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的无字真经你读懂了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说了什么偈语在六祖身上应验了)(1)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中国,在熊耳山面壁九年,终于等到了断臂立雪的神光,将衣钵传给他并惠赐法名慧可,是为禅宗二祖,并有传法表信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慧可、僧璨、道信,五传而至弘忍,是为五祖。五祖门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


北宗以神秀为代表,神秀本是五祖座下的教授师,弟子众多,本来以为六祖衣钵会付嘱于他,却不料五祖看了神秀的那首偈语,只是淡淡地说了声“亦未见性”。却道神秀的偈语是什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的北宗主“渐悟”,行于北地,并无分派;


达摩祖师的无字真经你读懂了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说了什么偈语在六祖身上应验了)(2)

​南宗则以六祖惠能为代表,惠能本是砍柴樵夫,因在客店闻人诵读《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有所感悟,遂到东山拜求五祖,直言“我来做佛”。五祖令其舂米八个月,惠能负石于腰,五祖赞誉“为法忘躯,以致于此”后惠能有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遂传衣钵,是为六祖。 六祖惠能的南宗主张“顿悟”,行于南方,盛于中唐以后。慧能门下又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支,为唐末以降,禅宗的主流。两者湖南江西的弟子经常来往切磋,因此“走江湖”实来源于此。 南岳怀让门下出“沩仰宗”“临济宗”;青原行思门下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是为五家。以后的禅学发展,大抵是不出这五家的范围。临济门下又分“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七宗。于是,“五家七宗”各立门户,各有家风。宋朝以后,唯“临济”“曹洞”盛行于世。 六祖惠能大鉴禅师 “沩仰宗”乃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开创。“沩仰宗”有九十六圆相,家风较为温和,不若“临济宗”的猛烈。《人天眼目》中云:“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又法眼禅师《十规论》说:“沩仰则方圆默契,如谷应韵,似关合符。”可见其家风之温和。 “临济宗”乃黄檗希运禅师及其弟子临济义玄所创。临济应机多用喝,盖二喝之中,俱三玄三要的宾主作用:“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五祖法眼禅师谓临济禅风为“五逆闻雷”之喝。是指一喝之下,似头脑破裂,如五逆罪人为雷所裂。所以临济禅风如铁槌击石,火光闪闪;若五雷相鸣,震碎心肝,是以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美称。 “云门宗”的开祖文偃禅师,其禅风即所谓“函盖截流”,是取“截断众流”“师徒函盖”之意。故云门禅风有如奔流突止的气概。《人天眼目》卷二云:“云门宗旨,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这就是云门的宗风。 “法眼宗”创始者清凉文益禅师,其禅风以“六相”及“四料简”接引后学。“四料简”即:闻闻(放)、闻不闻(收)、不闻闻(明)、不闻不闻(暗)。《人天眼目》卷四云“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这就是法眼的家风。 “曹洞宗”乃洞山良价禅师暨其弟子曹山本寂禅师所创。法眼禅师《十规论》称“曹洞则敲唱为用”,知其家风一敲一唱,回互绵密,较之峻急之机,颇异其趣。《人天眼目》卷三云:“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就语接人。”所以“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语,意指临济家风有如指挥百万师旅的将军,曹洞家风则如经营细碎田地的农夫。 古人评论五家家风之说为:“曹洞叮咛,临济势胜,云门突急,法眼巧便,沩仰回互。”故知所谓“家风”者,即指祖师接引后学的权宜方便之法也。 由以上陈述可知,禅宗的“宗派”形成,直到慧能大师才大放异彩,而后开演为五家七宗。其后发展,更是取代大乘各宗的地位而独步当代。


太虚大师曾说:“所谓宗门,实到慧能南宗始巍然卓立,六祖南宗下始波澜壮阔”。正应验了“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