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姬宜臼决定将世袭第三任王室卿士的郑庄公姬寤生从王室C位上挤走......

东周天子周平王姬宜臼和他的母亲太后申姜相依为命了三、四十年,终于可以在成周洛邑——现今河南洛阳一带,扎下根了!

自从东迁成周洛邑十六年来,周平王姬宜臼的政权开始稳固,政局也是相对稳定,朝中群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周平王政权所倚重的郑国第二代国君郑伯郑武公,依然还是成周王室定国柱石一般的存在。

郑武公,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堂叔也是他的姨父,现在还是成周王室的卿士(卿士,相当于现在西方国家的首相)。太后申姜、卿士郑武公、朝中群臣组成王朝政权的三驾马车,凝聚成为东周初期的“命运共同体”!

终于这种稳定的组合“破圈”了!因为郑武公去世了!这一年是公元前744年。

郑武公去世,王室的卿士职位空缺,谁来接替这个“首相”的位置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头等大事。

头等大事自然要跟头等人物——太后申姜商讨。

太后申姜的意见很简单,朝中群臣刚刚各就各位不能厚此薄彼乱了这难得形成的稳定格局,所以王室卿士的岗位还是得由继任的郑国国君来担任。

继任的郑国国君郑伯姬窹生,郑武公的嫡长子,是周平王的堂弟、也是他的表弟,关键是郑伯姬窹生这时才13岁!而东周天子周平王姬宜臼已经37岁了。

37岁的“国王”搭档13岁的“首相”,会不会有点“尬”?!

周桓王为何发动自取其辱的战争(东周春秋故事之周平王)(1)

太后申姜,年纪约53岁,正是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的时候,她很淡定地白了一个眼神: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就是别人的!

太后申姜的理由很充分——

1、郑国的武力值现在天下第一;

2、郑国的治国团队现在也是地表最强大;

3、当然现在郑国的背锅能力也是天下最高、“背锅侠”水平杠杠的;

4、把郑国放在前面挡枪,我们可以从容开始布局一些事情,你懂的......

新接班即位的少年国君郑伯姬窹生,他的母亲——武姜,是太后申姜的妹妹,现在年纪约33、4岁,从小就跟太后申姜和少年天子姬宜臼生活在一起,从西申到豳邑,姐妹俩一直是最好的闺蜜;直至平王东迁前后,武姜才正式嫁给了郑武公。

这是一对姐妹、闺蜜,还是一对折腾东周朝局幕后大腕级别的拍档!

武姜,以儿子姬窹生年龄尚小的名义,新即位的少年国君不能亲政,武姜听政;

申姜,因为郑国国君尚未亲政,王室卿士由一向与郑国最为要好的虢国公代理;

武姜,利用大儿子姬窹生尚未亲政的时机,把郑国最大的城邑京邑——现今河南荥阳一带,封给自己的小儿子、姬窹生的胞弟公子段做为领地和采邑,这一年公子段11岁;

周桓王为何发动自取其辱的战争(东周春秋故事之周平王)(2)

申姜,也各种操作,将更好的资源倾斜给公子段,协助武姜以母爱泛滥的名义扶植公子段成为郑国的第二股可以左右郑庄公的势力;

收录在《国风-郑风-叔于田》的诗歌,“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就是非官方民间文艺圈一众老少文青应和酬答的杰作,从舆论层面为公子段妥妥造势。

看得清清楚楚的周平王,这个时候,终于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要收回郑国连任三届的卿士权力!

在整个周王朝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三代世袭连任王室卿士(首相)的状况!

于是,37岁的“国王”与13岁的“首相”,24年的暗战开始了——以王朝庭内群臣和郑国朝中群臣为主的吃瓜群众各种围观:请开始你和你的表演!

周平王姬宜臼和郑伯郑庄公姬窹生,果然是妥妥的戏精,惟一的戏份就是“忍”:周平王的是“忍毒”和“忍耐”,郑庄公的是“隐忍”和“坚忍”;双主的戏份我们没法看,但是第一配角郑国第一公子——京城太叔段却是抢走了所有的眼球,基本霸屏了......

