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1)

2022年即将过去了,这一年,翻开相册,你留下了多少张照片?

里面是难忘的风景,是无法忘却的人,还是欢乐和泪水交加的场景?当时间褪去,每张照片的印记便显露出来了。

照片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的。你怎么选择构图、场景、角度、内容,取决于当时的心态和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镜头——或是相机,或是手机,或者只是眼睛。

从这扇窗户,世界呈现出不同的模样。

幸得有照片

不久前,央视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主题是#手机相册里的2022#的视频。这段3分钟的视频里,记录了过去一年发生的各种瞬间。其中,不乏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

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返回;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国健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出色表现,让人们看到中国兵团在冰雪世界驰骋的可能性;

当然,还有意外的森林大火——8月份,重庆发生山火,航空救援队、消防、武警等力量纷纷前往,齐心协力,投入到抢救山火的救援中。

这一帧帧的画面,重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3天后,这段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就有1400多万,在抖音上也留下了10万多次“赞”。

从摄影角度来看,那是明与暗的对比,是光线的艺术,是在现场第一视角的真实;从纪实的角度看,这是时代在2022年留下的样子。

这则视频引发共鸣的原因不仅在此,它还提及了普通人的另一面。在视频里,我们还看到这样的照片:开着面包车的老司机,握住了小孩子的手,两人开心地相视而笑,面包车的身上写着:“漫游 换个活法”;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2)

我们看到,新婚的中年夫妇,盛装打扮,在路边拍着婚纱照,也许是摄影师提议,也许是两人太开心,丈夫将妻子抱了起来,在空中转圈;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3)

我们看到,路边洒水车喷洒的水迹里,因为太阳的折射,长出了彩虹的光影,变成了城市里最迷人的瞬间。

幸得有照片,将这些一闪而过的瞬间都记录了下来,让他们给更多人带来治愈的能量。

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对“记录”“仪式”越来越重视的过程的。很多人长大后,也许会有这种感受:小时候不理解父母到哪里都喜欢拍照,感觉不耐烦;长大后,阅历增加了,拍照的习惯也养成了,从朋友聚会的必备“礼仪”,到家人团圆的随手记录——原来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不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刻的点点滴滴,那么就再也想不起这一年、这一个月自己都经历了什么。

韩剧《今生是第一次》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当中时而会有闪闪发光的时候,你要留意去抓住它,好好装在自己的星星兜里。”

2022年即将过去,没有什么能比相册里的瞬间让人动容。

镜头之下,是看待生活的角度

很多人以为,好的照片都和专业设备联系在一起。比如只有大块头的单反相机、重得不行的长焦镜头,才能拍出精细、打动人心的好照片。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渐渐发现,摄影不再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问,而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的生活技能。

刘刚是北京一名油漆工。每天,他有超过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大楼的外墙。几十米的高空中,风势很大,装着油漆工人的吊篮经常被吹得摇摇晃晃——而刘刚早就习惯这样的环境了。他还会时不时掏出手机,对着身边的人和风景拍上几张照片。

20年前,刘刚第一次买了部可以拍照的手机,那时手机的像素还只有20、30万。后来他也尝试过卡片机和微单,但最喜欢用的还是手机。因为他觉得,用手机拍照很方便。

在他的镜头下,构图很干净,人物的互动感很强。看着这些照片,好像能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和故事。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4)

摄影/刘刚

工友们都不爱摄影,喜欢抽烟、喝酒和打牌,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出门逛逛街道和公园,心里是欢喜的,想的是“终于又能拍点好照片了”。他说,工友们会觉得自己的这个爱好虚无缥缈,是“高大上”费钱的东西,他倒觉得,这只是个普通的爱好。

“我只是想借助拍照,记录一路走来的风景,展现基层人眼里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比较平淡,也没有比其他人更辛苦,但是能追随自己的爱好,做喜欢的事,每一天都很满足。”

从刘刚的镜头下,油漆工人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充实:百米高空的视野、有讲有笑的工作、色彩满溢的夕阳落日,都是一个普通人看待世界的最真实触角。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5)

和刘刚一样喜欢用手机拍照的,还有阿漠。他长居在厦门,从事物流调度行业。在结束了工作的闲暇时间里,手机摄影是他感知生活最直接的方式。

他的镜头下,有着鲜明的光影氛围,还有强烈的色彩冲击,个人风格相当强烈。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专业摄影师,用手机拍照主要是觉得“方便,可以随时记录”。

