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也有些觉得姜姮这丫头识大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磨菇的味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磨菇的味道(美味的磨菇)

磨菇的味道

其实他也有些觉得姜姮这丫头识大体。

之前那一贯宝钞买一亩良田的事情他和里正都在里面做了手脚,可是那时候姜姮一家子都是孤儿,完全没有威胁。

后来见姜姮找麻烦也不针对王家和里正,其实他俩心中看姜姮都觉得她还挺聪明。

更别提姜姮后面拿出的东西,那可是能造福全村的呀。

所以说,帮助姜姮,比帮蠢不自知的姜祖母,要划算得多了。

一场闹剧就这么高拿轻放的给解决了,得了姜姮承诺的里正笑呵呵的和王显一同离开,据说是去王家喝酒去了。

众村民不停咀嚼着姜姮在场时候说的过不了多久就教做饴糖的话,各自回家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姜姮又被夸了几天。

这次的交锋,完全没有阿伍的出手余地,姜姮怎么看都觉得他好像有点郁闷的样子,不免好笑。

转头又想想自己,姜姮也觉得十分郁闷。

这一场交锋,实际上她是没有赚到任何赢面的。

再说另外一头,姜祖母刚刚回了家,则又被得知消息的姜勉一顿好训。

姜老大像一头狂怒的野兽,愤怒道:“不是说找九爷出马肯定能行吗!现在呢?!”

姜祖母自从上次被刘三那流氓吓得病了一次,就越发憔悴了,前几天她去找王显的时候还得意了几天,今天又委顿下去了。

她身上一下就显出老态了,听着大儿子的怒骂,不知所措的缩着。

不该是这样的啊!

她迷茫的想,那个时候,买了姜姮家的地多简单啊,怎么现在成这样了呢?

“你知道现在村里怎么说我们的吗?!你天天在家里啥事不管,我可是天天要出去下地的!”姜勉继续咆哮,“他们说咱们家狼心狗肺!”

姜老大喘了一口气,继续厉声指责道:“当初我怎么就猪油蒙了心听你的,抢了二弟的家财!”

“我现在天天被人戳着脊梁骨的骂!你现在满意了?!都是你这个老不死的!你怎么不早点……!”

姜王氏看着大儿子狰狞的脸庞,也是怒从心起,大声道:“那不是你也想的吗?那些地归我了?还不全都归你了!好你个白眼狼,吃了不认账,狼心狗肺的东西!”

她越骂儿子,心中就越觉得委屈。他她做这么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姜老大和两个孙子,可是现在他是怎么骂自己的?

果然是白眼狼,狼心狗肺的东西!

姜祖母骂着骂着,火气也就起来了,就地一躺,开始撒泼打滚。

争吵声传出很远,姜叶氏搂着两个孩子,缩在灶房里瑟瑟发抖。

偶尔有路过他们家门口的村民听到里面传来的吵闹,皆是一脸嘲讽,对同伴道:“看见没,当初做那种缺德事,现在报应来了!”

“就是,当初我还走眼觉得姜家老大是个好人,啧啧啧……”

“那姜老三呢?”

“切,那烂泥扶不上墙的货,好几天没出来了,估计躲家里哭呢吧!”

“哎,要说姜大娘子摊上这样的亲戚也是倒霉,好在她自个儿争气啊!要不是我家儿子都成家了,还真想求娶。”

“轮得到你?谁娶了姜大娘子,就是娶了财神!”

别人嘴里的闲聊对于现在姜姮来说都是浮云。

她现在愁的是,因为里正这么一打岔,饴糖的做法要先交出去了。

“哎……”姜姮叹了口气,继续道,“接下来小麦育苗……”

姜姮说一句,阿伍就在纸上以蝇头小楷写一句,这么下来,一张方子就写好了。

这方子,里正那边送一份,王显那边送一份,其他村民再凭借之前的画押字据,姜姮口授给他们。

里正和王显,家大业大,姜姮不想去以卵击石,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

有时候,人还是得认认怂的,姜姮若是独身一人,拼得鱼死网破后一走了事便可,但是她现在还有家人。

所谓审时度势,便是这样。

姜姮知道,自己不能只顾着自己一时爽快,留下一地小尾巴让人去抓着来反击。

手头仅有能大量出货赚钱的饴糖也送出去了,姜姮蔫蔫地趴在桌子上,想着第三次腌下的那些松花蛋何时才能好。

现下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到处都是忙着秋收扫尾的村户,姜姮把方子都送走后,就散了消息,等他们忙完秋收就可以来学做饴糖了。

