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成为三国最大的势力并非没有原因,这点完全可以从魏国的军纪中看出来,而魏军的军纪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曹操的以身作则。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1)

“割发代首”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有了解,千百年来人们曹操的这个行为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曹操此举实乃奸诈之举,有的人却为此拍手称赞,褒贬暂且不论,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2)

在曹操的“军纪”中有这么一样吗,士兵在经过麦田时必须要下马右手扶着麦秆,以防庄稼被马匹践踏,曹操治军之严没有一个士兵敢践踏麦子的,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小心着走过麦地,若有践踏者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此举加上曹操“奸诈”的形象不免有些“笼络人心”的嫌疑,但曹操这么做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老百姓看了都是感恩戴德,甚至有人望着军官的背影下跪。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3)

曹操治兵一直是以身作则,但一次在行军途中,他坐下的马匹突然被田里飞出的一只鸟给惊到了,马一下窜进了麦田中,踏坏了一大片的庄稼,曹操见此便叫来执法人员让他定自己的罪。

执法人员自然是不肯也不敢治曹操的罪,曹操见此便拿起刀要自,这下可是惊了众人,两旁官员赶紧劝阻,曹操要是死了,他们这些做手下的还跟谁混?于是便有了曹操割发代首这件事。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4)

事是这么个事,但曹操是如何想到“割发代首”这个方法的,在此之前又是如何下得了台的?其实曹操能够保住他这可脑袋还真得感谢一个人,此人就是他的谋臣郭嘉。

郭嘉的才智不必多说,现在有许多人认为他的才能甚至还在诸葛亮之上,但二人从未真正的斗过,再多的言语也只是猜测,不过替“曹操”解围这件事确实能看出他的才学通达古今,并且能活学活用,机敏非常。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5)

其他大臣都说“怎么能治丞相的罪”,但却说不出为何不能治丞相的罪,唯有郭嘉一人引经据典,找到了相当可靠,能够替曹操保住脑袋的说法。

郭嘉道:“古书《春秋》有云,法不加于尊,丞相统帅大军,身兼重任,怎么能自杀?”,此言说的是有理有据,而曹操也顺势说:“既然《春秋》上有这种说法,那我姑且免除一死。”,随后便拿剑将自己的头发割了代替脑袋,还传示三军以做表率。

曹操割发典故(曹操割发代首若是没有此人)(6)

马受惊属于突发事件,曹操根本就不可能事先知道自己的马会受惊,所以此事必然不是他安排好的,那么国家就纯粹的属于“即兴发挥”,若是没有他,曹操还真说不定割了自己的脑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