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原本应该是俄罗斯坚定盟友的哈萨克斯坦,似乎与俄方渐行渐远,并增强了与西方的联系。

但随着托卡耶夫在换届后首次出访莫斯科并与普京会面,以及普京政府不断调整各种方针,俄哈关系似乎又出现了变化,哈萨克斯坦甚至首次在联合国投下反对票,表现出了力挺俄罗斯的姿态。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1)

图注:联合国会议

据中亚媒体报道,在近日举行的大会上,联合国审议了有关谴责俄罗斯利用克里米亚半岛攻击乌克兰,并试图占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的决议案。该决议还要求俄方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领土撤军。在针对这一决议的投票中,有82个国家投下赞成票,80国投下弃权票,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投下了反对票。

这也是哈方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首次针对要求俄军撤出乌克兰的决议,在联合国投下反对票。与其此前在联合国的类似决议草案选择弃权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2)

图注:俄乌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已经进行多次表决

我们都知道,在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1月时才在俄方帮助下平息了内乱的托卡耶夫政府,没有像外界预料的一样,全力支持俄罗斯。而是与中国等国一样,在俄乌冲突一事上保持了中立。在普京政府主导乌东部四州入俄后,托卡耶夫还当着普京的面,表示哈方对此事并不支持。

今年11月,托卡耶夫会见了欧盟方面的高层级代表,双方共同确认,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将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下一阶段深化在所有领域的合作铺平道路。一时间,西方舆论场上充满了“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渐行渐远”,“哈萨克斯坦与西方正在双向奔赴”,“哈萨克斯坦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的论调。但从哈方最新的动作来看,事情绝对没有西方所想的那么简单。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3)

图注: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见欧洲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十分复杂,双方同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中,双边关系也一直十分密切。特别是在政治上,哈萨克斯坦加入了几乎所有俄方主导的国际组织。

然而双方关系的根本仍是经济。作为资源和农牧业大国,哈萨克斯坦的国内工业部门发展不完善,再加上苏联时代的遗留习惯,使得该国至今仍有近一半的生活必需品是从俄罗斯进口。

在出口领域,俄罗斯也是哈方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哈方的支柱产业——石油出口上。由于石油产区相对靠近里海,向中国运输原油交通不便,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主要是经过俄罗斯出口西方,其中经俄罗斯直达黑海的“里海管道联盟”是其石油出口大动脉。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4)

图注:里海管道联盟项目

但在这种密切关系之下,却隐藏着哈萨克斯坦方面对俄罗斯的警惕。毕竟,这种进口依赖俄罗斯,出口通道也在俄罗斯手中的情况,让莫斯科方面可以随时对哈方造成致命打击。阿斯塔纳方面早就对此有所不满,想要作出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普京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姿态,无疑会加重哈方对俄方的防备。而普京政府在托卡耶夫喊话欧盟,表示愿意向欧洲出口更多石油后,果断以环保为借口,切断“里海管道联盟”项目,引起俄哈两国的一系列交锋,也就不足为奇了。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5)

图注:哈总统托卡耶夫

虽然此后,双方暂时达成和解,哈方可以继续通过这一管道出口石油,但托卡耶夫政府仍旧开始尽力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项目建设,试图从南面绕过俄罗斯,保持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并主动加强了与中国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以淡化俄方的影响力。

但托卡耶夫政府也十分清楚,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哈萨克斯坦可以通过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提升自己的进出口多元化水平。但对于所有中亚国家来说,与俄罗斯的关系,都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只有继续保持与俄方的友好关系,哈萨克斯坦经济才不会出现大规模动荡。

普京帮哈萨克斯坦稳住局势 哈萨克斯坦态度大变(6)

图注:托卡耶夫与普京会谈

因此,在普京祝贺托卡耶夫连任,主动向哈方伸出橄榄枝后,哈方也在开始主动修复与俄方的关系。而此次在联合国投下反对票,便可以视作是哈方在向俄方释放友好信号。

从哈萨克斯坦这一系列举动上,外界其实可以看出,托卡耶夫政府正在对哈方的外交策略与进出口结构进行微调。在保持与俄罗斯友好关系的前提之下,不断增加中国、欧洲在哈经济中的占比,以期尽早实现进出口多元化。在此情况下,哈方可能会深化与美欧的合作,但西方期望的那种,哈萨克斯坦完全投入西方怀抱,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的剧情,恐怕很难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