和只是喜欢记录的刘刚不同,阿漠特别喜欢拍摄一些有人文色彩的照片。他觉得,有些瞬间很难拍到,“如果能拍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心里就有点小小的满足感。”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6)

摄影/阿漠

有句老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生活忙碌,我们常常低头,忘了抬头。擅长拍摄人文主题的阿漠,用自己的手机,捕捉到了生活里最容易被忽视的生动与色彩。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刘刚和阿漠这样的人,成为了自己生活中的摄影师。他们没有用到非常专业和高级的摄影装备,他们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技巧本身,还有发现生活的不同视角。对他们和绝大多数人来说,摄影重要的不是技巧本身,而是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内心和心境。

原汁原味的徕卡,就装备在你的手机上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用手机拍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一部拥有专业相机级别技术能力的手机,还是能为日常摄影锦上添花。

说到专业相机,无论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很多人都能第一时间想到徕卡。

徕卡被称为相机界的“劳斯莱斯”。可以说,它不止是高品质相机的代名词,还代表了整个35mm相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摄影照片,都出自徕卡之手。从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到阿尔贝托·柯达拍摄的“切·格瓦拉”,小巧、质感独特的徕卡相机,始终给使用者出色、非凡的表现。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7)

随着移动摄影时代到来,徕卡也在积极拥抱变化。今年7月,小米和徕卡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上市。这个系列产品全系标配小米与徕卡联合研发的专业光学镜头,并支持徕卡原生双画质。

其中,“徕卡经典”是一种更“徕卡”的画质风格,追求真实自然,通过保留画面中真实的光影明暗对比,让照片饱含真实世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徕卡生动”则更“手机”,在色彩准确的基础上更明快鲜活,更具氛围感,力求还原拍摄者彼时彼刻的情绪。

试图“还原拍摄者情绪”,表明手机厂商对影像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小米在今年7月还提出“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影像理念。对于前者,要求手机要尽可能捕捉到超越人眼物理极限的信息,比如孩子们永远难以捕捉的美好瞬间。对于后者,则是要通过审美与技术的融合,真实再现“人心中的世界”,比如拍照时的喜、怒、哀、乐。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8)

“记录瞬间”一直是小米手机的特长。阿漠就觉得,他的小米手机,拍照速度比另一部手机更快,画质也更清晰和有质感。这种新的影像理念,显然又给“手机摄影党”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机摄影已经是记录生活最重要的方式。从个人生活的柴米油盐,到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每个微小的场景,都会因为被记录而成为社会发展的见证。

如果能将拍摄者的情绪带入到照片里,无疑可以让手机的记录更有温度。

小米12S系列上市后,其中的“超大杯”、搭载一英寸CMOS传感器的小米12S Ultra,立刻成为专业摄影师的“新宠”。今年年底,小米又将Ultra产品的影像能力“下放”。刚上市的小米13Pro,再次搭载了一英寸CMOS传感器,并配备 23mm ƒ/1.9 徕卡专业光学镜头,达到和小米 12S Ultra 相同的光学素质。75mm 长焦也采用了参考单反“百微”镜头光路设计的“浮动镜头”设计,可以在手机的有限行程内实现 10cm 到无穷远的超大对焦范围。

这些事千万别忘了 这些大事再也抹不掉了(9)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手机摄影的普及,关于“记录”的门槛正在被抹平。在微博上#手机相册里的2022#这个话题里,既有沈腾、江疏影、刘奕君、王濛等明星大咖们用手机记录下的2022,也有众多摄影师、旅行家、美食家,和更多普通人用手机记录下的生活瞬间。

著名摄影师安德烈斯·法宁格说过,“好照片是技术和艺术的成功合成”。不同的拍照设备和拍摄者,在照片中所呈现出的影像技巧或许不同。但一张好的照片背后,一定会蕴含着一个值得被记录、回忆和分享的故事。

如果说每张照片都是一扇窗,那么每扇窗的背后,一定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一定会有一个只属于拍摄者自己的世界。

作者 | 高 凡

编辑 | 吴丽雪

统筹 | 杨园园

排版 | 静 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