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对梦的猜想

古代就有《周公解梦》对梦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凶吉预测。但是《周公解梦》并非周公本人撰写,而是后人借周公之名编写。那为什么要借周公之名,而不是其他人名呢?

周公是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同时也是儒家奠基人,备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文王占卜神算,并且推演出了文王后天八卦,对八卦卦爻及其变化进行了仔细的注解,形成《周易》一书。而他的儿子周公大概率也学到了文王的部分占卜本领。毕竟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占卜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因此,后人大概是想借着周公的地位和名声让该书具有某种权威性以便卖得更多。

另有一说是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据说孔子晚年回到家乡鲁国,有一天正在读书,突然仰天长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啥意思?就是孔子说自己老了,好久没有梦见过周公了。真实含义是孔子觉得自己有生之年都无法恢复周礼了。周公能与梦产生联系的地方可能也仅限于此。

实际上《周公解梦》是一本关于各种梦境含义的词典,与解梦两字含义相去甚远。该词典是根据不同的梦中情景预测人们的富贵贫贱、凶吉祸福、生老病死等,这与中国古代相当多数人对梦的看法类似,比如云开日出凶事散,颇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向;再比如狂风大雨人死亡和雪下及时大吉利等,都是对梦境的凶吉预测。可以想象每个做梦的人都会在做梦后像翻字典一样查询梦的含义,查到吉即大喜,躺着等好运来到;查到凶即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厄运降临。这大概不是解梦者愿意看到的现象。

伟大的精神分析流派创始人佛洛依德首次用科学对梦做出了诠释,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并提出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观点。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在偷偷暗恋一位男生,每天看到他帅帅的脸庞都敢无比幸福,可是他已经有女朋友了,而且女朋友非常漂亮,家庭条件也非常好,是典型的白富美,与这个女孩相比,我自惭形秽,内心很自卑,感觉自己永远都不可能与这位男生在一起了。但是有一天晚上做梦,我梦到我跟这个男生不仅恋爱,还结婚生子了,幸福快乐地在一起生活。那这个梦,就是愿望的达成。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老弗爷提出这个理论的核心依据是什么。

首先老弗爷把个体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其中“本我”像个不知满足的人,只知道满足自己最原始的本能,一切行为以享乐为先,快乐就好,比如饿了就吃,想玩游戏可以不分昼夜的玩,想睡觉了倒地就睡,想做爱了就随地找个人做爱,压根不理会任何社会规则和伦理道德;

“超我”类似与人格“警察”,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以各类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为准则管束“本我”,对“本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以“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一旦我即将做什么超出规范的事情,“超我”就跳出来亮出警徽告诉你这个不能做,做了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如果我已经做了,“超我”就像悟空在唐僧的耳边嗡嗡嗡,不停地告诉你错了错了错了;

“自我”则是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人格结构,是中间层,大部分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呈现出来的社会面都以“自我”为主,既被“超我”抑制着本能欲望,同时又受到“本我”的鼓励追求欲望的满足,主要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求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这样的我既不会乱来损害社会秩序,也不会如道德楷模一般古板从而丧失创造力。

梦的科学深度解析(科学学习心理学)(1)

了解了老弗爷对于人格结构的理论后,我们再来看看老弗爷提出梦是愿望的达成的理论依据。

白天清醒的我们以“自我”生活在社会化的世界中,因为有法律法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因此我们只能被“超我”管束我们的本能,即使是自己碰到再喜欢的男孩,也不能冲上去就要求结婚生子,而是需要长远谋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追到他。而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超我”抑制住了“本我”的繁殖本能,但是这股力量实在强大,如果一直被压抑,则容易发展出心理上的疾病。为了保证心理健康同时保证身体健康(关于为什么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关,在这里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躯体化”的含义),我们的“原始人”就在梦中帮我们达成我们的心愿,由于梦中的事情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社会中,这样既不会对现实造成什么恶劣影响,也不会因为本能被压抑而出现心理问题。

而非常多的梦也都证实了这一点。但如果所有的梦都被解释为愿望的达成,那就会有太多梦无法解释。比如这个梦,

我梦见自己有一个婴儿,但不是自己生的,是有人能送到我家门口,我打开门已经抱着那个婴儿了,但是好像有一只猫想要去抓那个婴儿,我赶忙阻止,同时觉得自己应该要把婴儿照顾好一点,更小心一点。

这个梦如果以愿望的达成来解,无论如何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希望有一个孩子,那孩子为什么不是自己生的,而是别人送的?如果我希望的是有一个领养的孩子,那为什么白天那个清醒的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领养一个孩子?而且没有哪怕一刻有过这相关的想法。

而这个梦,我是这样解的:婴儿象征着一个刚刚诞生的事业,但这个事业并不是我自己从0开始做的,而是其他人为这个事业起了个头之后送到我手里,当然我自己很珍惜这份事业,害怕事业出了差池,非常小心地照顾着这份事业。这正好与我那段时间的经历无比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