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执导的《战狼》里有一句很有气势的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细细回味,却发现历史上也有一句类似的话。西汉名将陈汤在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后,上书汉元帝说“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汉代长安街名,街内聚集了很多属国使节馆舍),让胆敢侵犯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犯强汉者必诛深度解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

此话霸气侧漏。对于郅支单于的罪行,或许警告一下就可以了。此时的西汉已是风烛残年,但还是要动刀动枪,汉之强硬可见一斑。尽管这个口号是陈汤灭掉之后才喊出来的,但其实整个汉代一直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西元前三世纪,匈奴被冒顿单于统治,国力非常强大,多次侵犯汉朝边境。刘邦亲率大军北上抗击匈奴,后来白登被围,及至后来文景无奈和亲,尽管委曲求全,但汉之铮铮铁骨从未弯下。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三击匈奴,匈奴狼狈北徙漠北,北方游牧民族闻风丧胆。到了元帝时期,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则主动要求与汉和亲,结为亲家。

东汉初期,北匈奴蒲奴单于侵扰汉朝边境,后被击退。

犯强汉者必诛深度解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2)

东汉中后期,西羌先后三次进攻汉朝,汉朝有力回击,并以全胜收场。

……

汉之铁骨,对于企图武力犯境的入侵势力总是保持强势的霸权态度。即便是到了最为动乱的时期,这个政策依然没有改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和董卓乱京相继爆发,然后是地方军阀混战。汉之中央政权已然成为傀儡。即便是这样的乱世,汉王朝还是显示了其强硬的一面。

犯强汉者必诛深度解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3)

无论是曹操北抗匈奴,还是孙权出兵南海,抑或是刘备西抗羌戎,大家都相得益彰,征服了各自不服的异族。有人说,他们实力强劲,压制异族是出于扩张的需要。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之前的小军阀,诸如马超、公孙瓒、公孙度、士燮等,也都以武力震慑周边,保持了汉朝一贯的强势。

犯强汉者必诛深度解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4)

汉之四百余年,无论强弱与否,都保持了应有的强势。举凡历朝历代,霸气无出其右者,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难怪有人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朝代。即便是后期走向灭亡,也是保持了昂首的姿态。

犯强汉者必诛深度解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5)

正如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所言“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确有一定的道理。至于汉为何一直这样霸气强势,则是我们另一个要探讨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