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桥梁且桥梁种类众多的国家。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凝结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其本身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被赋予各种意义。“千姿百态的桥”一课主要展示了卢沟桥和玉带桥,旨在探究桥梁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设计活动加强学生对建筑美学的理解。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

卢沟桥

本课采用逆向思维设计问题,依据预期学习结果设计教学过程。本课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桥有千姿百态?”并将主要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借助相关助学资料辅助学生自学,以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综合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造的重要元素,通过为微缩景观设计桥梁的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对本课主要问题进行理解与反馈。

见微知著品古桥

教师用“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见微知著,感受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桥梁蕴含的深厚文化。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较快让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状态。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2)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雕刻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呢?卢沟桥共有望柱281根,每根柱子上的石狮子都雕刻得不一样,有些小狮子趴在大狮子肩上,有的藏在妈妈肚子下面,有的在妈妈爪子下面,因此给清点石狮子带来很大的困难。据文物部门统计,卢沟桥上现有石狮子501只。

卢沟桥为清康熙年间修建,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体现了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卢沟桥还是一道极美的风景,乾隆皇帝把它定为“燕京八景”之一,还为它题写了石碑。卢沟桥的月色更有一种悠远静谧之美,深得人们喜爱。

“名景移植”创经典

1// 探古桥奥秘

通过对比卢沟桥与十七孔桥的桥梁模型,学生能发现桥梁造型演变过程,思考桥梁造型变化与文化、使用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桥梁“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3)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4)

卢沟桥模型与十七孔桥模型

卢沟桥桥美、景美,乾隆皇帝因此采用“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模仿卢沟桥在颐和园中建造了一座十七孔桥。在“名景移植”的过程中,十七孔桥的桥面造型变成弧形,像彩虹的形状。弧形的桥面不如平坦的桥面行走方便,但是在皇家园林里,走十七孔桥的人没有走卢沟桥的人多,造型美在园林里更重要。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5)

卢沟桥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6)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为什么要建成十七个桥孔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桥的左边、右边向中间数桥洞,可以发现无论怎么数,最中间的桥洞都是第九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阳数,是皇帝最喜爱的数字。

2// 集古桥信息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学生能逐步养成归纳总结重点知识的学习习惯,在后续的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对古桥的综合认知,理解桥梁文化的概念。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7)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归纳十七孔桥信息如下:

造型:形似长虹。

环境:颐和园昆明湖。

功能:连接颐和园东堤与南湖岛。

文化背景:模仿卢沟桥,即“名景移植”。

艺术感受:形似长虹,气势恢宏。

提炼信息品文化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8)

玉带桥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9)

内金水桥

学生课前已经通过视频、学习单认识了内金水桥和玉带桥,积累了一定的桥梁知识。教师通过“材质、数量、造型、环境、文化”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两座桥的特征(表1),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身文化积累,形成综合思考的能力。

表1 玉带桥与内金水桥信息对比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0)

教师总结信息收集情况:玉带桥的名称与造型源自苏东坡的故事,内金水桥与内金水河形成弓箭的造型,蕴含着中国的五德文化。教师启发学生意识到每座古桥的建造都与功能、文化等因素有关。我们在欣赏祖国千姿百态的古桥的同时,更要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再现新意境

1// 教师示范古桥创作

教师使用剪纸加手绘的形式制作古桥,创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并通过课件展示多种古桥造型变化的方法。

2// 学生艺术实践

学生设计剪制古典桥梁,并用彩笔进行装饰,将桥梁放置于微缩景观中,使桥与景相融,形成古桥文化意境。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1)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2)

学生作品

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桥与祖国山水融合在一起的景观意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入心田

创意微缩景观可以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古桥与环境和谐之美的认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3)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4)

学生作品

教师借助iPad将学生作品投屏展示,鼓励学生用古典桥梁再现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感悟不同的设计带来的多种意境美感,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内化于心。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4期

《“千姿百态的桥”教学设计》

逆向分层教学设计(如何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15)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