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的这场钱报读书会有12人,是史上亮相作者最多的一次

本报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1)

刘斌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2)

夏勇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3)

宋姝&姬翔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4)

赵晔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5)

王宁远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6)

朱叶菲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7)

朱雪菲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8)

武欣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9)

陈明辉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10)

方向明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11)

马黎

要不要组一支巨人球队(要把这支良渚队)(12)

这段时间,杭州城里大大小小的新书发布和讲座,只要跟“良渚”两个字搭边,几乎都是爆满状态。

要说目前良渚最火的书,有三套,是杭城各大书店良渚专柜的门前担当,更是硬核所在。

一是《五千年良渚王国》,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原创少儿历史普及绘本,也是国内首部良渚主题的童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领衔执笔。

第二本,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良渚玉器线绘》,前不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做客钱报读书会,观众们现场抛出了关于良渚玉器的“十万个为什么”,方向明一一对答,光是整理现场录音就有两万五千字。

而第三套书,有11本,几乎集结了良渚考古和研究的核心力量,由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领衔,汇集了方向明、赵晔、王宁远等良渚考古方面的资深专家以及从事良渚考古的新一代年轻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铲”释良渚文明。

这就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明丛书”,用今年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绝对硬核。这期读书会,丛书全作者首次集体亮相,12人天团,创下钱报读书会史上嘉宾最多的一场。

这次,我们的主题是“良渚,请回答”,全场交给你提问。下面来认识一下即将出席的12位作者,不服来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古城发现者。2006年,从刘斌那著名的一小铲开始,良渚古城“石”破惊天,我们真正“走近”了良渚人的心脏地带。跟良渚人做了35年邻居,它的过往和现在,个性和秘密,他太清楚了。

爱茶写诗,常有哲思,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所长。

东阳市文科最高分获得者之一,画画、笛子、吉他、烫卷,赵晔永远走在潮流前沿。当然,他最重要的身份,是良渚考古的核心人物。

30多年来,赵晔先后参与或主持的遗址有40多处,其中一大半围绕着良渚古城。

良渚水利系统发现的大功臣,永远那么瘦,很会讲故事。

作为考古所的网络和科技小能手,2011年初,他在一张已解密的美国间谍卫星图片上,发现了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结构地形图,经考古现场发掘后,很快确认了一系列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遗址。

大家叫他陈站长,曾参与青龙泉、全岗、宝墩、广富林等遗址的发掘。201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一直在良渚古城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如今是良渚工作站站长,良渚考古第四代,也是最年轻一代的代表。

还需介绍吗?浙江考古所副所长,考古30多年,几乎挖遍了浙江新石器时代不同类型的遗址,对良渚玉器的研究更是深入骨髓。

方老师会烧菜擅跑马,是考古界最会画画的考古学家。他也“友情赞助”其他遗址的绘图,毛估估算下来,他画过的器物总数,有好几万件。

良渚博物院学术部副主任,长期研究良渚人各种稀奇古怪的“朋友圈”——刻符和原始文字,良渚人到底有没有文字,问他。

他研究石头,地质考古。她研究骨头,浙江目前唯一的动物考古学家。

这对90后在良渚工作时相识相爱结婚了。良渚人爱吃什么鱼,养什么动物,堆古城用什么石头,问这对伉俪就行。

90后塘栖姑娘,考古队“五朵金花”之一,良渚考古最新发现——德清中初鸣良渚玉器作坊遗址群考古领队。

朱叶菲?朱雪菲?不是姐妹,神似姐妹,她研究良渚人的“模型”。心灵手巧,设计了很多良渚文创,一件T恤上的双龙纹线图,来自一个残的双鼻壶腹部,就是她设计的。

90后萌妹子,植物考古学家。良渚人吃什么蔬菜水果,问她。

钱报记者,离良渚考古最近的媒体人。不要问我,我帮你问他们。

服务区

扫右侧二维码报名读书会。如果有想问的关于良渚人的十万个为什么,请发送到邮箱liangzhuall@126.com。

现场,坐等考古学家翻牌。到场读者还有望获得12位作者全签名书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