此话一出,整个白石村都和疯了一样,每家都在比赛秋收,村户们因为惦记着做饴糖,秋收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

而后,村户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带着之前的字据去找姜姮,姜姮家的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

花了三天,姜姮把怎么做麦芽糖全都教给了那些手里有画押签字的村民,彻底断了自己继续拿麦芽糖做生意的路。

一时间白石村糯米的价格飙涨了一阵,过了几天,村民们第一批麦芽糖都出来了,糯米价格才压下去。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半个月又过去,十月初一那天,白石村民浩浩荡荡,每个人都带着饴糖和豆腐,去往宜川镇赶集。

连别的村都得到了消息,有不少人赶来白石村希望也能学会这赚钱法门,只不过里正不松口,姜姮乐得轻松,别村来求学的人一律不见。垄断经济的雏形就这么慢慢地在姜姮的推动下成形,而此时的姜姮,正在皮制品店里取自己上月拿来鞣制的皮革,而这一次,二娘他们依旧没有跟来。

因为想到阿伍没事会去后山打猎,可是山上比外面要冷上许多,所以姜姮打算做一顶皮帽和一双皮靴给阿伍。

皮是这个世上做鞋子的首选,但是鞋底大多还是纳出来的千层底。

千层底不耐磨,像阿伍这样成日里上山的损耗更是快,若是拿木头做底,又太过坚硬。

这时候还真是没有乳胶之类的产物,姜姮想了许多替代品都没有一个可以完美替代鞋底,只好放弃。

她听说大昭云州四季如春气候炎热,想来就是这个世界的热带地区,姜姮觉得有机会该去那边看看有没有橡胶树。

拿好了皮料,二人百无聊赖在街上走着,姜姮准备买一点耐寒的蔬菜种子。

冬天的果蔬食材实在是少,如果一整个冬天都吃不到蔬菜,到时候肯定会因为缺乏维生素生病。

镇上卖的种子,也大多数是一些白菜萝卜之类的,也有茄子黄瓜,可是茄子黄瓜在冬天却不怎么生长。

大白菜倒是耐寒的蔬菜,可是姜姮一想到整个冬天都要吃大白菜,她就觉得胃里反酸。

不死心的买了一批黄瓜种子,姜姮决定回家做个温室之类的,用来种蔬菜。“要不要买炭火?”姜姮朝阿伍问道。

阿伍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宜州气候宜人,冬日并没有那么难过。”

“是吗?”姜姮怀疑道,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过的第一个冬天,所以她并不知道宜州冬天是怎么样的。

想了想,她决定还是买个几斤炭火放在家里备着。

家中孩子们练字的纸也快没有了,姜姮又买了两刀纸回去,并买了炭火和一应过冬要备下的东西。

回家后,姜姮就拜托张大爷伐来了许多竹子,将家中的窗户和一些,破旧的地方修补了一遍,正式开始准备窝冬。

十月初,立冬刚过的时候,昼夜温差极大,雨一场一场接着下,把天地洗的分外澄澈。

从镇上回来没有几天,某天阿伍上山去打猎的时候,忽然带回了一堆颜色各异的菇类。

“哪里来的?”姜姮一边问,一边将篓子里的菇类全部倒了出来,放在桌上。

“后山。”阿伍吐出两个字。

“后山上有蘑菇?”姜姮惊讶道,“我怎么从来没有见你带回来过?”

其实是因为之前山中动物多,阿伍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长在地上的小蘑菇,地上的东西哪有会跑会跳的肉吸引人呢?

所以他从来都没有带过蘑菇回来。

可是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动物渐渐也少了许多,阿伍经常在山上走一个上午,也遇不上什么好的猎物。

于是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摘了不少蘑菇回来。

“好东西啊!”姜恒感慨道,一边翻检桌上那些蘑菇,辨别它们有没有毒,“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做出来都可好吃了!”

