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五城呢?这一问题困扰了大家几十年,但第五座一线城市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光看GDP,苏州、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六大新一线城市均势均力敌。但加上城市级别和经济质量,地级市苏州和人均GDP、人均收入均垫底的重庆毫无疑问率先出局。再看一线城市硬性指标人口凝聚力,人口不及千万的六朝古都南京均不及同省地级市苏州,因此也出局。最后便剩下成都、武汉、杭州三城。相比之下,杭州在至关重要的科教上,仅有1所211院校,以及2所双一流大学,和武汉、成都的至少5所很难相提并论。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

因此,无论是根据综合实力,还是根据地理分布,象征内陆地区城市天花板的成都和武汉携手成为我国大陆第五城的最佳候选。那么,谁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五城呢?彼此各单项核心指标的相互优劣势和差距如何呢?相比于象征一线城市门槛的广州、深圳,两大候选城市各单项指标距离一线城市差距到底有多大呢?与此同时,广州和深圳之间,谁又是综合实力第三城呢?……接下来,我们便通过20项核心指标来一一揭晓。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2)

一、总人口:1、成都2119万,其中人口净流入563万2、广州1881万,其中人口净流入870万3、深圳1768万,其中人口净流入1212万4、武汉1365万,其中人口净流入431万从四城总人口来看,不仅全国跻身全国八强,成都更是以超2100万的成绩完胜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其中,成都高出广州240万,深圳则比广州少110万,武汉则是四城中唯一低于1700万的,足足比面积不足自己四分之一的深圳少400万,更是比成都少了750万。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3)

二、建成区面积:1、广州1351万2、深圳1217万3、武汉1198万4、成都1032万在建成区规模来看,总面积最大的成都反而建成区最小,相当于面积只有自己一半的广州76%。无独有偶,被誉为大武汉的武汉,建成区面积更是不及只有自己四分之一不到的袖珍城市深圳。即便是在建成区百分比上,武汉和成都同样不及广深,其中深圳的建成区率更是高达61%,反观成都,仅有7%,是四城中唯一低于10%的。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4)

三、GDP总量:1、深圳3.07万亿,全国第32、广州2.82万亿,全国第43、成都1.99万亿,全国第74、武汉1.77万亿,全国第9如果光看GDP,成都和武汉似乎距离一线城市均相差甚远。其中广州高出成都42%,而武汉则是和深圳相差了1.73倍。相比于以上城市间的大相径庭,深圳和广州之间则仅仅相差了8.6%,武汉和成都之间同样只相差了12.4%。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5)


四、GDP增速:1、成都10.49%2、武汉10.11%3、深圳9.91%4、广州8.75%从过去十年的GDP增速来看,作为最有希望跻身一线城市的成都和武汉,果不其然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双双携手突破10%。即便是通过改革开放用短短40年时间快速成长为一线城市的深圳,虽然增速高出广州13%,并成功反超广州,但在成都和武汉面前,依旧是黯然失色。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6)

五、财政收入:1、深圳4257亿2、广州1883亿3、成都1698亿4、武汉1578亿财政收入不仅象征了一城财力富裕程度,更是一城建设经费投入的第一大财政来源。作为唯一计划单列市的深圳,虽然面积最小,人口也不及成都和广州,但在财政收入上,却犹如鹤立鸡群般遥遥领先于另外三城,即便是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也仅有其的44%,而财政垫底的武汉更是深圳的37%。不过成都距离一线城市广州已仅仅相差11%。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7)

六、人均GDP:1、深圳17.34万2、广州15.01万3、武汉12.98万4、成都9.40万作为一线城市重要硬性指标的人均GDP,不仅象征了一城经济发达指数,更是一城强弱的风向标。虽然深圳、广州、武汉三城全国超过2万美元的发达标准线。但是武汉依旧落后于深圳34%,广州则是领先武汉15.6%的同时又巧合地落后于深圳同样是15.6%。反观唯一低于发达标准线的成都,不仅和武汉相差了1.4倍,和深圳更是相差了1.85倍。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8)

