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西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郭佑民教授
资料整理:张静平 黄晓旗 金晨望
本文基于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整理、总结。
已有病例资料特点
-
截至2020年1月31日,陕西省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出现了无疫区旅居史、无疫区相关人员密切接触史的二代患者。
-
病例以轻度(早期)、中度(进展期)为主,重度(重症)患者少见。
-
病例呈现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为主。
-
出现影像表现与核酸检测不匹配: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其影像表现滞后;影像表现典型者,其核酸连续检测出现阴性。
新冠肺炎早期的影像学特点:不典型,易遗漏
-
单肺或双肺局灶性单发或多发病灶,以多发病灶为主,病变主要分布于中外肺野、胸膜下区。
-
病灶呈小斑片、大片磨玻璃影(增粗肺血管影和微血管增多)、实变、结节与小结节、磨玻璃阴影与空气潴留并存所引起的“马赛克”征。
-
尤其是非常淡薄的磨玻璃样阴影和小结节阴影,由于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
举例如下。
-
患者男性,23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左肺上叶单发磨玻璃影,边界不清,其内血管增粗。(下图)
-
患者男性,18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右肺下叶背段近叶间胸膜处可见片状实变影,其内可见扩张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多发斑片状实变影,邻近叶间裂增厚。(下图)
-
患者男性,51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两肺大片状磨玻璃影,其内可见纤维网格影。(下图)
新冠肺炎进展期的影像学特点
-
两肺多发磨玻璃影或实变(内有支气管气像),结节周围病变有“晕征”,病灶内见细网格影(细血管网),有的病变有“反晕征”。
-
新发病变主要以双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多较为淡薄的磨玻璃样阴影,可伴少量胸腔积液等。
-
亚段性肺不张、纤维化形成。
新冠肺炎重症期的影像学特点
-
双肺弥漫性病变、“白肺”。
-
48h病灶范围增加50%。
-
可见有肺纤维化。
病例分享——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表现
病例1
患者男,29岁。发热3天,T:38℃。咽痛,无咳嗽。
流行病史:2020.01.07武汉出差,2020.01.22返回XX地。
实验室检查:WBC 4.62×109/L,NEUT 77.7%,LYMPH 17.1%。
CT表现特点:两肺散在分布斑片状渗出影、磨玻璃影与实变影,病变内血管有增粗。(下图)
病例2
患者女,32岁。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史:武汉人,2020.01.21来西安;配偶有症状,前来排查。
实验室检查:WBC 4.22×109/L,LYMPH 32.9%。
CT表现特点:两肺下叶大小不等结节阴影。(下图)
病例分享——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学表现
病例1
患者男,47岁。发热11天,T:39℃。偶咳,少量白痰。
流行病史:否认武汉旅游、工作、接触史,非发热门诊患者。
实验室检查:WBC 2.92×109/L,NEUT 73.0%,LYMPH 21.8%。
CT表现特点: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伴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下图)
病例2
患者女,64岁。发热6天,T:37.5~38.6℃。伴咳嗽,明显乏力。
流行病史:患者居于武汉,2020.01.14到XX地,之前可疑接触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实验室检查: PLT 1.4×109/L ↓,CRP 7.06 mg/L ↑,嗜酸粒细胞占比(EO%)0.2%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EO #)0.01×109/L ↓,AST 36.40 U/L↑,LDH 289 mmol/L↑。
CT表现特点: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两肺下叶可见纤维化病灶形成。(下图)
病例分享——影像学表现与核酸检测差异
病例1:影像学表现阴性,核酸检测阳性
患者男,44岁。发热1天,T:38.0℃。伴咳嗽,干咳,全身乏力。
流行病史:2020.01.21有与武汉人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WBC 7.5×109/L,LYMPH 15.9%。
CT表现特点:2020.01.27,胸部CT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2020.01.31,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磨玻璃样渗出影,内见增粗血管影。
第1次影像学表现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第2次影像学表现阳性。(下图)
病例2:影像学表现阳性,核酸检测阴性
患者男,60岁,以“乏力5天,发热1天”之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从武汉回延安后出现乏力不适,无发热、咳嗽,咳痰。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4℃。1月23日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1月23日夜间出现发热,检测体温最高达38.5℃。
既往史:既往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手术史。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020年1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下图)
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APP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