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1)

成语“前车之鉴”出自《荀子·成相篇》“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班固《汉书·贾谊传》“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鉴,即镜子,这里喻指教训。成语字面含义为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评论家和文学家,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公元前168年,只活了32年。但就在这短短的32年中,他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2)

这一年,贾谊写下了一篇说理透彻、逻辑严谨、气势夺人、语言犀利的千古名篇《过秦论》。在这篇文章中,贾谊系统形象地论述了秦统一六国经二世而亡的历史原因。他在文中写道:“秦始皇能以武力并吞六国,秦二世却被平民出身的陈涉灭掉。陈涉的能力绝不如六国,而且秦朝的军队还是那么强大,山川仍然那么险峻,但却一败涂地,原因就在于秦朝不施行仁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文帝对贾谊的信任,很快遭到西汉开国武将和朝中一些大臣的嫉妒。为此,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任梁怀王太傅。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3)

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他志向不得实现,才华不得施展,于是便著书为文,将自己的才华表现在文章中。这时期他写下了又一篇传诵百代的政论文《治安策》。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再次分析了秦王朝由兴而衰的惨痛教训。他写道:“秦始皇在沙丘病死,奸臣赵高用阴谋手段拥立胡亥为皇帝。赵高愚弄胡亥,不让他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却偏偏教他怎样用残酷的手段去处理犯人。结果,做了皇帝的胡亥,除了杀人之外,别的事情全都一窍不通。

“有人劝胡亥将心思用到治理天下上面去,他却认为那是荒诞奇怪的胡言乱语。这并不是说胡亥生下来就是恶人,而是被他周围的赵高等人影响坏了。俗话说,‘不熟悉做官的人,只要看他办事怎样就可以了解他的人品。’秦朝的失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前车之鉴,足警后世)。否则,我们也会重犯秦朝的错误,那可太危险了。”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4)

汉文帝看了贾谊的这篇《治安策》,对贾谊有了新的认识。在可能的范围内,汉文帝有选择地将贾谊某些具体主张变成了自己的施政措施和策略。

“鉴”(jiàn)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繁体写作鑑或鋻,甲骨文写作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5)

,左下“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6)

”(皿)字表示器皿,这里表示水盆;右上“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7)

”(见)字表声兼表意,形义为俯身观察观看。两形会意,“鉴”字本义为一人睁大眼睛俯身从水盆中观看自己的影像。即把水盆当作镜子照看自己的影子,发现不端不洁即进行纠正。所以,“鉴”字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表示水盆、镜子。如冰鉴、镜鉴等。二是表示观察、观看。如鉴别、鉴定、鉴赏等。三是引申为记录、参考、教训。如借鉴、鉴戒、引以为鉴、前车之鉴等。

上古时代,鉴为陶制,故写作监(監);后为铜制,所以金文时加“金”写作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8)

(鑑)。

许慎《说文解字》“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从金監声。”《广雅》《广韵》“鉴,谓之镜。照也。又诫也。”《正字通》“考观古今成败为法戒者,皆曰鑑。因鑑能照物取义。”《酒诰》“人无于水監,当于民監。”(二马汉字评书第103讲)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9)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播音:张子文

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10)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