七、人均收入:1、深圳7.08万2、广州6.88万3、武汉5.09万4、成都4.57万虽然在象征居民收入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四城之间的位次和人均GDP如出一辙。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却是天翻地覆。其中,深圳仅仅高出广州2.9%,远低于人均GDP的15.6%。反观武汉和广州的差距则是达到了35.2%,远高于人均GDP的15.6%,即便是成都和武汉之间,差距也从人均GDP的38%锐减到11.4%。这也再次佐证了人均收入比人均GDP更能真实反应出经济实力。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9)

八、人均收入可购房面积:1、成都2.61㎡/年2、武汉2.36㎡/年3、广州1.42㎡/年4、深圳1.02㎡/年说到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重要影响因素,相信绝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收入房价比。四城在年收入可购房面积上,可谓是大相径庭,不过即便是性价比最高的成都,也不足3㎡,而且和武汉几乎是旗鼓相当。反观两大一线城市,则全部低于1.5㎡,尤其是弹丸之地深圳,更是仅有1²,和成都足足相差了2.6倍。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0)

九、人均社消:1、广州5.38万2、深圳5.37万3、武汉4.98万4、成都4.37万在象征一座城市全社会整体消费力的人均社消指标上,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罕见地力压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均更胜一筹的同省计划单列市深圳,不过领先优势却仅有毫厘之间。反观深圳不仅被广州反超,而且对武汉的领先优势也仅有7.9%,成都虽然再次垫底,但是距离榜首的广州仅有23%的差距。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1)

十、人均住户存款:1、广州12.31万2、深圳11.78万3、成都8.98万4、武汉8.52万继人均社消惜败于广州之后,深圳在象征居民财富值得存款指标上,再次以4%的微弱差距不及广州,这对于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均更胜一筹的深圳而言,着实有点大意失荆州。无独有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乃至人均社消均更胜一筹的武汉,同样是在象征居民财富值的人均存款上以5%的微小差距惜败于成都。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2)

十一、规工总利润:1、深圳3403亿2、广州1477亿3、成都1050亿4、武汉979亿从四城营商环境来看,面积最小的深圳反而力挽狂澜,成功实现一个抵三。以至于即便是广州,也仅有深圳的43%,人口比深圳多出350万的成都则只有深圳的31%,至于人口最少的武汉则以7%的悬殊不敌成都再次垫底,仅有深圳的29%。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更深刻理解为何面积不足2000km²的深圳,反而人口净流入率高达218%,远高于另外三城。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3)

十二、进出口总额:1、深圳35436亿2、广州10825亿3、成都8222亿4、武汉3359亿外贸作为一座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大指标,不仅象征了一座城市国际经济地位,还是一座城市“国货”制造业强弱的最直观体现。而从四城外贸数据来看,袖珍城市深圳不仅再次以一敌三,而且优势比规工总利润更明显。其中,广州仅有深圳的30%,成都则为23%,武汉更是只有深圳的9.5%。超10倍的悬殊更是刷新了深圳和成都在面积上创造的7.2倍最大悬殊。而武汉不仅不足深圳的十分之一,即便是和成都相比,也相差了2.45倍,名副其实的相形见绌。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4)

十三、地铁运营里程:1、广州621km2、成都518km3、武汉435km4、深圳419km地铁被誉为一座城市城建靓丽名片,不仅是一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还是一座城市区域中心作用的完美诠释。因此,广州和深圳虽然同属一线城市,即便是深圳在经济上更胜一筹,内核省会依旧是广州,因此两城在地铁建设上出现两种极端,一个雄踞榜首,一个则是直接垫底,其中深圳比广州足足少了三分之一。成都和武汉虽然均高于深圳,但是距离广州依旧是望尘莫及。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5)

十四、建筑业总产值:1、武汉12292亿2、广州7060亿3、成都6500亿4、深圳5420亿被誉为我国桥梁之都的武汉,凭借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中铁十一局、葛洲坝集团、三峡集团等基建“五虎上将”,一举成为全国仅次于北京之后的基建第二城,更是承办了全国超60%的大型桥梁建设。以至于即便是广州两大一线城市加起来,也在刚好和武汉平分秋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成都同样是仅有武汉的一半左右。这也是为何全国仅有大江大湖大武汉能和大上海齐名。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6)

