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1、注释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2、《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五经,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是“仁”和“礼”。

3、易错字

敏、耻、默、厌、诲、倦

4、翻译

聪明而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学过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启示

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注释

谓:说。

漫浪:随意。

2、诗人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

3、翻译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既然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4、易错字

谓、余、诵、矣、岂、既

5、启示

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眼、口和心三者结合,眼要一心一意的看到,口要大声读到,心要专心致志地思考,这样读书就会事半功倍。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注释

士人:读书人。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2、诗人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翻译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成就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底之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易错字

盖、恒、断、窥、皆、缺

5、启示

告诉我们读书的三要素:志向、见识、恒心,有志向才能督促自己更加努力,有见识眼界就会更开阔,有恒心才能更成功,志向、见识、恒心三者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四、课后生字

识shí(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知识、识记

矣yǐ(1)偏旁:矢(2)结构:上下(3)组词:足矣、已矣

耻chǐ(1)偏旁:耳(2)结构:左右(3)组词:廉耻、耻辱

诲huì(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教诲、诲人不倦

谓wèi(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称谓、谓语

诵sòng(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背诵、诵读

岂qǐ(1)偏旁:山(2)结构:上下(3)组词:岂止、岂可

恒héng(1)偏旁:忄(2)结构:左右(3)组词:恒心、恒久

窥kuī(1)偏旁:穴(2)结构:上下(3)组词:窥探、窥视

皆jiē(1)偏旁:比(2)结构:上下(3)组词:比比皆是、有口皆碑

缺quē(1)偏旁:缶(2)结构:左右(3)组词:缺点、缺口

五、多音字

好(1)hǎo 好看、好人(2)hào 爱好、喜好

为(1)wéi因为、成为(2)wèi为了

看(1)kàn 看见、好看(2)kān看家、看门

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见

中(1)zhōng中间、中午(2)zhòng正中、中弹

要(1)yào主要、紧要(2)yāo要求、要挟

尽(1)jìn 尽力、尽数(2)jǐn尽管、尽早

得(1)dé觉得、得到(2)de出得了门了(3)děi如果下雨就得淋湿了

六、关于读书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朱熹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 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古人谈读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1)

本文由想起如果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