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1)

上海人夫妻淘里相互哪能叫法?此问貌似多余,如今谁家不是老公老婆的叫着的?其实这样的叫法成型还不到30年。

今朝,我们来读一读畸笔叟的《上海小日脚》这本书,听听老上海夫妻之间的叫法,欢迎留言里告诉小布你们家夫妻之间互相怎么称呼噢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2)

【享读】带你独享上海丨每周六发布

音频由“闵行广播电视台”提供

诵读:周乐(闵行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3)

阿德哥~

先允许我往前再推30年,推到我的父辈。在我记忆里,他们好像是互叫小名或奶名的。

因为那时大多数人家的婚姻,还是父母之命的居多,人也多是乡里乡亲,有的甚至是娃娃亲,从小相互之间叫惯了,洞房花烛之后,改不了也不必改了。

最好玩的是,因为礼貌,儿时一起玩耍时,叫小名后面是要跟身份的,比如“阿德哥”,很多男女婚后也改不了口。

我就听到过石库门人家夫妻淘里这样哥呀妹的相互叫着,每每会穿越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绍兴戏里去。

即便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轻轻一声哥,那情也真是浓得化不开。互叫小名或奶名的现象至今还存在着,只是相较于老公老婆,已经非主流了。

阿拉屋里嗰

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夫妻之间会互称同志,或者老张老李,在那个时期的电影里也还能找到这种痕迹。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4)

但更多的是直呼其名,而且连名带姓。1960年代以后,弄堂里最常听到的就是夫妻淘里的直呼其名,连名带姓。

上海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这文化也通过电影小说戏剧渗入上海人家。所以早年有些洋派人家的夫妻淘里是互称“达令”(darling)的,或者互称“哈尼”(honey)的。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5)

50年代的上海老照片:图片中的女子在镜子前抹口红,旁边是她的老公,正在和她嬉笑的说着什么。

其实,上海人家夫妻淘里相互叫法要分两部分来探讨。除了面对面哪能叫法之外,还有背靠背哪能叫法呢。

五六十年前,我听到的最常用的叫法是“阿拉屋里嗰”,相当于北语中的“咱家那口子”。客气点么“阿拉屋里迭位”或“阿拉屋里伊位”。如:“哟,张家姆妈,迭条围巾嗰颜色阿拉屋里迭位倒是蛮欢喜嗰。”

后来的叫法都是“阿拉 ”系列:阿拉福根、阿拉翠娣、阿拉老张、阿拉小李、阿拉连名带姓以及“阿拉哈尼”。

阿拉家主婆~

特别要提一提的是“阿拉家主婆”,这个叫法很上海,好像是本地人叫出来的。

而且“家主婆”这个写法已经凸显百年来上海人家的家务分工,屋里当家的总是女人。滑稽大师周柏春曾经戏说过,家主婆,家主婆,嫁仔过来将来总归要做婆婆嗰。倒也有趣。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6)

这是50年代当时上海一户人家,女子出门之前打扮一番,旁边是她的3个孩子,在看看妈妈打扮。

有了孩子以后,又派生出“伊拉 ”系列:伊拉姆妈、伊拉阿爸、伊拉老娘、伊拉老头子以及伊拉老棺材。

当着子女面,则还派生出“倷 ”系列:倷姆妈、倷阿爸、倷老娘、倷老头子。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7)

80年代的上海弄堂,邻里之间经常端着碗出来边聊家常边吃饭

再细分,阿公阿婆当着媳妇面,丈人丈母当着女婿面,则又重回“伊拉 ”系列:伊拉姆妈、伊拉阿爸、伊拉老娘、伊拉老头子。

吵架时,重话一时说不出口,或有句话特别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就会尊对方一声“先生”、“同志啊”、“张师傅”、“王老板”、“李老师”。

如:“侬看看现在几点钟啦?同志啊。”“我忍耐也是有限度嗰,张师傅。”“侬也忒得理不饶人了否啊,王老师!”“好了,电视覅看了,好去汏脚了,先生。”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8)

80年代,搬家还离不开黄鱼车

上海人家夫妻淘里相互叫法里,还有一个常用字,那就是“哎”。“哎,浴巾帮我拿拿过来。”“哎,等歇出去看电影否啊?”“哎,豁啥个野眼啦,侬看牢我呀。”

“哎”,被认为是“喂”的弱读。大家都知道,以“喂”叫人是不礼貌的,但它的弱读却长期存在于上海人家的夫妻淘里,平添了几多情趣。

我不禁想起《红楼梦》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口嘲笑史湘云的南京口音,说她“二”“爱”不分,直把“二哥哥”叫成了“爱哥哥”,羞人也不羞。一点也不羞人啊。阿拉上海人家夫妻淘里也侪是“哎”“爱”不分的呢。

欢迎留言告诉小布,你家里是怎样称呼的啊

第49期【享读】荐书目录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小日脚》

畸笔叟 著

享读.独享上海-精彩回顾

音频支持:闵行区新闻办

栏目支持:市新闻出版局

编辑:景雯

上海夫妻去名字(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