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后悔过自己之前做的决策?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很愚蠢?

普通人怎么做好价值投资(为什么要做价值投资)(1)

其实这个都很寻常,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里有思考1和思考2,思考1靠的的直觉,能依靠历史经验和思维惯性很快的决策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快,所以不会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利弊权衡;与之相对的,我们的大脑里还有思考2,他擅长的是复杂的思考,但是思维比较慢,并且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所以每当你疲惫意志放松的时候,也就是你抵抗力最差的时候,酒能壮胆,其实只是关闭了你的思考2,让你按照思考1去处理问题,于是就会follow your heart, 做出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情。

有没有发现行为心理学有点意思,其实思考1和思考2的表述只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主干理论,还有很多有趣的理论,比方说“现状偏差”,说的是人为什么不愿意跳槽,如果跳槽的话一定要能带来2倍的好处的时候才愿意进行,原因就是因为“现状偏差”理论,一方面人们对于损失特别敏感,所以导致他们会高估改变的成本,另外我们只有对于周围的事务和环境拥有控制感的时候,才能降低我们的焦虑感,而改变会给我们带来失控的感觉。其实这个和“所有权依赖症”很类似,对于你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你会高估他的价值并给予高定价,比方说寻找配偶中的人,往往会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自己哪哪都很好。

你有没有在碰到很多选择的时候,反而会不知道怎么选?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个叫"认知失调",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于是人们就会拖延选择。

人们往往还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比方说国外对于中国的意见都很大,比方说每年自杀的人很多,比方说做飞机经常容易出事故而火车要安全,这些其实都不是真相,之所以会占据我们的认知是因为这些信息容易被我们感知到,于是我们就犯了"可得性启发式"的毛病,我们用能想到相关例子的容易程度来判断这类事件的发生频率。

买蛋饼的时候放一个蛋还是两个蛋是不是经常卖蛋饼的说了算,只要对方说了,我们一般都认可,这个是行为心理学里的“锚定效应”,对方通过一些方式,在你的头脑里设了一个像船锚一样的支点,从而影响你的判断。看房的时候,中介会先给你看几家价格贵区位差的,然后再给你看其实价格一般区位一般的房子,你就会感觉特别好,就是这个道理。在实操中还有一个“妥协效应”的变种,也就是如果你想把2000元的手机作为你的主力销售机型,你可以同时放一个1500的和2500的诱饵机型,这样的话,由于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喜欢选择位于中间的选项,因为这样的选择看起来更安全,也更容易,于是你的2000元手机都能卖的最多。

有没有发现好的电影一般都会在高潮之后马上结束,其实他使用的也是行为心理学里的“峰终定律”,人们对于过去的经历,你通常能记住的就是最高点以及终点的感觉,所以如果高潮和终点在一起,会让人在未来的回味过程中一想到这个电影就记住那个结尾的高潮部分。由于人脑不像收录机可以完整地记录所有的过去,所以实时反思自己是一个必要的进步过程。

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没有碰到那种能力不怎么行,但是嘴上牛逼得不得了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因为能力差的人,他其实无法辨别什么是好的表现,从而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其实跟读书的少的一样,见识少了,于是样本库就狭隘了,感觉老子就是天下第一。能成功的人不一味的问“为什么”,而是更多的思考“能做什么”去改变现状。

对于幸福的探讨,通过不大规模的调研,得到的结论是自由的时间、感情的满足都排在了财富之前,所以有钱真的不一定能幸福,但是没钱是肯定不幸福了。这也是我们做价值投资的原因,因为做价值投资,我们可以有钱,又不用一直换股,于是又有时间,能不幸福吗?

最后对于如何决策,作者告诉了我们,需要:

1.不要对自己的直觉和判断过于自信,抱着谦虚的心态总归没错。

2.让数据说话,了解真实情况。

3.多听别人的建议。

对了,讲了这么多,忘记说这本书叫《决策的逻辑》,是天喜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的。

普通人怎么做好价值投资(为什么要做价值投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