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规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连中三元表示着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连中三元表示着什么(你知道连中三元的意思吗)

连中三元表示着什么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规定:

每三年在各省首府(布政使司所在地)举行考试,叫“乡试”,被录取叫“中举”,人们称他为举人。乡试的第二年,举人要到京城里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叫“会试”。“会试”考中的人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殿里举行的考试,叫做“殿试”。会试这一年也叫“大比之年”。

殿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录取,一甲只取三人,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赐给他们进士及第的名义;二甲叫赐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二三甲录取的名额也各有一定数量。

考取乡试第一名的叫“解元”,会试第一的叫“会元”,殿试第一的就是“状元”。谁要是在三次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那就叫“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整个明代的二百七十六年当中,只有一人取得了这个荣誉,那就是商辂。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县人。商辂小时候聪明好学、沉默寡言,有志向也有一股子犟劲儿。他很爱读书,父亲也鼓励他好好学习,他在学校每年的考试中,成绩都十分优异,名列一等,得到了淳安县令的赏识和资助。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八月,三年一度的乡试日期临近了,二十二岁的商辂打点行装,拜别父母,来到浙江首府杭州赶考,当时到杭州赶考的读书人少说也有数百成千,而当时录取的限额只规定三十名(后来有所增加)。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三场紧张的考试,商辂中了解元。回到淳安全县都震动了。县令比别人更神气,他得意地对别人说:“我在商辂小的时候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

商辂中了解元,年少得志,以为解元考进士还有什么问题?便卷入了世俗的应酬之中,荒废了学业,所以在第二年会试的时候,名落孙山。这对商辂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训。他知耻后勇,立志精进学业。按照当时规定进了国子监潜心攻读,他废寝忘食地苦读,几乎不出校门一步,一埋头就是整整十年,终于在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的会试中,一举夺得了“会元”。这次,他没有松懈,紧接着在殿试中,又独占鳌头,夺得了状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身披十字大红、帽插金花,在北京城里走马三天的时候,满城的人都来争看状元郎。商辂连中三元到处被人传扬,成为斗代盛事。

商辂以状元身身份被授官翰林院修撰,后来当过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主持过《宋元通鉴纲目》的修篡,也兼任过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成为一名内阁大臣。

商辂为人平易、老成宽厚,官风廉洁正直。他在土木之变后积极支持于谦,反对徐有贞;在英宗复辟后又不畏权奸,反对石亨,所以屡次受到排挤,最后被革职回家闲住。宪宗继位,他被召复原官。他仍然看不惯权阉汪直的横行霸道,向皇帝上书弹劾,列举汪直和西厂十大罪状,宪宗不得已关闭了西厂。汪直和他的爪牙们对商辂恨之入骨,但怎么也找不出他的过失,最后利用一个罪犯,以残酷的刑讯指供诱供,叫他说出商辂是包庇他的人。然后汪直以此诬陷商辂,并唆使谄媚他的官僚诬告商辂,对商辂进行报复。

商辂看出皇帝依然宠信汪直,感到政事难办,便写了奏章,自动请求告老还乡。家居十年后,这个明代唯一连中三元、曾为士林称羡的一代名臣,便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三岁。

,