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9年四月,关中地区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饿灾民们被迫易子相食。朝廷派遣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办理赈灾事宜。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的散曲大家。他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陕西赈灾时,他亲眼目睹了灾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张养浩感慨叹喟,不禁为之而痛哭。他散尽自己的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不久,他因过分操劳而以身殉职,享年六十一岁。

赈灾途中,在经过兵家要地潼关的时候,张养浩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想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苦难,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他深刻的总结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子的最后一句,道出了历史的真实面目,无论王朝是兴是衰,都是老百姓最苦。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

对于老百姓遭受的苦难,一些正直的诗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付之笔端:

诗圣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里悲愤地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仙李白在《丁都户歌》里,记录了纤夫之苦: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诗魔白居易在《卖炭翁》里描绘了一位可怜的老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2)

这样的诗人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也有很多。为了方便好友们阅读,笔者精心选取了李约、聂夷中、梅尧臣、范仲淹等十二位著名诗人的十二首古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的农夫、田家、陶者、渔者、蚕妇等普通老百姓的苦难,抒发了诗人们悲天悯人的悯农情怀。

今年的气候异常极端,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持续的高温、干旱,昨天四川又一次发生了6.8级的地震,已造成65人遇难、超过200人受伤,再加上连续三年的疫情,这些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谨以此文为我国人民祈福!四川雄起!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3)

我是行健不息,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一、《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4)

春旱无雨,“桑条无叶”,养蚕业被毁了;“土生烟”,种植业也毁了。老百姓难以维生,他们焦急万分,来到龙王庙前,箫管奏鸣,虔诚地祈祷龙王降雨。

有几处豪宅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在这时候,达官贵人们却是担心下雨阴天,管弦受潮,声音哑咽。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5)

这首悯农诗,李约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个阶层、两种不同生活的鲜明对比,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的悬殊。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李约,字在博,自号“萧斋”。他出身于唐朝的皇室宗室,是郑王李元懿的玄孙,宰相李勉的儿子。李约出身豪门贵族,却有这样悯农的思想,实属不易!

二、咏田家 / 伤田家

唐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6)

二月,蚕儿刚刚出子,新丝就已成为抵债之物;五月,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地卖掉了一年的新谷。这是用刀挖掉心头的好肉,无奈地来补眼前的烂疮啊。

我希望君王的一颗仁心,能够变成一支光明的蜡烛。不要再去照亮那穿着绫罗绸缎的富贵人家的筵席,只要来照看这无衣无食的灾民的空茅屋。

这首诗语言质朴通俗,感情真诚动人,聂夷中用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鲜明的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广大农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他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聂夷中还有一首悯农诗,也非常有名:《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音:zhú)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三、《农家》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7)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着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着犁在田里艰难地耕田。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然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刻画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后两句批判了那些五谷不分、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时人”,表达了颜仁郁对农民深深的同情。

四、《橡媪叹》

唐: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8)

全诗可分三段:前八句为第一段,描写了老农妇拾橡子的艰辛及用途;中十四句为第二段,老农妇自述被逼拾橡子的具体原因,尽管她家田间稻子喜获丰收,可是由于贪官污吏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这些米都归了官仓,自己家只能以橡子充做三冬粮;后四句为第三段,写皮日休耳闻目睹这黑暗现实后,内心的愤慨和对老农妇的同情。

著名诗人皮日休通过描写一个老农妇因辛勤生产的粮米被官府搜刮盘剥殆尽,只好靠拾橡子聊充饥肠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官租之重和官吏之贪,寄予了对下层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首悯农诗也成为皮日休的代表作之一。

五、《农父》

唐 : 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9)

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就去田间辛苦劳动,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可是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农父,收拾庄稼“垄亩丰盈”,给全家带来的欢喜。即使这样丰收,最终“禾黍”归属他人,落得卖妻鬻子的结局。

唐朝诗人张碧把封建社会官府和地主庄园残酷盘剥、压迫农民的惨状,作了深刻的揭露,表现了张碧对于劳动人民的体谅之情。

六、《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0)

烧瓦工人把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是,自家的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他们的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采用直白对比的方式描写陶者,前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之多,所得之少,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这首诗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民生的疾苦,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梅尧臣对世间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1)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无限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不辞劳苦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是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作为"十上不第"的诗人,罗隐对社会黑暗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写下了许多咏物讽喻诗。这首诗就是有名的一首,罗隐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八、《再经胡城县》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2)

去年曾经路过胡城的县城,城里的百姓无人不喊冤声。今年再经过胡城的县城,发现县官已升官穿起了红袍,原来,这红袍是用老百姓的鲜血来染成。

杜荀鹤是安徽池州人,他两次路过胡城县,把这两次的见闻做了巧妙的构思,写进了诗中。罗隐以这两次的见闻构成鲜明的对比,对这位红得发紫的“父母官”进行公开的鞭挞,指责了朝廷的忠奸不分、用人不当,展现了杜荀鹤为民鸣冤请命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九、《.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3)

一位蚕妇昨天进城里的市场卖掉了蚕丝,回来的时候眼泪沾湿了汗巾。那些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张俞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进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平凡和悲苦,对不平等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控诉,彰显了张俞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十、《悯农》

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4)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绝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这首诗用层层叠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杨万里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十一、《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5)

大江两岸来来往往的人,最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您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驾船颠簸在大风大浪里。

范仲淹的胸怀格局、道德文章绝非是寻常诗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他本人仁人志士的节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王安石这样评价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范仲淹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他见到的不是美味的鲈鱼,而是渔者的艰辛和危险。他通过“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渔者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关心与同情。这才是政治家们该有的思想和情怀!

十二、《 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古诗100首李绅春种一粒粟(为谁辛苦为谁甜)(16)

这两首诗流传广泛,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李绅年轻时的作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最终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依然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李绅精心选取了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悲惨生存状态,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达了年轻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以上十二首著名古诗,展示了农夫、蚕妇、渔者等普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讽刺了剥削者的贪婪,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抒发了诗人们最悯农的情怀。

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呢?愿农民真苦、农村真穷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善,愿天下寒士俱欢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