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情简介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2000年撤地建市,下辖一区、一市、九县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4.87万。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9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3亿元,全市公共财政收入10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7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25元。

晋中历史文化厚重。晋中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这里就有城邑。明清时期,以晋中商人为代表的晋商,创造了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商业奇迹,对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贸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曾在左权麻田驻扎五年之久,成为敌后抗战的主战场,晋中人民为民族的解放独立付出了巨大牺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原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带领大寨群众艰苦奋斗,成就了“农业学大寨”的典范。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和大寨精神在晋中一脉相承,伴随时代的发展发扬光大,形成了“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的新时代“晋中精神”。

晋中旅游产业发达。晋中历史悠久厚重,文化遗存丰富。全市不可移动文物5538处,65处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国家5A级景区景点3处,占到全省一半,4A级景区12处,这里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晋中山、川、丘陵皆备,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奇秀峻美的自然风光,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两座历史文化名山峰峦叠嶂,灵石红崖大峡谷、和顺太行山断裂带走马槽风景区、左权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天池”榆社云竹湖景色秀美,成为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共94个,是中国社火、清明文化、寿星文化、牛郎织女文化、民间文化艺术、化石文化之乡。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又见系列演艺项目”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项目。目前全市围绕加快发展古城大院、古镇名山、红色教育、休闲度假四大板块,做精做细晋商文化经典游、太行大寨红色游、晋中乡村民俗游、晋中生态度假游、晋中全景风光游五大产品,全力打造“家国文化之都、太行度假胜地”旅游品牌,实现旅游品牌升级。

晋中太谷和榆次是一个地方吗(晋中有个很牛的太谷)(1)

晋中农业水平领先。晋中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有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研究所等多所农科院所,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晋中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小杂粮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是省城太原和首都北京的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粮食优质化、蔬菜设施化、养殖工厂化、林果集约化、加工品牌化、生态产业化工程,形成了设施蔬菜、干鲜果品、绿色畜禽、优质杂粮四大特色产业,打造了以榆次丰润泽、太谷巨鑫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科技、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太谷怡园酒庄、祁县古县精品酥梨、榆次东阳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代表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全市蔬菜、水果、花卉和苗木种植面积达200余万亩,肉蛋奶产量多年位居全省之首,山西老陈醋、平遥牛肉、左权绵核桃、太谷壶瓶枣等7种特色产品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农副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晋中发展环境优越。“十三五”时期,晋中市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六大发展”和省委“五句话”总体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为转型引擎,以民生为落脚点,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优先、开放融合”四大战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晋中建设成为经济转型隆起带、创新创业先导区、晋商文化复兴地、生态宜居智慧城。

晋中旅游简介

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交通区位优势独特,是山西连接华北、西北、中原诸省的重要通道,史有“晋疆锁钥、南北通衢”之称。晋中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商代后期这里就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级行政建制。革命战争时期,晋中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商人在历史上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时“晋商”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远涉欧亚大陆。在这个群体当中,曾在明清时代显赫一时、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名副其实地“汇通天下”的,当属晋中商人。称雄海内外商界五个多世纪的晋中商人,以“勤奋节俭、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为人、为商之道,书写了彪炳史册、光耀华夏的“晋商文化”,以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商大院是他们祖祖辈辈以智慧和汗水累积下来的宝贵遗产,今天的晋中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晋商故里”。

晋中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境内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538余处,其中国保单位65处,居全省第一。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19处,国家5A级景区3处,4A级12处。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昔阳大寨曾经是上世纪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平遥县和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灵石静升镇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左权开花调、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经三十余年发展,晋中旅游由小及大,渐成规模。如今,经济实力已雄踞全省榜首,游客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标都位列各市之前,依托古城大院打造的晋商民俗文化旅游是山西最为知名的三大精品线路之一。尤其是“十三五”开始,产业体系急速扩张,产业结构愈趋多元,已然构建起从“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跃变的领先态势。

今天,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正在不断赋予晋商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将其转化为加快推动经济带和城市群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晋中,人杰地灵,文化气息十足;晋中,政通人和,发展势头强劲。晋中人民将以“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战略为指引,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再争先机,再创佳绩,奋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晋中!

