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1)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位于河南北部,总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66.5万人。古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2)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黎阳县(治今浚县东北),以黎山(即今大伾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得名,属魏郡。北魏孝昌中置黎阳郡,治黎阳县。

2、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黎州,治黎阳县。隋开皇初废黎阳郡和黎州,十六年(596年)复置黎州;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又置黎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再废,县属卫州。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3)

3、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建通利军。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安利军。明道二年(1033年)复改通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元祐初复置。政和五年(1115年),通利军升为浚州,号浚(音jùn)川军节度,故治在今浚县东。金皇统八年(1148年)改名通州,天德三年(1151年)复名浚州。元废黎阳县。

4、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浚州为浚县,治今浚县县城,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卫辉府。

5、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6、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58年属新乡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属安阳市,1987年改属鹤壁市。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4)

二、地名来历

浚县之名源于浚川,“浚川”取《尚书·禹贡》“浚畎浍距川”首尾两字。《尚书·益稷》载“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意思为:大禹疏通了九条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沟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了大河。同后稷一起,教百姓播种粮食,民众食有粮,居有所,幸福安康。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因元末战乱和蝗灾旱灾,浚州人流离失所,死伤严重,境内不足5000人,为此撤销浚州建制,将黎阳县改称浚县,县城从浮丘山顶向北迁移至现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从山西洪洞向浚县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进入县境,把浚“jùn”读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县就成了“xùn”县。

三、历史遗迹及景点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5)

1、大伾山。大伾山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6)

2、大石佛。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大石佛又俗称"镇河将军"。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7)

3、城隍庙。浚县城隍庙位于城中的浮丘山东麓,北倚古城,东依大伾,西南环以古城墙。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巍巍壮观。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弘治初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庙宇。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8)

4、大运河浚县段。1800多年前,曹操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浚县西南部"遏淇水入白沟",从而使淇河脱离了黄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沟。曹操创修的白沟水运工程为后来隋炀帝开通永济渠(卫运河的前身,以下统称卫河)打下了基础。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9)

5、黎阳仓遗址。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建立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2011年11月对黎阳仓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这座依山而建的古粮仓,距今1400多年,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河南鹤壁浚县地理位置(河南鹤壁浚县----地名源于尚书)(10)

6、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奖励孟楠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牌坊。牌坊共分为七层,第一层刻的是“二龙戏珠”;第二层刻着四个大字“龙章宠锡”,就是圣旨恩赐的意思;第三层刻的是“八仙庆寿”;第四层刻有一行字:“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孟含霓就是孟楠的父亲;第五层是“竹林七贤”图,说的是在魏晋时期七个有名的文人:稽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饮酒作诗的场面;第六层刻一行字:“赐进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最下面一层坊上,刻的就是孟楠祖孙三代“衣锦还乡显荣故里”的情景。在这座牌坊的上面,以前还摞着一座小的牌坊,被称为“牌坊摞牌坊”。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