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火旁边倒面粉
2018年9月,厦门一对夫妻家发生爆炸,二人重度烧伤。而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二人做饭时在灶台明火旁倒面粉。
类似的面粉闪爆的案例不是少数:
2010年,秦皇岛某淀粉厂发生爆炸,21人死亡,47人受伤;
2015年6月,台湾某派对现场,主办方朝观众喷洒玉米淀粉引发爆炸,造成498人受伤,7人死亡;
……
面粉也会引发爆炸?这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认知。
面粉由细微的粉尘颗粒组成,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明火就会燃烧爆炸。(类似的还有木粉、纸粉、镁粉等,这些尽管不常见,但在特殊场合也要注意。)
《危机大调查》节目组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往明火里喷撒面粉,火势会增大
而在密闭空间(也就是厨房)这样做, 将直接引起爆炸
因此在做烘焙、面点时,一定要远离明火倒面粉,否则下厨房真就炸厨房了。
2.生熟不分
你是否曾在爷爷奶奶家吃过大蒜味儿的梨、辣椒味的苹果?
一块砧板一把刀,甭管生的熟的都能切。这可能是很多厨房(尤其是饭店、外卖)的常态。
串味是次要的,生熟不分导致的食物中毒最需要警惕。
生食表面有大量看不见的致病菌、虫卵:冷冻/藏品中常见的李斯特菌(一种耐冷菌),新鲜蛋壳表面的沙门氏菌,60%的生鸡里都有的弯曲杆菌,西兰花里的虫卵……
幸运的是,大部分致病菌都可以通过高温烹饪剿灭。
不幸的是,由于生熟不分,这些致病菌又会沾到即食品上,从而引发程度不同的食物中毒。轻则腹泻、呕吐、发热,严重的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
尤其是当下处于疫情阶段,已出现多起菜市场、海鲜市场发现新冠病毒的案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多次提醒:食物要彻底处理,尤其是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
建议
1.生熟食物要有各自的砧板、刀具、容器。
2.熟食进冰箱要密封,防止与其他生食交叉感染。
3.水果最好削皮食用,吃苦菊、罗马菜等生菜时要注意烹饪卫生。
4. 冷藏/冻品再食用要彻底加热。(小编:冰棍除外)
5. 减少外食,在外就餐避免吃沙拉这种凉拌菜。
6.家中有老人、婴幼儿、孕妇、肠胃病患者的家庭更要注意,普通成年人食物中毒可能就拉肚子,这些敏感人群中毒情况会更严重。
3.不爱开油烟机
很多人家庭的油烟机都是摆设——开什么油烟机呀,憋憋气炒一会就不呛了!
请看下面的统计数据:
在我国肺癌新增病例中,不吸烟女性的比例在大幅上升,这与烹饪习惯联系紧密。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通风环境差、燃烧效能低的灶具上做饭,相当于一次性吸入两包烟。中国习惯大火炝炒,很多家庭又是女性掌厨,所以这类女性也成为了肺癌高发群体。
建议
1.做炒、煎炸等菜时开油烟机,最好也开窗
2.做完饭后开窗通风10分钟,减少高浓度油烟在厨房停留的时间
3.定期清理/更换油烟机、燃气灶
4.油冒烟了再放菜?
刚学做饭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一般会说“油冒烟儿了就可以放菜了”。
“油冒烟儿了”属于老一辈的经验。在过去,人们使用粗制油炒菜,粗制油冒烟时温度大概在130℃,此时放菜正好合适。
但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花生油、菜籽油一类的精制油,油冒烟时温度已高达200℃,再延用上一代人的规律,只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油温过高,会产生笨、苯并芘、丙烯醛、巴豆醛等多种有害物质,而且增大后续烹饪的油烟。
这些致癌物乍一看含量少,“吃一点也死不了人”。但是如果一个家庭常年都是这种做饭习惯,日积月累地摄入这“一点儿”致癌物,那么膳食性癌症的风险肯定翻倍。
因此,做饭千万别等油冒烟儿。一般用手隔空试一下温度,感觉热就可以了。
5.厨房用品也有保质期
很多家庭和面的盆子、炖排骨的大锅、蒸包子的笼布……一用就是一辈子,甚至都想当成传家宝给孩子。
但是锅碗瓢盆、电器灶台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不定时更换,感情虽浓了,生命却变淡了。(狗头)
不粘锅的涂层受损,金属内芯暴露在高温下,不仅粘成黑糊糊,还会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塑料制品出现划痕或使用时间过长,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双酚A。
木制砧板、筷子长时间不换不仅附着霉点,还会繁殖致命的幽门螺杆菌和黄曲霉菌。
油烟机这样的家电也是有使用期限的(一般是7年)。即使不舍得更换也要定期清理,否则机体沉积大量油污,会影响排烟效果。
而人工燃气灶的使用年限是6年,石油天然气灶的使用年限是8年,过期了最好报废处理。因为这类明火用具一旦出现零件磨损、老化,就容易引发漏气、一氧化碳超标、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除了定期更换,厨房也最好备用灭火器,以防万一。
#健康科普大赛#
图文编辑:Radiodead
关注「北京健康促进会」
获取更多有趣、有料的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