山西农谷建设情况

在太谷全县域内建设山西“农谷”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作出的战略部署。2015年10月30日,楼阳生省长在太谷调研时提出要把太谷变为“农谷”。2016年11月11日山西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山西农谷建设初设方案》,山西农谷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2017年4月12日,楼阳生省长专题调研山西农谷建设,提出要“以国际视野审视、以国家标准建设、以省级战略推动 ”的要求。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在部、省、市三级农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太谷县和山西农谷管委会全力推动山西农谷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背景

(一)目的意义

山西农谷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效载体。建设一个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核心,吸引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农业样板区、示范区,既符合中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又对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西农谷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的重要抓手。山西农业基础仍较薄弱,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特色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聚效应,建设山西农谷,有利于引领、示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山西农谷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探索黄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的示范样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农业工作的主线。建设山西农谷,对于发挥山西特色农业优势,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探索黄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二)基础条件

太谷拥有建设山西农谷的区位特色、产业基础、科研力量等资源条件,并在发展路径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资源条件上看,太谷是农业大县,地处大太原都市区,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地貌山地、丘陵、平川并存,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优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从科技优势上看,境内拥有山西农大、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两所科研院所,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资源和一批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从发展基础上看,形成了设施蔬菜、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干鲜果业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太谷饼、壶瓶枣、通宝醋、怡园干红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茅。从示范效果上看,先后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立足太谷、依托优势打造山西农谷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二、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建设目标。突出功能农业(食品)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两大核心功能,集聚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要素,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把山西农谷建成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功能农业(食品)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

(二)重点任务。开展“建设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探索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建设与农民利益联结的体制机制”8大任务。

(三)空间布局。以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方式进行布局,构建“一城三园五区”的空间架构。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一城三园五区”占地约200平方公里(30万亩)。其中:

“一城”,即农谷科技创新城。规划面积4500亩,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打破围墙,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重点建设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国家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国际交易中心,建设多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将成为山西农谷的“大脑”,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研发集聚区。

“三园”,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规划面积20000亩,以巨鑫和金谷园区为基础,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搭建科技人员创业平台,建设科技研发中试基地,打造农业高新企业集聚区,成为带动山西、辐射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区、企业技术孵化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园,规划面积20000亩,以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为基础,建设集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贸易、展示展销,以及配套金融服务、期货交易、网络电商、创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产业集聚区。同时,吸引一批国内、国际名优产品、品牌企业、产业集团入驻园区,成为山西特色农产品的集散区。北方林果科技园,规划面积9300亩,以省农科院果树所为核心,主要建设北方经济植物园、林果智慧小镇、特色果品创意产业区和北方林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等,建成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红枣、葡萄资源库和国内最具示范性的林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区。

“五区”,即总规划面积25万亩,重点建设红枣苗木、绿色养殖、设施农业、生物技术四个推广示范区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观光园、生态庄园、特色小镇,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体验等新型业态。

三、顶层设计

(一)完成了机构组建。省级层面成立山西农谷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市级层面成立筹备组,下设10个工作推进组;省编办批准成立山西农谷管委会,属于市政府派出机构,党工委、纪工委同步设立,设置一办四部和纪检监察室,人员配置基本到位,组建了“精干、高效、专业”工作团队。

(二)推进了规划编制。围绕“两高地一平台”目标,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开展“1 9”总规和系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总体规划编制上。7月8日,在北京召开《山西农谷建设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山西农谷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论证;9月1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7月8日专家评审会意见,对《山西农谷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形成反馈稿,进一步明确了山西农谷建设思路、三年目标、五年目标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近日将《山西农谷建设总体规划》上报市政府。在专项规划编制上。山西农谷科技创新城规划形成评审稿;北方林果科技园规划已完成专家论证,正在形成总体草案稿;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园正在形成总体策划稿;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和“五区”的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三)加快了政策创设。以“三化三制”为切入点,推进“1 1”政策体系创设创新。在支持政策上,起草《关于支持山西农谷建设若干政策意见》,从土地、人才、科技等六方面26项政策上先行先试,8月21日,山西农谷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山西农谷建设支持政策研讨会,省、市、县相关部门人员研究讨论《关于支持山西农谷建设若干政策意见》。目前,《政策意见》已修改完善,并报省农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内部机制上,管委会开展内部管理、科技创新、产业支撑等五方面24项政策制度编制基本完成。

四、各类平台

紧扣资金、服务、环境等关键要素,夯实农谷建设支撑基础。一是投融资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注册成立山西农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农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山西煤炭清洁能源利用公司合作,聘请专业化运营团队,设立200亿元发展基金,有效破解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大数据平台。晋能、清众科技、大北农农信互联猪联网、中国科协乡村e站、浪潮科技等多家大数据平台将入驻农谷,搭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三是双创平台。山西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初具规模,农谷农民培训中心、省科协和晋能集团产业孵化器启动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四是服务平台。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试点工作,确定大北农种养循环项目、农谷农民培训中心等项目作为试点进行推进。

