垒 一张蓝图干到底――宜宾南溪区创新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

系列报道十一:遂宁市全国首创“联村示范卫生室”建设试点

系列报道十二:雅安市聚力求便 扎实开展全国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试点

系列报道十三:自贡市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全力助推农村奔小康

系列报道十四:四川创新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助推“五个提升”

系列报道十五: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见实效 为农服务更有力

系列报道十六:四川安岳县创新构建农村电商“四大体系” 助推县域经济增速快跑

系列报道十七:成都金牛区“三个一”工作法 实现行政执法“三个转变”

系列报道十八:荒地找到婆家 分红富了农家 成都市郫都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系列报道十九:绵阳市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试点入选全国首批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

系列报道二十 :旅游为核 生态为基 乐居为本——南充阆中市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系列报道二十一 :创新引领发展 转型驱动升级 长虹全面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华丽转身”

系列报道之二十二:内江隆昌市探索“村集体 N”经济发展模式 壮大贫困村集体实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系列报道之二十三:雅安市探索创造综合医改“石棉模式”

系列报道之二十四:宜宾市南溪区探索试点“大城管”模式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系列报道之二十五: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系列报道之二十六:重塑成果转化生命“循环” 为新型组织植入创新“基因”——成都高新区率先打造全国首家高新技术服务超市

系列报道之二十七:宜宾市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推进国家电子招标投标改革试点

系列报道之二十八:内江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实现“四大转变”

系列报道之二十九:简阳市构建“3 2 1”服务体系 让农村电商插上“e”翅膀

系列报道之三十:会理县改革创新“破空壳”“强堡垒” 走出民族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系列报道之三十一:阆中市“三破三化”全力探索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之路

系列报道之三十二:绵阳市探索科技与金融“联姻” 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系列报道之三十三:以信用“高地”构筑资金“洼地” 遂宁市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系列报道之三十四:内江市市中区构建“四位一体”农村互助合作新型经营服务体系

系列报道之三十五:富顺县赵化镇以“四态共生” 提升文旅古镇建设试点质效

系列报道之三十六:成都市“林业共营制” 打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样板

系列报道之三十七:屏山县探索出“借牛还牛”股权量化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系列报道之三十八:成都市温江区构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一平台四机制”

系列报道之三十九:内江市市中区探索出农村土地退出“三换模式”

系列报道之四十:达州市达川区创新探索脱贫攻坚六大保障机制

系列报道之四十一:搭建深度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本新动能体系——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试点经验

系列报道之四十二:宜宾市创新实施“五改五破” 助推“两证一社”抵押贷款改革

系列报道之四十三:成都市金牛区“四众两贯通”模式 打造青少年校园足球升级版

系列报道之四十四:荣县创新“六农对接”机制 走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新路

系列报道之四十五:成都金堂县祝新村深化推进农村集体 资产股份化改革试点

系列报道之四十六:宜宾市屏山县创新开展“四项托管”办医?走出城乡医疗协调发展新路

系列报道之四十七:成都市新都区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提质增效

系列报道之四十八:中国二重“三管齐下”扭亏脱困浴火重生

系列报道之四十九:绵阳市搭建大型科研仪器军民共享平台

系列报道之五十:资中县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搭建“五大平台”

系列报道之五十一:北川县开展“互联网 精准扶贫代理记账”试点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系列报道之五十二:大邑县安仁镇探索出“文化产业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系列报道之五十三:西南交通大学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三个转变”

系列报道之五十四:德阳市探索构建专利质押融资“三大体系”

系列报道之五十五:成都崇州市探索“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系列报道之五十六:眉山市彭山区探索创新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四步机制”

系列报道之五十七:内江市市中区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子

系列报道之五十八:蒲江县巧用“四大改革法宝”创新构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机制

系列报道之五十九:巴中市巴州区活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

系列报道之六十:德阳广汉市探索构建新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系列报道之六十一: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系列报道之六十二:眉山市彭山区探索构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五大综合体系”

系列报道之六十三:南江县创新推出“3253”供销体制改革模式

系列报道之六十四:宣汉县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系列报道之六十五:雅安市探索创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模式”

系列报道之六十六:宜宾市叙州区盘活农村三权“三三四四”工作法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系列报道之六十七:绵阳市率先开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新模式”

系列报道之六十八:成都市“一枚印章管审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现全覆盖

系列报道之六十九:成都市聚焦“六大关键环节”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系列报道之七十:筠连县法院完善“四类案件”监管机制

系列报道之七十一:眉山市探索“柔性司法”办案机制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