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咱们分别说了说帝辛(纣王)的两位宠臣。这次本该继续往下讲天子身边的贤臣能士,却由于周国国内突遭变故,不得不暂时放下商朝的事不表,让各位跟笔者赶往周国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周国遭遇的这次变故还真是不小,这就是当时的国君姬昌离世了。不过,好在文王在辞世前做好了一切安排,才让这次王位更替变得波澜不惊。今天,咱们就从文王生前这些安排入手,来看看周国的这次王位交接。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1)

承前启后的一代周王——文王姬昌

文王姬昌据记载活到了九十七岁,他于帝文丁十二年继位,又于帝辛四十一年春寿终,先后在位约五十年,为周国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大半生的年华,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不世之君。姬昌一生经历过害父杀子之痛和七年牢狱之苦,但他始终隐忍不发,与商朝朝廷保持着相对融洽的关系,这就给了周国足够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姬昌自己也从最初的周侯晋升为 “三公”,继而又被命为“西伯”,得到征伐四方的权利。而这“西伯”的称号和征伐之权正是姬昌生前的安排之一,是给自己继承人留下的最好礼物。

既然礼物已经备好了,那接受礼物的人也该确定一下了,这就是文王所做的第二个安排,选定继承人。周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礼法的国家,因此姬昌选择继承人自然要按照礼法来选择嫡长子。可真正的长子伯邑考不但在朝廷中押为人质,还在后来被帝辛残害而亡,这就让姬昌只得退而选其次,让二子姬发成为了继承人。好在,姬发本人也是才华出众,让文王的这一选择变成了最好的安排。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2)

文王长子姬伯邑考

这下继承人姬发已经选定,又让他得以继承具有征伐之权的“西伯”称号,还缺少的就是辅佐新君的人才了。这个大家自然不用担心,在前面的文章中咱们已经聊过,文王早就替发儿考虑周全了,通过他自己的招贤纳士吸引来姜太公、南宫适、散宜生、闳夭等一众能臣武将,足可以助姬发顺利继位并稳定局势,还可以在日后与商朝的决战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3)

周文王招揽、任命的众多人才

接下来,操心的文王仍然不太放心,还想让姬发继位时更加顺利、舒服一些,于是,姬昌又替他做了两件事。这第一件事便是尽可能地帮姬发拓展疆域、消除劲敌和增加盟友,以此来削弱决战的总boss商朝朝廷的实力。至于文王如何征伐,又如何以德服人获取了更多盟友,也是在前面的文章中讲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叙述,仅就最后的结果告知各位。

在《论语·泰伯》中有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虽然,这里说的是孔夫子对已经取得大半个天下的周文王仍能以臣侍君的品德加以赞赏,但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文王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果。姬昌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姬发扫平了障碍,大大削弱了商朝的控制力,使周国已经有了与商对抗的实力。

文王昌替姬发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安排他营建自己的都城。咱们在之前已经说过,文王在灭掉崇国后,将都城从程邑迁到了丰京,已经算是把国都搬到了更好的地区。但是,为了能让姬发有他自己更舒适的生活场所,特意让他去丰京东部再建造自己的宫殿(都城)。这就像极了一位慈爱的老父亲,买了间大house,先装修了一部分作为日常生活,等孩子长大了,把其余部分交于他自己装修,以符合孩子自己的喜好和习惯,真可谓考虑的周全到不能再周全了。而姬发营建的镐京,再加上文王传给他的丰京,便是未来周朝的首都丰镐的由来。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4)

西周丰、镐两京的地理位置

就这样,文王选定了继承人姬发,又替他争取到了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高的名望,还为他精挑细选了一批能力超强又忠心耿耿的“管家”。最后,还特意让姬发自己建造、装修了住所,并帮他尽可能地收拾掉生活区周围的恶霸和混混儿,算是给了姬发最完美的生活空间。做完了这一切的姬昌,也真是耗尽了最后的精力,走完了自己九十七年的人生之路。之后,文王被葬在离丰京往西三十里的畢郢,尊享着周人的世代供奉。

大家以为这就完事了么?真的就能这样告别文王他老人家了么?当然还不行,因为文王虽然离开了人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这便是“文王百子”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看过《封神演义》小说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曾提到文王“(有)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之后在前往朝歌途中又拾得一婴孩,收为义子并取名为雷震子,凑足了百子之数。但奇怪的是,小说中写得如此生动的“文王百子”的剧情,居然在史料中未见任何出处,莫非真的就是虚构的?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5)

《封神》小说中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

可是,说这是虚构的吧,民间确实流传着“文王百子图”,并以此表示多子多福的寓意。而且历史上确实有诸如汉代中山王刘胜、明代庆成王朱济炫生有一百多个儿子的明确记载,说明姬昌如果真有二十几个妃子,并活到九十七岁高龄的话,生下百子也不是难事。那到底孰是孰非呢?就算百子之说并非真实情况,小说一下子编出文王百子的说法,其出处又在哪里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除了查找史籍以外,还查阅了其他文学作品,终于在《诗经·大雅·文王之什》里的《思齐》篇中找到了端倪。在这首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说的就是姬昌的夫人太姒传承了先王妃太姜(文王祖母)和太任(文王母)的美德,给姬昌抚育了很多儿子,并在此以“百”这个表示“数量很多”的概数,来强调文王子嗣众多。也许,小说作者许仲琳正是知道了文王有很多儿子,又读到诗经中这句话,便有了创作的灵感。从而,他化虚变实给姬昌设定了99 1的百子模式,为雷震子的出场做好了十足的铺垫。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6)

文王百子图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咱们后人的揣测,到底文王是否真有百子,至今也无人可以说清。只不过,在史籍资料中,姬昌留下姓名的儿子确实多达十几位,就算他大概率的没有百子,但在当时也算是多子多福了。不如就让咱们相信“文王百子”的传说,保留那富有美好寓意的“百子图”,让所有人都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过上向往的生活。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文王离世、安排后事、争取权力、选定嗣君、精选能臣、削平障碍、命发营镐、探秘百子、小说、诗经、百子图。

楚昭王复国原因(文王承前启后治理周国五十载)(7)

关键词云图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