五、项目建设和招商引智工作

按照楼省长提出的“山西农谷建设要牢牢抓住招商招才不放”的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智工作。

(一)基础设施项目

共19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1个已完工(南山雨污分流工程)、12个开工续建(6条主干线、南山水库、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金谷园区、农谷农民培训中心、山西文化产业园、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2个落地(国新能源供给、省科协科技孵化中心)、4个在谈(绿地集团北方林果科技园、酒店式人才公寓、宏泰农谷科创城、恒大集团特色小镇)。其中:

农谷科技创新城建设。经与中国宏泰多次对接,已达成合作意向,近期签署备忘录、协议。将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投资建设、统一产业引进、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重点打造2000亩科技创新城,主要建设研发总部基地、农业创新服务集聚区、功能食品研发基地、生活配套服务区等内容。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技术转移、成果推广、新兴产业集聚、技术资本化的战略高地,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发展区域,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此外,人才公寓299套人才公寓基本完成内装,9月1日95套具备入住条件。

山西农谷农民培训中心。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设周期1年,已完成奠基、清表工作。主要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楼、展示中心两大板块,包括培训、餐饮、住宿、办公、商务、展示展销、双创、检验检测、组培等功能。建成后服务全省职业农民、涉农经济主体、专业化服务人员等。

省科协科技孵化中心。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已在金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进行选址,近期开工。主要建设科技孵化中心大楼,配套院士工作站、专家公寓、生活服务设施等。建成后将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二)产业发展项目

共35个项目,总投资94亿元。9个开工续建(北方果树良种繁育基地、国投生物食品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风电没油用牡丹、广誉远搬迁、国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元和堂中药饮片、荣欣堂异地新建、绿美园林提质增效),6个签约落地(晋能集团、清众科技为主的大数据平台,巨鑫数字化农业试点、大北农种养循环、番茄小镇、纽艾格绿色肥料),20个在谈(与登海种业、华为、中食月太、金河生物、达明一派、智汇生物等进行对接)。其中:

大数据平台建设。晋能集团、清众科技、浪潮集团、乡村e站等企业已入驻金谷科技创新园区,巨鑫数字化试点项目进入开工前期准备。

山西农谷·台湾农业产业园。与台湾农协进行对接,拟定于9月26-28日开展农谷两岸高新农业技术交流洽谈会,就项目共识、政策共识和进度时间共识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洽谈。山西农谷·台湾农业产业园拟规划600亩,引进20-30家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建设科研加工休闲配套区(包含生产加工厂、观光休闲卖场、科研处、精细加工厂和办公生活住宿楼等)、台湾大棚种植基地、水生植物栽培基地。目前,经过两次对接,投资方正在做项目详细规划,于近期注册公司,并拟定在山西农博会期间签订合作协议。

产业发展合作。8月22日,太谷县与山东高端技术工程研究院围绕太谷产业发展与运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根据备忘录,以促进发展与合作共赢为目标,依托研究院项目资源、专利技术信息库、专家团队等,实施招商引资、招智兴商、吸引集群化产业转移等措施,助推相关产业升级与转型,争取成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带。双方将优先开展构建人才高地、创建研发平台、搭建投融资平台、组建风控团队4项工作。

(三)科技人才类

共14个。在谈院校团队9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科学院、伯克利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大、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签约落地团队5个(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和苏州硒谷科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签、中科大和天津科大研发团队、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其中: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近期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院是中国轻工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是国家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拥有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等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研究伙伴关系。拟与该院共建研究院分支机构、开展功能食品生产研发,建设国家级食品检测检验中心,引进食品行业领军企业。

同济大学合作。近期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涉农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同济大学将围绕山西农谷建设重点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将山西农谷作为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双方将在决策咨询、科研合作、招商引智、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六、重点事项

1、阳邑小镇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央、省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农办主任韩俊、省政府副省长郭迎光专门进行调研,原中农办主任陈锡文给予高度关注,楼省长强调“要把杜老这篇文章做好,树好旗帜、打好品牌,提升农谷软实力”。先后邀请四川省政协常委、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和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唐剑晖等进行考察,就合作事宜进行商谈。目前,规划设计单位正在修改策划方案和规划,开展“三农改革发展论坛”前期准备。