三年后,16岁的郑庄公亲政了,同时接任了王室的卿士,周平王的“首相”正式到岗了。

因为郑庄公的戏份是“隐忍”,所以郑庄公姬窹生由着自己的胞弟在郑国第一城邑京邑各种精彩而且充分的表演:

接下来的21年时间里,京城太叔公子段象足一个贪婪的男孩——在封邑内从偷偷摸摸到时明目张胆地扩充军队和军备,直到表面上军队的力量比已经超过了郑国国家的军队编制;还不够,还单方面宣布将京邑周边郑国边境城邑收归成为他的管辖范围,甚至将郑国与北边卫国接壤的重要防区全部收编,整个郑国的北部已经是京城太叔段实际控制范围了,俨然是国中之国,如果要独立看起来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但是公子段要得更多——做一个纯粹的剁手党,要将整个郑国装入购物车,然后清空购物车!

这时候郑国郑庄公的外朝群臣炸锅了——这怎么了得?!

周桓王为何发动自取其辱的战争(东周春秋故事之周平王)(3)

郑庄公,这时间已经30多岁了,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能破坏母亲姜氏对二弟的爱心!

一众群臣晕倒!

然后是郑国公族的核心成员来问责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呀,要不我们跟着那二哈混得了?!

30多岁的郑庄公依然淡淡的样子,但是丢下了一个金句:放心,多行不义必自毙!

好吧,你貌似心中很有数的样子,不管别人信不信,我们信了,且信你一回!

就在吃瓜群众的观影忍耐度已经到了极限的时候,剧情反转开始了。

公元前722年夏天的时候,太后申姜驾崩,太后用自己足够宽长的阴影面积给足了郑国第一公子京城太叔段各种作和各种膨胀的时间,现在时间到了,老天要来收了!

但是老天收的是——京城太叔段!

郑庄公要前往京都洛邑出席太后申姜的追悼会仪式。前往京都洛邑,车马大队一定要从郑国都城新郑往北,途经京城太叔段封邑京邑的势力范围,然后折向西前往王朝京都洛邑。

京城太叔段,等的就是郑庄公要离开郑国都城新郑的机会——这样,京城太叔段就可以在途中设伏围猎郑庄公的车队,一举狙击自己的胞兄郑国国君姬窹生(或者抓捕然后放逐他国),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完成母亲武姜的期待——成为郑国的国君!

京城太叔段出手了,出手就是失手,被放逐的是自己,而且是自我放逐,因为彻底失败了,他逃亡去了共邑(后来被人们改称做“共叔段”),他的儿子公孙滑逃亡去了卫国!《春秋》的开篇用“郑伯克段于鄢”的春秋笔法记录下了这段历史公案!

自此一役,郑庄公姬窹生在东周或者春秋第一谋略家的排名榜上遥遥领先!

周平王姬宜臼和郑庄公姬窹生,这一对堂兄弟、表兄弟、君和臣,是那个年代顶级的最善于潜伏的政圈“狙击手”,互相锁定对方,以共叔段为诱饵,只要郑庄公一着不慎,就会被周平王成功狙击——拉下王室卿士的位置,甚至要失去郑国国君的身份。

这一局郑庄公完胜,周平王吃了一记哑巴亏。

24年的围猎计划和人生小目标,当然不能只有这一手。

周平王姬宜臼马上跟进后手——调动卫国的军事力量介入干预!

周桓王为何发动自取其辱的战争(东周春秋故事之周平王)(4)

自平王东迁成周并定都洛邑到现在,周平王已经在周王朝的“铁王座”上稳坐了快四十年。中原的诸侯国中,同是姬姓诸侯国的卫国和鲁国已经发展成为了铁杆粉丝,这是周王室现在可以调动的外援。

按照权谋路线推进的节奏,剧情可以这样设定——

这一年七月,周平王安排了王室太宰周公家族的周公咺赴鲁国,送达鲁国前一任国君去世用的丧事用品,这是明面上的出访职责;真正的用意是同时带来了周平王要求卫国出兵郑国的口谕,嘱咐新即位的鲁侯转达给卫国国君。因为周平王要秘密安排所以不能直接派人到卫国去传达口谕。

