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县审石羊的故事(两则妇孺皆知的故事)(1)

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故事,竟切中了人性的弱点! ‖老家许昌

文‖肖中献

上小学时学的两篇寓言,拿出来复习一下。

一篇是《揠苗助长》,作者为先秦时人,佚名。原文如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有这么傻的人吗?作为农耕民族,教传技术应该是父教子才符合情理,而故事偏偏让父亲做傻事,儿子去看笑话。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寓言,切中了人性的弱点,亘古未变,至今仍大量存在。我们有没有办过欲速不达的事?有没有在教育上犯过这种错误?

刘知县审石羊的故事(两则妇孺皆知的故事)(2)

另一则,《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作者是新郑人韩非。原文如下: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则故事真实吗?谁亲眼见过“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还别说,我见过。这个故事一半真实。上小学时,去田地里割草,远远望见两只猎狗猛追一只野兔,由远而近,箭一般向我割草的位置窜来,旁边有一株大桐树,野兔径直撞上,只听“嘭”一声响,野兔在半空打一空翻,折回跌落树下,抽搐样地弹腾了几下,死了。两只猎狗继续前冲,冲出五六十米,失去了目标,在田地里茫茫然打转儿。

兔子的双眼朝向两侧,微凸,可以后视,当追兵近时会急转弯,以拉开距离,逃避追捕。也许是这个后视动作,导致了灾难发生。

我意外地得了一顿美餐。

兔子是折颈而死吗?当时没有解剖兔子的颈部,有无骨折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兔肉很香。

刘知县审石羊的故事(两则妇孺皆知的故事)(3)

兔子的颈部几乎可以折转一百八十度给自己理毛,折颈可能性不大。现在分析,兔子应该是脑损伤而死,因为兔子的头颅所受的是医学上的“减速性损伤”,最易伤脑。而且,如果是折颈而死,应属脊髓损伤,会出现去大脑强直,而不是抽搐。农村宰杀家兔,是用木棍敲头的办法,说明头部是兔子的脆弱部位,可以作为佐证。

由此说来,“折颈而死”有误。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又切中了人性的弱点,亘古不改。比如买,明明是低概率事件,守一组号期期买。其实,随机的号和守号概率是一样的。

两则寓言傻乎乎的主角为什么都是宋人呢?宋人傻吗?我觉得恰恰相反,说明宋的文化底蕴很厚。作者应该是宋人或者去过“宋”,韩非是新郑人,就离“宋”较近。

另外,从文字上来说,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很有诗意,特别是守株待兔,四个字就是一幅画。

刘知县审石羊的故事(两则妇孺皆知的故事)(4)

【作者简介】肖中献,男,1963年生,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人,内科副主任医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