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1)

东阳村古厝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2)

清嘉庆十四年进士陈云章宅第御史第举办特色民俗活动。

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3)

当年送学子上京赶考的东阳码头,如今被改造成“水上巴士”码头。

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4)

入村伫立的“东阳”牌坊,彰显“科甲联芳”荣耀。

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5)

东阳村是典型的荔林水乡,被列入首批省级传统村落。

三都雪花湖为什么评为3a景区(科甲联芳淇水环带)(6)

陈氏宗祠内悬挂“三世五进士”“东阳村十一进士”画像。

荔林水乡和科举文化是莆田鲜明特色,能同时兼备两者特色的,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为全市独一家。

东阳村是闻名遐迩的“进士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先民遗留下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莆田现存的科举文化“活化石”。因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村落格局保持完好,被纳入莆田市“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的“开村”项目。

古韵新颜迎八方客

航拍下的东阳村,古厝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成片红瓦朱墙,艳丽恢宏。

“今年开春,‘到东阳村 过吉祥年’”。经过前期风貌提升、环境整治,东阳村向市民和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清代族谱里的“东阳形胜图”显示,东阳村自古就是淇水环流的荔林水乡,有淇流环带、荔树列屏、壶山倒影、东海浮沙、孤寺依堤、六桥月夜、绿野春光、两宫拱翼等“淇阳八景”。红砖古厝坐落其中,古时的东阳建有十八祠、二十四衙,二坊、一池、一漂。

东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洪介绍,围绕市委市政府“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部署要求,东阳村依照古时“东阳形胜图”还原聚星池、古民居照墙等,并活化利用古民居,植入文旅业态,以古韵新颜迎接八方来客。

新建的迎宾花海赏心悦目,穿过村口的古榕树,寓意“荣归故里”,还原古时东阳学子从村渡口启程,拜“淇”所赐,一帆风顺,衣锦还乡的盛况。

入村伫立的“东阳”牌坊,彰显“科甲联芳”的荣耀,过了牌坊,就进入“科举文化第一街”。

“进士村”承文化基因

“科甲联芳”让东阳村扬名。从明建文二年(1400),登庚辰科进士第开始,400年间,一个家族诞生了11名进士、28名举人、18名贡生、88名太学生。官至御史3名,获历朝皇帝敕命封赠褒嘉的有8名。涌现出“三世五进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等科举盛况。

漫步青石板路,穿行于古厝间,行走在高墙窄巷里,宛如穿越时空。曾经的辉煌都镌刻在一砖一瓦、一巷一陌中,诉说这个村明清两代科场的辉煌。

御史第,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江西宝应直隶陈云章宅第。“御史第”三字是其先祖陈道潜于明永乐年间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官职命名。陈道潜在明建文元年中进士,被后人誉为理学名臣。其致仕归田后,回东阳村居住,后嗣子孙人才辈出,东阳村一度成为“陈家村”,陈道潜被公认为东阳陈姓的开宗初祖。

“白简家声大,黄堂世泽长”,御史第大门楹联如此镌刻。“白简”指御史,“黄堂”指太守,标榜陈家书香门第的荣光。这处宅第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采用上等木料建造,梁柱雕着龙凤和花鸟鱼虫,历经百年,仍栩栩如生。

与御史第相隔一条悠长小巷的德基祠,奉祀先祖陈云衢、陈叙、陈云章等,他们都是陈道潜后裔,也是知名的东阳村进士。

距离不远的陈氏宗祠,大门最窄,中间次之,后厅最宽,形似葫芦,取“葫芦宝坻式”结构寓意。大门一副“谏书光国史,理学继家声”对联,下方是一龙一凤精美石鼓。一块红色牌匾悬挂在祠堂中央,匾上书写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十分醒目。正厅右侧墙上,悬挂“三世五进士”“东阳村十一进士”画像及简介。

穿过一条狭长的小巷,来到“司马第”,这是东阳村进士陈应元的宅府。陈应元是陈道潜七世孙,官至右副都御史。

“家不在丰,贵在能守;业不在盈,贵在可久……”一座明代私塾里,嵌入土墙的《庭训》反映出东阳村自古学风浓厚。书写这块庭训的是东阳陈家的先祖陈俨。这块庭训是全村世世代代铭记在心的“家训”。

当年送学子上京赶考的东阳码头,如今改造成“水上巴士”码头,设立的“送考亭”成为村庄新景。

传统村落绽放活力

在“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中,莆田市邀请文旅运营团队,充分利用东阳村古民居资源,导入文旅IP,突出科举文化,打造“东阳古村”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工艺美术产业是莆田市12条产业链之一,莆田市在东阳村设立大师工坊,打造青年创作者基地,将东阳村建设成展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新窗口。“开村”期间,邀请“大国工匠”郑春辉在有126年办学历史的东阳小学,展览工艺精品,增添活动文化气息。

郑春辉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有15件,其中有表现木兰溪风光的《故溪梦中流》、莆仙风光的《闽中春色》《山乡新貌》《湄屿潮音》等,以及田园风光的《桃花源里人家》等,通过木雕艺术展示形式,让游客知家乡、爱家乡。

“开村”期间,一场年俗美食集市同步开启。古琴清幽、茶香清雅,在亭台楼阁围绕的书香茶苑,围炉煮茶,品一盏香茗,尝一块“东阳饼”。

“东阳饼”是东阳村特产。传说当年东阳学子寒窗苦读,或入京赶考,都要带上“东阳饼”,既充饥又解乡愁。雪白的“东阳饼”与光饼类似,内含花生、白糖等馅料,其“拗不断”的美味,在当今仍受青睐,寄托着对学业有成的殷切希望。

古厝民居成为闹春的好去处。在德基祠,进士东阳主题展,展示东阳科举文化、民俗文化、古建魅力。在庆星祠,举行木偶戏表演。分散在各民居内的还有糖画制作、草编工艺、捏面人等,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

设置在陈氏宗祠入口广场的美食集市,以莆田传统美食为主,让游客在游玩中品味。同在此的文创集市,文创字画、手工制品、各类创客齐聚一堂,点彩灯、猜灯谜、书春联送福等,年味十足。滚铁环、投壶、射箭等童年游戏,可回味童年乐趣,激发浓浓乡愁。在送考亭畔,听十音八乐奏响。登上“水上巴士”,林间泛舟、绿心赏景,看荔林葱郁、白鹭翔空的家门口“诗和远方”……

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东阳村通过“莆阳开春,开街、开河、开村”活动,激活生态绿心、释放村落魅力,推动生态、文态、形态、业态、活态“五态融合”,翻开了绿心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新闻链接

东阳村最后一名进士是莆田水利功臣

陈道潜十五世孙陈池养在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他是东阳村最后一名进士。陈池养重修镇海堤,保护兴化南洋平原良田,成为莆田水利功臣。镇海堤是福建省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海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晚年,陈池养编撰《莆阳水利志》八卷,总结历年治水经验,汇集历史资料,表彰治水功臣,此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水利学、地理学专著。

(来源:湄洲日报 全媒体记者:黄凌燕 蔡昊 编辑:许亦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