听到好吃四娘立刻来了精神,问道,“什么好吃?”“你这个小吃货。”姜姮忍不住用手指点了点四娘的鼻子,笑嗔道。

“这个好吃吗?”四娘十分怀疑的看着桌上其貌不扬的蘑菇。

“挺好吃的,咱们中午就吃蘑菇吧。”姜姮笑道。

一听又有新东西可以吃,众人都喜笑颜开,二娘正要把蘑菇全都收起来,拿去清洗,姜姮急忙制止了她。

“不成,你先等等,等我认清楚这些蘑菇有没有毒再说!”姜姮赶紧道。

“啊?还有毒的?”二娘伸出的手一下缩了回去,焦急道:“阿姊,要是有毒,你也别碰了!”“没事,只要不吃进肚子里就不会有关系的。”姜姮安慰她,让她不要多想。

具体如何去判断这些蘑菇有毒没毒,姜姮还说要依靠自己图书馆里面的书本。

孩子们跟着阿伍去练武,姜姮干脆躲进了图书馆里面到植物图鉴区域,找了一本菌类图鉴百科。

想了想,她还是把这本书带出了图书馆,直接坐在院子里比对那些蘑菇。

院子里没有谁注意到她的手上无端多出了一本书,姜姮心中稍微有些诧异,她从未把书本带出图书馆过,这还是第一次。

难道从图书馆里面取出的书,都有障眼法吗?

姜姮试着摇了摇手中的书,没有人注意到她。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明以后她把图书馆内其他的书拿出来,危险性也不会很高?

又得知了图书馆一个妙用的姜姮内心十分高兴,既然图书馆里的书拿到外界来以后存在感会这么低,就能省掉她许多事儿了。

那本菌类图鉴上几乎所有可食用菌类,在上面都有详细的图片,旁边还仔细标注了这种菌类的生长周期,以及该如何食用,和食用价值。

对照着书本上的图片,姜姮才发现,阿伍带回来的所有菌类几乎都是可以食用的。

其中包括了茶树菇,香菇,还有灰色的平菇,草菇。

这些菌菇不仅可以食用,还十分美味,甚至可以做美味的菇酱。

香菇和茶树菇都是晒干以后,会更加香鲜,平菇则可以直接打汤或者炒菜。

姜姮去取来一个大竹篾,将香菇和茶树菇挑拣出来,放在竹篾上准备把它们晒干。

把它们制成干货,以后会更易储存。

另一边,二娘他们跟着阿伍学习的拳脚功夫告一段落,四娘最先跑来朝着姜恒问道:“阿姊,你看好这些菇子可以吃了吗?”

姜姮无奈的揪揪她的小脸,笑道:“你怎么就惦记着吃?不过有个好消息就是,你阿伍哥带回来的这些菌菇,都是可以吃的。”

“哇!”四娘踮着脚,攀着桌子,伸手去取放在桌面上的草菇,仔仔细细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忽然就露出了一脸嫌弃的表情说道,“阿姊,这个东西的味道为什么闻上去这么奇怪?”

“等炒熟了味道就不会很奇怪了,到时候就怕你只会吃得停不下筷子!”姜姮笑着揶揄她。

“那咱们什么时候吃呀?”四娘奶声奶气的去问姜姮。

“咱们中午就炒来吃,你想炒什么?吃炒肉吃好不好?”姜姮笑着问他们。

二娘却道:“最近村里都没有人杀猪,咱们出去换,可能换不回猪肉。”

姜姮一想,心道也是,这都快过年了,别人家的猪肯定都是留着年关了再来杀,现在根本没有村里人会杀猪。

平菇倒是可以清炒,到时候放一点小葱,味道就特别鲜香。

可是草菇应该怎么做呢?想了想,姜姮又翻开了那本君菇图鉴,翻到草菇那一页,果然看见了几道草菇的菜谱。

有什么鲫鱼炖豆腐和草菇,还有鹌鹑蛋炒草菇,肉片草菇什么的。

最后姜姮拍板道:“今天中午吃清炒平菇,晚上咱们去打一条鲫鱼来炖鲫鱼草菇汤给你们喝。”

“好耶!”四娘开心得蹦了起来。

果然如姜姮所想,清炒平菇果然味道鲜美。

吃饭的时候,她一问才知道,原来家里人都没有吃过蘑菇这一类东西。

这年头,蘑菇还属于山珍一类,白石村的后山地势险要,平时根本都没有人敢进去,也就阿伍武艺高人胆大,在里面来去自如。

到下午的时候,姜姮依旧捧出书来教他们,阿伍则又去河边,准备打一条鱼来炖草菇汤。

哪知刚到河边,纵使阿伍向来处变不惊,也被眼前这场景给震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