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并称中国三大内家拳派;八卦太极拳吸收了太极、形意的长处,为武林奇葩;八卦太极拳传承百余年,为济南独有的拳种。

董虎岭董英杰父子太极拳(师徒三代中山公园授拳百年)(1)

八卦形意太极,三拳合一

“那年中华武士会成立,从南方来了一个人,话不多说,手中拿着一块饼,让我大师兄掰开,我师哥没有说话,还让他当了武士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凭的不是武功,是一句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这位先生就是你们佛山人,叫叶云表,是位人杰。想不到二十五年之后,又让我在佛山碰到另一位叶先生,我想以前辈的话问一句:叶先生,你能掰开我手中的这块饼吗?”说着,这位老者便把圆饼送至年轻的叶先生跟前。

叶先生思忖片刻,伸出右手接那块圆饼,就在接触的一刹那,他马上变换姿势,慢慢伸出左手与对方开始了“推手”,数回合下来,但见圆饼丝毫无损。

比试完后,叶先生说:“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呢,你说对吗?”老者说:“说得好,宫某赢了一辈子,没有输在武功上,没想到输在了想法上。”老者说完,刚才还完好无损的圆饼一角开裂,当即落在了地上……

这是电影《一代宗师》中经典的“打斗戏”,没有刀光剑影,当世两位绝顶高手就在一推一放中完成了对决。电影中的老者为宫宝田,年轻的叶先生即为叶问。宫宝田的老师为尹福,而尹福的老师即为八卦掌的开山鼻祖董海川。

济南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八卦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掌门人谭桂昌先生称,八卦掌以轻灵、劲整为特点,以掌势变化为内容、走步转圈为基础套路,练法上讲究三形、三空、四坠、十二紧;步法上要求虚实分清、扣步摆步要分明。起式时舌抵上颚,以鼻呼吸,力求自然,轻入缓出,排除杂念,集中精神,眼看食指尖。

八卦掌以腰腿为基础,根于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掌。练起来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出手不见手,回手不见肘。“八卦掌的要领为三形,龙、猴、鹰。即,行走如龙、回转如猴、换式似鹰。也就是说,迈步如流水,翻转如绕蛇,换式如行云。”谭先生说,八卦掌包括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转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八种掌法。

谭桂昌说:“武学前辈把八卦掌融入形意拳中,又将八卦、形意融入太极拳中,使八卦太极拳具有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三大内家拳的特点,同时又区别于三大内家拳,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八卦太极拳在128式的基础上,相继演化了24式八卦太极拳、52式八卦太极拳、48式八卦太极拳、60式八卦太极拳、30式八卦太极拳,加上前辈传承的52式八卦太极剑、形意拳、程派八卦掌,可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祖师董海川创立八卦掌

谭桂昌说,要练八卦太极拳必须熟悉八卦掌的来龙去脉,因为八卦掌是八卦太极拳的根本。而八卦掌传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期,河北文安人董海川将该功夫公诸世人。

董海川生于1812年左右,卒于1882年,是所有传世的各种八卦掌流派公认的祖师。董海川早年习练罗汉拳,在其40岁左右时,武学已具备相当的水准,并且遍访天下名家,游学华夏大地。

当他游历至九华山时,遇到两名小道士,年龄不过十几岁,在石磨上转掌,董海川看了多时,认为平常。武林中人难免有骄傲之气,董海川与小道士过招,结果惨败,遂知该门武术的精妙。

董海川跟随二人上山,拜九华山道士碧灯霞、碧月霞为师,主要跟随碧月霞学习掌法。经过十二年的刻苦学习,董海川得其精髓。经两位老师的恩准,得以下山,创立八卦掌。董海川下山时,年龄已过50岁。

董海川下山后,隐于北京肃王府。1866年前后,董海川开始显露其绝世武功。一次在肃王庆贺寿日集会之时,王府组织武术表演。当时董海川担任肃王茶差,武术表演吸引了很多王公大臣,比武场地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肃王要茶水,董海川无法入内,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悄无声息把茶水送至肃王前,而茶水竟一滴未洒。董海川的这一绝活惊动了全场,肃王命其献艺,董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首次公开演练八卦掌,在场的武林高手无不惊讶。

