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朝《义学记》曰,"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北宋四大书院是哪些 北宋四大书院为何称应天书院为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北宋四大书院是哪些 北宋四大书院为何称应天书院为首

北宋四大书院是哪些 北宋四大书院为何称应天书院为首

应天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朝《义学记》曰,"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为何这样说呢?我搜索阅读了有关资料,认为有四点原因。

一是应天书院文化气场最强大。

应天书院位于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商丘,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区,文化积淀深厚。商朝第一个国都南毫,周朝宋国国都皆设于此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商丘附近百公里内有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又是孔子祖籍常来讲学的地方。儒、道、墨家在这里交流碰撞,成了中华文化重要基地。汉代梁国国都设于睢阳,梁孝王刘武在此兴建闻名遐迩的梁园,广招天下文士,如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文学巨匠,来此撰文作赋,出谋划策,声誉满于华夏。唐代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结伴畅游梁园一年有余,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李白更是客居商丘十年之久,在此娶妻安家。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使应天书院具有强大的文化气场,这是其它书院无法相比的。

二是应天书院最受北宋朝廷重视。

古宋商丘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地,曾在此任归德节度使,黄袍加身后,即立国号为宋朝,以示纪念。宋景德三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应天府为陪都南京。应天书院随着商丘地位的不断提升,也得到朝廷重视和支持。宋真宗为表彰府民曹诚的办学情怀,亲赐匾额"应天府书院"。朝廷采取赐书,赐田等手段,不断加强书院建设,使应天书院聚书数千卷,有学田十顷,并置讲授官,正式纳入官学体系。据《宋史》记载,"州郡置学,始于此"。这就是说,应天书院是宋代第一所官办府学。宋庆历三年,宋朝将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四大书院中唯一升为国子监的最高学府。

三是北宋贤相名臣范仲淹为应天书院发展增光添辉。

范仲淹与应天书院有着深厚情缘,曾在此就学五年,执教三年,为应天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范仲淹离开山东,来到商丘应天书院,在此苦读五年,终于进士及第,踏入仕途。他迎娶了应天府太子中舍李昌言的长女李氏为妻,在商丘宁陵置田安家,接母亲膽养。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范母病故于商丘,范仲淹将母暂葬于自已置买的庄田(后迁葬伊川),在此守丧。次年,晏殊任应天府尹,聘请范仲淹执教并管理应天书院。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在教材改革,教授选拨,培养目标等方面,创立了入德行与学问并重","以天下为己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范仲淹的精心耕耘,学子相继登科,由四方从学者络绎不绝,使应天书院高人一筹,名扬天下,确立了四大书院之首的地位。

四是精英荟萃是应天书院居于四大书院之首的重要标志。

应天书院在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下,在当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成果丰硕,精英人才辈出,为宋朝培养了一大批贤相名臣,文坛巨匠。宋太祖朝共开15次科举,录取进士187人,而应天书院曾出现了七榜56进士的神话。在北宋时期,应天书院曾出过四个状元,出现了宋祁宋痒兄弟状元,张去华张师德父子状元的传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殿试时,状元王尧臣,探花赵概皆出于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先后培养出了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富弼,韩琦,王安石,曾巩,张载等大批鸿儒名臣,成为宋代朝廷人才的半璧江山,塑造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朋友们,了解了上述四点原因,您对应天书院称为四大书院之首,还有疑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