晋中太谷和榆次是一个地方吗(晋中有个很牛的太谷)(2)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要求,初步提出要以打造“绿色、高效、科技”型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大力拓展三产融合发展,建立高新技术集成、新型装备武装、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深度融合、标准化生产、体制机制创新和农民增收效益明显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考虑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建设要求,确定以蔬菜、生猪、红枣为主导产业进行申报。9月5日,农业部、财政部对太谷县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和建设规划进行了复核,并完成报批、公示,9月10日公示完毕。

总之,我们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和决心,全力加快山西农谷建设,为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当好表率,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太谷概况

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西汉置县始称阳邑,隋开皇18年更名太谷至今。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辖3镇6乡3个城区198个行政村,32万人口,43.3万亩耕地。近年来,太谷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经济社会持续稳中向好,稳中求进,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连续四年被评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成为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太谷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五行学说”创始人箕子封邑、亚圣孟子之母仉氏故里。明清时期,太谷商人遍及大江南北,横跨欧亚大陆,古城商贾云集,票号林立,“商贾辐辏、甲于晋阳”,“执全国金融之牛耳”,成为当时山西乃至全国的金融商贸中心,有“金太谷”、“旱码头”、“中国的华尔街”美誉之称。近代名人孔祥熙、形意拳宗师车毅斋、“华北第一支笔”赵铁山、“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等名人皆出生于此。太谷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太谷秧歌、形意拳、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秆画系列作品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银奖。

交通区位独特优越。太谷东控太岳,西挟吕梁,南通中条险阻,北眺恒岳屏障,古为“川陕通衢”。距太原33公里、北京444公里,境内有3条铁路专线、2条高速、1条国道、3条省道,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太太路、龙城高速、大西高铁的建成通车以及正在建设的太焦高铁,大大缩短了太谷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将太谷融入了大太原“半小时交通圈”,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现代农业领先全省。太谷县是国家级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设施蔬菜、干鲜果、苗木花卉、绿色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是省城太原的肉、蛋、奶重要供应基地。目前,全县共培育有家庭农场261家、各类合作社804个、龙头企业54家、农业示范园区84个,建设有金谷农投、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等大型涉农项目。是中国枣乡、全国蔬菜生产先进县、全国十佳苗圃基地县、省级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连续三年在试点工作绩效评价中获中西部省份前茅,全县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太谷饼,壶瓶干、鲜枣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省情农情,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为探索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决定以省级战略,利用太谷现代农业建设良好基础和科研优势,全域打造山西“农谷”。2017年4月12日,楼阳生省长为山西“农谷”管委会揭牌,山西“农谷”进入全面建设快车道。

工业产业多元并进。工业产业结构合理、行业多元,形成了医药、食品、铸造、碳素、焦化等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国内最为先进的精密铸造自动化生产线,水暖管件产量占到全国的1/2,是中国玛钢铸件产业基地,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玛钢铸造产业基地”荣誉称号。是全国最主要的石墨化阴极炭块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清宫圣药”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中医药已有470余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优特产太谷饼、壶瓶枣、通宝醋等均为养生珍品。新型工业发展强劲,形成了恒达循环经济园、胡村玛钢铸造园、水秀新型产业园和南山医药食品园四大工业园区。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和开发区改革创新“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八字方针,正积极整合胡村玛钢铸造园和水秀新型工业园,加速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太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全国的“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境内有山西农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5所,是省果树研究所驻在地。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有古遗址62处、古墓19处、古建筑460处、石窟遗址16处、近现代史址77处,国保单位10处、省保单位3处。太谷古城呈择中立治、十字对称的礼制格局,是“缩小的故宫”,享有“小北京”之称,现存历史价值较高、历史风貌完好的历史街巷25条,历史传统院落152处。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思路,初步构建了以凤凰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凤景山、凤翼山为补充的南山生态旅游圈。建成3个企业文化园、12个生态庄园和300余户农家乐,三台民俗文化村等景点成为全省乡村旅游典型代表,北洸乡成为全省首家以乡镇命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古城东西大街、梅苑山庄、润月山庄和太谷饼入选“全省百佳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了生态与旅游有效衔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被授予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称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跻身国家级精品赛事行列,孟母文化节成为晋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市委“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围绕“上台阶、强实力、进前列”奋斗目标,按照“拼三年、三突破、进三位”发展路径,紧紧抓住山西“农谷”建设、开发区改革创新、撤县设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大太原都市圈核心区,撸起袖子,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奋力赶超,争先创优,不断开创太谷转型综改发展新境界。

古老而又年轻的太谷,孕育着无限商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太谷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朋友到太谷投资兴业、洽谈交流、观光旅游,共创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