时任肃王府武术总教师的沙回回提出与董海川比手,败北遭免职,沙回回即拜董海川为师。肃王任命董海川为王府武术总教师、护院总管,京都武林为之震动,比武投师者络绎不绝,凡与董海川比武者均败北。后来,号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后也说:我与董先生比武只能比个平手,胜董海川先生很难。

八卦掌由京津传入济南

自此,董海川开始传业授徒。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八卦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各派都继承了董海川先生的精华,但同时又体现出了其他拳种的风格。“现在八卦掌传世的主要流派为尹派(尹福)、程派(程庭华),而济南的这一支就传自程庭华一派。”谭先生称。

程派八卦掌创始人程庭华,因其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上开眼镜铺,以经营眼镜为业,故江湖人称“眼镜程”。程庭华为董海川门下得意门生,经数年磨练,深得董海川八卦转掌之精奥。

程庭华在其师所授掌式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八卦掌,并广收门徒,使之发扬光大,一生收授弟子甚多,主要有程海亭、郭铸山、程有信、蒋馨山、程有功等。

郭铸山出身民族实业家族,其家族多年来一直资助传统武术事业,众多武术大家如程庭华、刘德宽、李存义、夏国勋、李魁元、张占魁等人均受到郭家的资助,因此各位武术家一再表示,要为郭家培养一个后生以报恩。

郭铸山先生6岁拜李存义先生为义父,8岁正式拜师学习形意拳。后来,程海亭将郭铸山带到其父程庭华坟前磕头拜师,二人成为师兄弟,亦是把兄弟,程海亭传授郭铸山八卦掌及太极拳等拳术。1928年,程海亭先生病逝于天津净业庵,其弟子们由其师弟郭铸山、蒋馨山代授。

在一次由孙禄堂先生主办的国术比赛中,郭铸山先生演练了八卦太极剑,动作轻灵,姿势优美,抽身换影,身形如龙,内外合一,技惊四座。孙禄堂先生急问此人是谁,得知为李存义先生的高徒,孙禄堂先生至前说道:“师弟练得好,为兄也献上一趟。”由此孙禄堂先生演练了形意三才剑,但见剑风飘忽,形若游龙,非比寻常。这次武术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一时间郭铸山的八卦太极剑引出孙禄堂的三才剑被传为武林佳话。

郭铸山先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移居济南,在中山公园开始传授八卦掌,练习者众多。弟子主要包括孙宝林、王振东、乔鸿儒、胡宝伦、张万英、魏挽澜等人。乔鸿儒先生是郭铸山先生晚年主要传人之一,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跟随郭铸山习练武术,深得郭先生真传。

三代师徒济南授拳

八卦太极拳是诞生于清末民初,由著名武术家程海亭先生、郭铸山先生、蒋馨山先生三人共同创编、整理并定型,成型于京津一带,主要传承则在济南。济南地区作为八卦掌在山东的主要流传地之一,有着一百余年的历史,习练人数众多。

“如果按照八卦掌的传承谱系,济南就有七八代了,而按照八卦太极拳的传承谱系,现在一共是五六代。”谭桂昌说。但是,因为八卦掌特有的习练技法,难度较大,功法多而繁,真正传承并推广的人数很少,能掌握其精髓的更少。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作为技击的功能逐渐退化,养生健身的效果越来越多,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从事武术锻炼,青少年习练者更是少之又少。

谭先生自幼酷爱武术,十几岁开始习练传统武术,先后师从孙宝林老师、王振东老师、乔鸿儒老师等武术名家,学习程式八卦掌、八卦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法,学艺习武四十余年,很好地继承了八卦、太极、形意等拳法的精髓。

“我的老师乔鸿儒先生也在中山公园教拳,当时练拳的人很多,这七棵树叫‘七星树’,就是当时练八卦掌的地方。”谭桂昌特地带记者来到中山公园南门口西侧,如今这七棵树依然健壮。

从郭铸山先生至谭桂昌先生前后三代在中山公园传授此拳百余年,2012年谭桂昌先生及其友人共同出资成立了由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体育局共同批准设立的山东东方八卦太极拳研究推广中心,旨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推广八卦掌等传统中华武术的普及。

今年已经59岁的谭桂昌先生说,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培训与传承,八卦掌作为我们国家传统的内家拳术,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将越来越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