十五、旅游总收入:1、成都3085亿2、武汉2921亿3、广州2886亿4、深圳1600亿在历史文化底蕴方面,虽然四座城市全部无缘我国八大古都,但成都、武汉、广州的城市历史却丝毫不逊色于众多古都。成都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文旅收入更是位居四城之首。武汉则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以及国内第一大城中湖和第二大城中湖,因此在文旅收入上和成都仅仅相差6%,并以1%的毫厘之差力压一线城市广州。反观最年轻的超级城市深圳,则是毫无悬念地垫底,而且和另外三城至少相差了1.8倍。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7)

十六、百强医院:1、广州9个2、武汉5个3、成都4个4、深圳1个百强医院作为我国质量最高的医疗机构,象征了一座城市整体医疗实力。从四城百强医院数量来看,武汉虽然拥有武汉协和、同济两大十强医院,却依旧在数量上完败于拥有9个百强医院的广州,而拥有华西医院的成都则是以一个之差惜败于武汉,导致广州的百强医院数量刚好是武汉和成都两城的总和。和广州的一骑绝尘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则是仅有第三人民医院唯一一个百强医院,略显囊中羞涩。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8)

十七、人均医疗床位:1、武汉81张/万人2、成都76张/万人3、广州57张/万人4、深圳36张/万人广州虽然在医疗硬实力上鹤立鸡群。但在象征医疗软实力的人均医疗床位上,仅有成都的75%,以及武汉的70%,仅仅位列倒数第二。反观拥有两大十强医院的武汉,则是再次力压成都,并成功问鼎四城。唯独深圳,依旧是毫无悬念地垫底,仅有武汉的44%,以及广州的63%,可谓是差距明显。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19)

十八、大学数量:1、武汉84所,其中双一流院校7所2、广州83所,其中双一流院校7所3、成都65所,其中双一流院校7所4、深圳14所,其中双一流院校1所正所谓科教兴国、人才兴城。科教不仅象征一座城市发展引擎,更是直接左右一座城市兴衰。从四城科教资源来看,武汉不仅赢得数量优势,即便是在象征顶尖科技资源的双一流、211、985院校上,均凭借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十强院校,力压同为科教城的广州和成都。相比于武汉广州成都的三足鼎立,深圳则是再次沦为陪衬。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20)

十九、在校研究生:1、武汉18.3万2、广州15.57万3、成都10.2万4、深圳2.87万即便是在“人才决定未来”的优质人才储备指标上,四城的位次依旧是和科教资源如出一辙。其中,广州在落后于武汉25.6%的同时,又以42.8%的绝对优势完胜成都,更是同为一线城市深圳的5.1倍。至于垫底的深圳,则是和另外三城相差了3.55-6.38倍。如果光看科教和人才储备,深圳绝对是最不像一线城市的一线城市。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21)

二十、新增发明专利:1、深圳4.52万件2、广州2.4万件3、武汉1.86万件4、成都1.5万件深圳虽然在科教资源和人才培养上难以和另外三城相提并论,但在实际的科技科研成果来看,反而是一枝独秀,即便是广州,也才刚刚超过深圳的一半,成都更是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营商环境鹤立鸡群的深圳,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才吸引力,将“因人成事”发挥到淋漓尽致。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22)

在经过以上20项核心指标科学系统地全方位呈现后,相信大家对这四座城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四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对比结果汇总:1、广州综合得分538,共计5项第一,11项第二,3项第三,1项垫底;2、深圳综合得分523,共计7项第一,3项第二,2项第三,8项垫底;3、武汉综合得分485,共计4项第一,4项第二,6项第三,6项垫底;4、成都综合得分452,共计4项第一,2项第二,9项第三,5项垫底;

武汉新城区实力排名(20项指标对标广深)(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