然后,卫国国君卫桓公来出席鲁侯的葬礼,领到了周平王的口谕密旨。

以上过程可以折叠,或者有不一样剧本杀式的演绎方式。

但是结果就是:卫桓公一回到卫国,马上就安排卫国的军队出兵迅速占领了郑国北境的重要城邑廪延,以接受公孙滑请求的名义为共叔段和公孙滑父子申讨正义!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卫国一招得手。

针对周平王的暗箱操作,郑庄公姬窹生用了一招阳谋,以自己王室卿士的权力,直接调动周王室的禁卫军王师和王室近卫军虢师,同时还联合了鲁国公族公子豫统领的军队、鲁国附庸国邾国的诸侯国军队,一举夺回北境廪延,还攻伐卫国的南境城邑南鄙。

周平王再次棋差一着,连自家的嫡系部队都被郑庄公调用打了自家的“枪手”卫国,算是被打脸了。

第二年,郑庄公名正言顺再次出动郑国的部队讨伐卫国,第二次给幕后BOSS周平王打脸。从此郑国就和卫国结下了世仇。

周平王第二招失手,继续出第三招:以郑庄公滥用王室卿士权力的名义,放出风声要让虢公出任左卿士,平分郑庄公的卿士权,交由朝臣讨论,试探群臣的风向。

周平王姬宜臼制造舆论,目的是离间郑国与虢国的亲密关系。

面对周平王的阴谋,郑庄公还是一招阳谋:以退为进,直接在朝议的时候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可以把卿士的职务交给虢公。

但是虢公现场不接招;而且虢公也不是周平王接任卿士的第一人选,因为他跟郑庄公的关系太紧密了,所以周平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给自己打个圆场,没有这样的意思没有这样的意思,卿士还是由堂弟你接着担任最适合的。

第三招又不灵。周平王就提出安排太子狐到郑国署理朝务并同时监察督办,郑庄公回头也就提出安排郑国世子忽以学习的名义赴京都洛邑(目的应该与太子狐一样其实就是扩展人脉并开展相应的情报事务)。

这一场围绕“首相权力”的争夺风波,有四股力量牵扯进来——

一、王室的成员有:太后申姜、天子周平王姬宜臼、周公咺、虢公;

二、郑国的成员有:武夫人武姜、郑伯郑庄公姬窹生和共叔公子段以及各自的公子公孙;

三、中原的姬姓诸侯国鲁国、卫国;

四、王室的太子狐和郑国的世子忽;

时间周期从公元前744年一直到公元前720年,长达24年,为春秋的开局贡献了教科书式的暗战和博弈。

以王室为中心的政权,应该达成了“反郑”的统一意识,因为一个不太强大的郑国才是符合东周王朝以及中原诸侯的共同愿望。

于是为了给郑国和郑庄公添堵、抹黑或者再给天下诸侯的反郑情绪烧上一把火,王室的太子狐和郑国的世子忽互相交流的学习之旅,被舆论无节制放大和抹黑成了“周郑交质”的头条冲上了热搜,这把火反噬到了王室,伤害了王室的尊严。

而且据(周公家族提供的)情报,齐、郑两家诸侯国将于年内举行结盟的大型仪式,官宣第一家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将成立。

周平王急火攻心,破防了,薨逝了!享年61岁。

顺位的接班人中:

第一顺位接班人——远在郑国的太子狐;

第二顺位接班人——王子姬泄驾,跟着太子出访,也在郑国;

第三顺位接班人——太子狐的嫡子,跟着太子出访,也在郑国;

还有第四继位者——前太子姬泄甫的嫡子王孙姬林,没有出访,就在京城洛邑!

前太子姬泄甫的嫡子:王孙姬林,登上了“铁王座”!

因为前三者都是亲郑派,嫡子前太子姬泄甫、庶长子太子狐、嫡幼子王子泄驾,都是郑庄公或者说是郑国这一IP的迷弟。

周平王的小目标交棒给了东周第三代的中心人物,这是周平王制郑的遗愿!同时也使得门阀世家周公家族从东周朝臣平坦的原野中隆起了一座山丘,格局被调整了!

春秋风云,正式拉开了序幕!

【东周历代天子系列之——第一代第一任天子周平王姬宜臼】

下一篇:春秋故事之太子狐【.东周春秋故事:20年太子,深居简出;2个月外放,一朝殒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